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艾灸法(10.25)PPT课件
艾灸法(10.25)PPT课件
实按灸
太乙针灸
法
雷火针天灸
其他灸法
天灸
2021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艾条灸
分为悬起灸、实按灸
悬起灸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2021
1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手法
温和灸
注意: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 操作者要将食指、中指分开后置于 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 来测量患者局部的受热温度,以利 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 时间,防止灼伤。
2021
2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操作要点-评分细则
素质要求(共10分)
2021
21
评分细则
操作前准备(共25分)
2021
22
评分细则
操作前准备
1. 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
现、既往史、体质辨证情况、
评 有无感觉迟钝/障碍
禁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
估
忌 2. 患者体质及实施艾灸处的皮
告 知
能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 或烫伤、水泡等情况
2. 艾条点燃可出现较淡的 中药燃烧气味
1. 根据取穴选择合适的体
体 位
位,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 者应采用卧位。
2.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
挡和保暖。
25
评分细则
操作流程(共35分)
2021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
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病人
或小儿等,操作者可将食、中两指
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操作者手
指的感觉来测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
度。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
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及
时弹去艾灰,如局部皮肤产生烧灼、
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施灸后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
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疱,无
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
气虚下陷或阳气 欲脱之危证,如 遗尿、崩漏、带 下、久泄等
治疗气血凝 滞之疾,如 乳痈(急性 乳腺炎)
消肿散结 保健强身
调理亚健康状态。 激发人体的正气, 增强抗病的能力
2021
9
直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艾炷灸
隔姜灸
间接灸
பைடு நூலகம்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艾灸
▽
温和灸
常 用
▽
艾条灸
悬起灸
雀啄灸 回旋灸
灸
温针灸
艾
气味芳香
百
草
之
王
火力温和
2021
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 止冷痛;脘腹冷痛、经寒 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2外02灸1 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目标
★
适应症
操
常用灸法
艾条宜小而细
2021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
采用雀啄灸
泻 每穴每次5-7分钟左右,约60-100下,并可根据病情适当延 法 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
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 艾条宜大而粗
2021
19
• 灸法的补泻实际上就是一个调节与控制刺 激量的操作过程,通过调控施灸的刺激量, 达到“虚者灸之正气得扶,实者灸之邪气 得祛”的预期效果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3年中医培训 — 艾灸疗法
胡媛
2013.10.31
202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 了解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 掌握艾灸的概念 第三部分 掌握艾灸操作
2021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起源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 时间亦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
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保持干燥,
防止感染。
26
评分细则
操作后(共15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局部皮肤情况 2.艾灸时间 3.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4.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
2021
27
意外情况及预防
1、晕灸:参照晕针处理,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 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 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 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
关节活动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
肤情况
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
3.心理状态及对热的敏感和耐 受程度
应慎灸
2021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2233灸
评分细则
操作前准备
2021
24
评分细则
操作前准备
2021
1.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核 住院号
对
2. 医嘱、诊断、施灸部位、
时间
1.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
距离:3cm,平行往复回旋施灸
时间:20~30min
2021
1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实按灸
将点燃的艾条隔 布或棉纸数层实按在 穴位上,使热气透入 皮肉深部,火灭热减 后重新点火按灸。
2021
1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
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
补 每穴每次3-5分钟左右 法 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
《艾灸图》 宋 李唐
2021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概念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 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利用温热 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 病强身的目的。
2021
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距离:2~3cm 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
时间:每穴灸5~7min 度:皮肤出现红晕
2021
12
艾条器灸
2021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特点
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 用,主要用于疼痛局部灸疗。
相关知识: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 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2021
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手法
雀啄灸
特点
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 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 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 脏疾病。
距离:2~5cm,似鸟雀啄米状 时间:每穴灸5min
2021
相关知识
*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取穴:足三里 1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回旋灸
手法
特点
温度呈渐凉渐温,除对局部病 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 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 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
方
操作要点
法
意外情况及预防
评价
临床202应1 用
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目标
缓解或解除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
散寒、回阳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强身。
2021
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脏腑虚寒证及 实寒证,如痛 经、经闭、胃 脘痛等
适用症
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