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70921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20070921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使骨骼肌保持适当的肌张力,支撑身体并抗重力运动 有选择性地运动身体的其他部位,产生适宜的运动 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 静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 • 动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
平衡反应 动态平衡
感觉系统
同上
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合测试—SOT
是最具代表性的测试,亦是所有针对感觉系统方面 所有测试的基础。
平衡测试仪局限性
受检者必须具备Ⅰ级平衡才可以接受评测。
主要注重下肢活动的平衡功能测定,上肢活动
对平衡的影响十分重要,无这方面的评测。 只有静态平衡(Ⅰ级平衡)者才可以在仪器上 进行平衡反馈训练。 评测和训练中缺乏可靠的安全保护,有相当的 危险性。
1851年Romberg制定了简易的平衡功能检测方法 • 受检者双足并拢直立,观察其在睁、闭眼时身体摇摆的情况 • 称之为Romberg’s征,又称为“闭目直立检查法”
强化Romberg检查法
1966年Gragbiel使用单腿直立检查法及强化Romberg检查法 • 单腿直立检查法:受检者单腿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情况下 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最长维持时间为30秒 • 强化Romberg检查法: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 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最长维持时间为60秒
如坐或站立时移动身体
临床观察
跌倒危险指数(姿势应力试验):
主要用于老年人检查,让其站立位下,腰部系一皮带, 在腰部皮带处向后拉一根绳通过滑轮,在绳的另端施加 一定的重量(分别为体重的 1.5%.3.0%.4.25% ),分别 取不同的重量在规定的高度自然落下,造成对受检者突 然向后的拉力,观察其反应,得分0-9分
判断身体位置
中 枢 整 合
运动协调
身体运动的选择
比较、选择﹠结合 感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体感系统
选择﹠调整肌肉收缩的模 式
踝部肌 肉 腿部肌 肉 躯体肌 肉
环境作用
产生身体运动
外周感觉运动对比
平衡反应 (Equilibrium Reaction)
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 新平衡的过程
有关平衡的概念和机理
平衡:人体在特定可以感觉到的环境中(无论是 静态或动态)控制其身体重心在身体支撑面上以 保持身体直立姿势不至于跌倒的一种能力。
平衡(Balance,Equilibrium)
静态平衡 • 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 • 肌肉的等长收缩 动态平衡 • 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 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 肌肉的等张收缩
静态平衡测试
Basic Balance Master®
ERBE:Balance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国产
动态平衡测试
Biodex:Balance Balance Master Equitest
临床观察
自发姿势反应:
受检者取中立位站立,他人用轻或中等强度的力量在 其胸骨或骨盆处向后推,然后再在背部(两肩胛骨之 间)或骨盆处用力向前推,分别观察在不同方向的推 力下受检者身体平衡有无丧失(即能否站住不倒), 分正常、良好、一般、差、不能5级。
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平衡反应形成时间
6个月 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 仰卧位和坐位平 衡反应 9-12个月 蹲起反应 12-21个月 站立反应
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还原反射 坐位展翅反射
踝背屈反射
跨步及跳跃反应
前庭系统
三个半规管感知躯体角加速度运动 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瞬时直线加 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 改变的信息经第四对颅神经进脑干
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中枢中整合加工
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 信息加工后产生运动方案
⑤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
平衡功能评定
静止状态下(1级平衡) 在不同体位时能否保持平衡 睁、闭眼时能维持姿势稳定 在一定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的姿势调 整反应 自动状态下(2级平衡) 能精确地完成运动 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 • 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完成ADL
平衡控制系统
平衡感觉输入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 外周运动的控制
平衡感觉输入
视觉调节系统
信息由视网膜收集经视通路传入视中枢, 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
躯体本体感觉系统
本体觉由分布于肌肉、关节及肌腱等处的 本体感受器收集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及 肌紧张状态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 上传递
交互神经支配
保持稳定,选择性地运动
其它
大脑平衡反射调节 小脑共济协调系统
外周运动的控制
前庭系统、内侧纵束向头部投射影响眼肌运动 前庭脊髓束维持躯干和下肢肌肉运动 r运动纤维传出的冲动调整梭内肌的紧张性 a运动纤维发放的冲动调整骨骼肌的收缩
平衡测试系统
原理 通过系统控制和分离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 目的 躯体感觉、视觉、前庭系统对于平衡及姿势 控制的作用与影响 结果 数据及图的形式显示 计算机动态姿势图 (Computerized Dynamic Posturography , CDP)
Berg量表
14个项目 20分钟完成 满分56分 <40(34)分 平衡障碍 有摔倒的危险性
Berg平衡量表 介绍
“站起-走”计时测试
方法 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米,折 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 衡 结果判断 7-10S:正常 10-20S:可疑异常 〉20S:异常
平衡功能评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检查
observation
•量表评定
scale
•实验室检 查
平衡测试系 统
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 BES
三维步态分 析系统
临床观察
Romberg检查法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江苏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刘守国
LOGO
讨
论
平衡与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
主要内容
•常用概念
平衡、协调功能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 平衡功能评估
平衡临床评估、量表使用、实验室评估
•协调功能评估
协调功能临床检查方法、常见病因
感 觉 整 合 测 试 (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SOT) 分析感觉功能障碍的部位 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 MCT) 用于自发性肌肉运动障碍评估 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有意识肌肉运动障碍评估 有限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LOS)
平衡功能评估的适应证
任何原因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都需要进行评估:
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 性硬化、小脑疾病、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 ②耳鼻咽喉科疾病 如眩晕症等; ③骨科疾病或损伤 下肢骨折后、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置 换术后,影响姿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种运动 损伤、肌肉疾患及外周神经损伤等; ④老年人;
静态平衡测试
上:健康老人, 下:脑卒中老人
脑卒中
正常
脑卒中
动态平衡测试系统
方法 在被测试者无意识的状态下,支撑面移动(如 前后水平方向,前上、后上倾斜),或显示器 及其支架突然摇动 被测试者以躯体运动反应跟踪出现在显示器 上的视觉目标,保持重心平衡 目的 了解机体感觉和运动器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 反应 了解大脑感知觉的综合能力
平衡测试系统:测试方式
静态平衡测试 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 闭眼、外界视动光刺激时的重心平衡状态 主要参数 重心的位置(center of gravity,COG) 重心移动路径的总长度、面积 左右向(x轴)和前后向(y轴)的重心位移平 均速度 重心摆动的功率谱 睁、闭眼时的重心参数比值,等等
Basic Balance Master®
Balance
Master®
PRO Balance Master®
机 器 类 型
SMART Balance Master®
EquiTest®
SMART EquiTest®
动态平衡测试研究的内容
平衡功能评定
运动状态下 在运动中能精确地完成运动 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 • 如,在行使的汽车或火车中行走 平衡反应(3级平衡)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来自于不同方 向的外力(如推力或拉力)而发生移动,了解机体 建立新平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反应的作用
维持静态姿势的稳定 使人体在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稳定 如,无论是用双手取物或是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 均不会失去平衡 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的随意控制,属于高级水平 的发育性反应 人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提高平衡能 力 • 如,体操、技巧等项目的运动员,或舞蹈、杂技演 员的平衡能力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在不同条件下行走
脚跟碰脚趾行走 走直线 走圆圈 绕过障碍物行走
量表评定
Berg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站起-走”计时测试 (The Timed “Up & Go”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