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人物传记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人物传记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①申公,鲁人也。

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

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

元王薨,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

戊不好学,病申公。

及戊立为王,胥靡①申公。

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

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②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

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

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

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

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

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

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③太皇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让上曰:“此欲复为新垣平②也!”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

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

【注】①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徒刑。

②垣平:汉文帝时赵人,以望气附会人事,诈伪被揭露后,下狱诛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2)申公愧之()(3)复谢宾客()(4)以让上曰()17.下面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1)此欲复为新垣平也(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B.(1)上问治乱之事(2)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C.(1)即以为太中大夫(2)安车以蒲裹轮D.(1)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2)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文章结尾不惜笔墨叙写申公弟子的意图是。

(2 分)20.简析申公这一人物形象。

(4 分)答案:16、(1)完成(2)以……为愧,对……感到羞愧。

(3)谢绝、推辞、辞谢(4)责备17、C18、从远方慕名而来像申公求学的人有一千多人,申公只把《诗经》作为讲解的依据来教学,没有解释经文的著作(作为参考),自己都有怀疑的东西就空着不讲。

19、侧面描写,衬托出申公为人为学的品质。

20、做人清高自尊,质朴直言;为学执着严谨,学识渊博。

(举2例)嘉定区:天怒【明】江盈科①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

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初如盖,渐蔓衍铺叙如絮。

舟子谓余曰:“宜泊舟。

”余曰:“晴霁无风,奈何泊?彼前舟鱼贯,橹者桨者皆弗泊也,而奚泊?”舟子曰:“恶风至矣,不泊,且覆。

”遂维舟于岸,首尾皆植桩焉。

余乃携一童子登岸,颇舒挛缩,少憩卖浆家。

俄而震风大作,屋瓦群飞如蝶,俯视江心,白涛山立,高十余丈,前舟覆者凡十余艘,人从波中出没,如惊凫②乱鸭,死者十六;而余舟独完,浪亦翔入舟口,行李俱湿。

乃取酒犒舟人,曰:“非汝早见,将江鱼腹中又葬楚人骨矣。

然汝何以知天且风?”舟子曰:“天气怒,应有怒风。

我辈江行久,故能测。

测其且怒,畏焉而谨避之,庶不及覆。

公非江湖人,安测?彼前舟者非必不测,盖直以为不足畏,恃焉,而及于溺,可怪也已。

”②嗟夫,天下犹大舟也,天下之人无贵贱,无老弱,无贤愚,皆同舟之人也,而倚一人为舟师。

数年以来,天怒叠见,彗出矣,地震矣,山移矣,水血矣,铁星陨矣,木象生矣,两宫三殿灾矣,太庙古树雷且火矣。

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岂其聪明越世,仰视甚怒之天而不能测耶?测则何容泄泄若是耶?余盖忧焉,恐向者处丰城之小舟而完,今处天下之大舟而覆。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③今日之势,何可不亟图也?(选自《雪涛小说》)【注】①江盈科: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

②凫:fú,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

③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见.于候兆()(2)而能自必.其命()(3)庶.不及覆()(4)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用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而余舟独完B、然汝何以知天下且风C、两宫三殿灾矣D、太庙古树雷且火矣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在舟子看来,“前舟者”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作者以大舟类比天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五)18分16、(4分)见:同“现”,显露;必:决定;庶:或许;恬:安然。

17、A18、(5分)不久狂风大作,屋顶的瓦片如同蝴蝶成群飞舞一样,(我们)俯视江心,见到白色的巨浪像高山耸立,有十几丈高,(前面的船中)倾覆的船只一共有十几艘,(船上人)落水后在水波中沉浮,像受惊的水鸟鸭子,遇难者有十分之六七。

19、(2分)虽然也有江行的经验,但是却对预测到的危险不以为意,盲目依仗自己的驾船技术。

20、天下犹如大舟,统治者就是“舟师”,臣民就是“同舟之人”。

数年来已经出现很多天怒的征兆,比如彗星、地震等。

但统治者虽然“聪明越世”,却对这些征兆毫不畏惧。

作者对此深表忧虑,担心照此下去天下将倾覆,希望统治者能尽快醒悟,思考良策。

崇明县:①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数.召见群臣论事。

然语不合,辄诃谴。

而王永光长吏部,尤乐沮之。

②澄城人韩一良者,元年授户科给事中,言:‚陛下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

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

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

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①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

伏乞陛下大为惩创,逮治其尤者。

‛③帝大喜,召见廷臣,即令一良宣读。

读已,以疏遍视阁臣曰:‚一良忠鲠,可佥都御史。

‛永光请令指实。

一良唯唯,如不欲告讦人者,则令密奏。

五日不奏,而举周应秋、阎鸣泰②一二旧事为言,语颇侵永光。

④帝乃再召见一良、永光及廷臣,手前疏循环颂,音琅然,而曰‚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则掩卷而叹。

问一良:‚五百金谁之馈也?‛一良卒无所指。

固.问,则对如前。

帝欲一良指实,将有所惩创,一良卒以风闻谢.,大不怿。

谓大学士刘鸿训曰:‚都御史可轻授耶!‛叱一良前后矛盾,褫其官。

注释:①书帕:明代官样礼品,后逐渐成为一种贿赂手段。

②周应秋、阎鸣泰:明天启年间依附阉党的贪腐分子,已经被判罚充军。

(节选自《明史》)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数.召见群臣议事()(2)向.以钱进()(3)固.问()(4)一良卒以风闻谢.()17.下列与“安.得不以钱偿”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闲敝邑B.盛以.锦囊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舟遥遥以.轻飏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

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19.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一良“前后矛盾”之处。

(3分)20.试简要分析韩一良如何看待壮烈帝“文官不爱钱”的倡议。

(3分)答案:(五)…17分)16.(1)屡次(2)先前(3)坚持(4)推辞17.B(2 分)18.拿官员来说,县官是行贿人中的首位,给事是收受贿赂中最突出的。

现在谏议官都责备太守县令不清廉,然而太守县令又怎么能清廉?(5分)19.韩一良希望陛下惩治贪污受贿突出者而又无确切证据指出具体人物;韩指出向自己赠五百金的事件,却又不愿指出具体行贿者。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20.他认为皇帝的话语不切实际,(1分)因为官员靠钱进身做官,但是为官后俸禄过少,(1分)加之上司索取,过客礼金,考核朝见之费,官员不得不爱钱。

(1分)奉贤区: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臵,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臵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臵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初辟.丞相府史()(2)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3)是时王莽秉.政()(4)劝课.农桑()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嘿解与之,挽而.去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此乃人道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相亲所以D.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9.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0.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3分)21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3分)答案:17.(4分)(1)征召(2)只、只是(3)掌管、主持(4)督促18.(2分)A19(6分)(1)过些天,马主人在别处找到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