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D 【详解】①氯化铵分解产生NH 3和HCl ,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 4Cl 甚至会堵塞,试管发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 反应生成Ca(O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2可以降低NH 3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 ③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

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

【点睛】与②相似,利用NaOH 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H 3。

2.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离子 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A 2Mg +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证明有2Mg+B3Fe + 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3Fe +C 24SO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有24SO -DK +取样,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黄色火焰,证明有K +A .AB .BC .CD .D【答案】B 【详解】A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镁离子,可能有铝离子,故A 错误;B .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铁离子,故B 正确;C .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可能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C 错误;D .取样,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有钾离子,故D 错误; 故选B 。

3.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X Y Z A Na NaOH NaHCO 3 B Cu CuSO 4 Cu(OH)2 C Al 2O 3 AlO 2- Al(OH)3 DSiSiO 2H 2SiO 3A .AB .BC .CD .D【答案】C 【详解】A .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碳酸氢钠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钠,故A 错误;B .铜能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但氢氧化铜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铜,故B 错误;C .氧化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偏铝酸根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铝,故C 正确;D .硅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D 错误; 故选C 。

4.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 .二氧化碳:K +、Na +、2-3CO 、Cl - B .氨气:Mg 2+、Al 3+、Na +、-3NO C .氯化氢:Ca 2+、Fe 3+、-3NO 、Cl - D .氯气:Na +、Ba 2+、-3HCO 、-3HSO【答案】C 【详解】A .CO 2、2-3CO 、H 2O 会发生反应产生3HCO,不能大量共存,A 不符合题意; B .NH 3·H 2O 与Mg 2+、Al 3+会发生反应产生Mg(OH)2、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不符合题意;C .HCl 溶于水电离产生H +、Cl -,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 符合题意;D .氯气溶于水,反应产生HCl 、HClO ,HCl 与-3HCO 会反应产生H 2O 、CO 2;HClO 与-3HSO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 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

5.NH 3和N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8NH 3+6NO 2=7N 2+12H 2O 。

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0.1 mol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转移电子2.4N AB .生成的气体冷却至标况,体积为15.68 LC .还原剂比氧化剂多0.2 molD .被还原的氮原子是11.2 g【答案】D 【详解】A .在该反应中NH 3被氧化为N 2,NO 2被还原为N 2,每反应产生7 mol N 2,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 mol ,电子转移24 mol 。

现在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0.1 mol ,则反应产生0.7 mol N 2,转移电子2.4 mol ,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4N A ,A 正确;B .根据选项A 分析可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0.1 mol ,反应产生0.7 mol N 2,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V (N 2)=0.7 mol×22.4 L/mol=15.68 L ,B 正确;C .反应产生7 mol N 2时,消耗8 mol 还原剂NH 3,消耗6 mol 氧化剂NO 2,还原剂比氧化剂多2 mol ,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 mol 。

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0.1 mol ,则消耗的还原剂比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多0.2 mol ,C 正确;D .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7 mol N 2时,被还原的N 的物质的量是6 mol ,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 mol 。

则当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0.1 mol 时,被氧化的N 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其质量m (N)=0.6 mol×14 g/mol=8.4 g ,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6.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x yA NH3H2OB SO2KOH溶液C CO26mol∕L H2SO4溶液D HCl6m ol∕L NaNO3溶液A.A B.B C.C D.D【答案】C【分析】气球鼓胀起来说明锥形瓶中压强减小。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使锥形瓶中压强减小,A正确;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使锥形瓶中压强减小,B正确;C.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且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C错误;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锥形瓶中压强减小,D正确。

答案选C。

7.某固体物质和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则发生反应的物质一定不可能是A.Zn和浓H2SO4B.Cu和浓HNO3C.Na2O2和NH4Cl浓溶液D.C和浓HNO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Zn和浓H2SO4,开始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当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变稀后,会发生反应:Zn+ H2SO4(稀)=ZnSO4+H2↑。

最后得到的气体为SO2与H2的混合气体。

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45.正确。

B.C和浓HNO3。

发生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CO2与4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46.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45.正确。

C.Na2O2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产生的NaOH与溶液中的溶质NH4Cl发生反应:NaOH+NH4Cl NaCl++H2O+ NH3↑。

得到的气体中含有O2与NH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45小,所以不可能平均为45.错误。

D.Cu和浓HNO3,开始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NO2↑+2H2O。

当溶液变为稀硝酸时,发生反应:3Cu+8HNO3(稀)=2Cu(NO3)2+2NO↑+4H2O。

NO2、NO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6、28,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45.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得到的气体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的知识。

8.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n(SO2)/n(H2)=1/1 B.n(SO2)/n(H2)=4/1C.n(SO2)/n(H2)=1/4 D.n(SO2)/n(H2)=3/2【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ZnSO4+SO2↑+2H2O,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列方程为x+y=26.88÷22.4=1.2mol,2x+y=18.5×0.1-1.0×0.1÷2=1.8,解得x=0.6mol,y=0.6mol,则n(SO2)/n(H2)=1/1,答案选A。

9.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铜溶于50mL11mol·L-1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了0.2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1.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A.6.4g B.9.6g C.11.2g D.12.8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反应前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11mol/L=0.55mol,反应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1mol/L=0.05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mol,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氮原子守恒,生成硝酸铜为(0.5-0.2)÷2=0.15mo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0.15mol×64g/mol=9.6g,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

10.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和6.7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4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A.63.8 g B.53.6 g C.46.8 g D.43.2 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Mg、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变为Mg2+、Cu2+,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NO与氧气反应又转化为硝酸,则转移的电子就是氧气得到的电子,氧气是6.72L÷22.4L/mol=0.3mol,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n(e-)=0.3mol×4=1.2m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