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垂、逃、蜘、蝉”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想象,感受雷雨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中感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个性化阅读,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围绕主题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压”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学法: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品读与想象交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逃”等6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逃”等6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特别新闻报道:4月2日早上,广州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美丽的广州城瞬间被乌云笼罩着,伸手不见五指,紧接着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这样的雨我们管他叫——(雷雨)同学们,那时侯你觉得怎样?用你学过的四字词描绘一下现在看到的情景。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创设雷雨的情景,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雷雨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过渡:有一个小朋友呀,他把观察到的雷雨写下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句。

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语文书第80页,听好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生字图片,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词。

3、谁愿意当小老师。

(请一个同学带读拼音生字词。

)哎呀,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全班再跟他读一遍。

这小老师当得真好,全班表扬他!
4、师:现在拼音没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5、老师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你们还会读吗?(词语、句子与图片相结合,认读课文中带有词语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认读词语和句子,在词语的理解中做到联系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识字效率。

6、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生字和句子学会了,你有什么方法把这些生字记住呢?同桌赶紧交流一下吧!(同桌交流)
7、师生交流汇报。

过渡:您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呀,真是个识字小能手!老师还有
些更有趣的方法:
(1)猜字谜。

(压:工厂里面泥土多一点。


(2)编儿歌。

例:虹有穴它是空,有丝变成红,有水它是江,有虫变成虹。

逃有手把水(),有木吃个()。

有足用力(),要走快快()。

指名一学生补充。

全班齐读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谜、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识记和区分形近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脉。

过渡: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高呀!老师相信你们的观察能力会更强,请看。

1、出示三张图片。

师:这几幅图分别写了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一学生回答。

2、现在请8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写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学生轮读课文,老师相机指导“逃走了、下起来了、看不清了、小了……”等词的轻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边听边思考边想象的能力,概括雷雨前、中、后的同景象,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师:说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表扬学生:你真是个会听、会思考的孩子)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请同学拿起书默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师出示问题。

(作者描写雷雨前天空中的哪些自然景象?)
2、学生回答;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鸣。

3、从那个句子让你感到雷雨的可怕?教师相机指导学习以下的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恐怖的?
①生答:“满天”。

师:“满天”这个词用得真好呀,它让我们感受到乌云怎么样?(学生答:乌云很多。

)请你再读一读。

②生答:“黑沉沉”。

师:“黑沉沉”这词让你感受到乌云怎么样?(学生答:乌云不但很多,而且很厚。

)谁来说一说“黑沉沉”同类的词语。

(学生自由说,说完完成练习)
③这又多又厚的乌云,让我们感觉到很——(请一学生回答:难受)请你来读一读吧!哎呀,你的“压”字读得动情,你让我感受到乌云真的向我们压过来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请你们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感受用词的准确,在词句的理解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过度: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难受,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④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在雷雨前,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动不动的?(让学生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张开想象。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学生读,师:听,他真会读书,“乱摆”这词读让你觉得当时的风怎样?(学生答:风很大。

)谁再来读读?老师侍机指导“忽然”。

“忽然”说明当时的风来得很——(学生答:急。


②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吧。

哇,这风来的真急、真大呀,他让我们感受到危险到了,就连树上的蜘蛛读:
③引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再读读:“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你觉得哪个句子比较好,为什么?(指引学生答,它让我们感受到蜘蛛逃得很快。


请学生品读句子,老师点评。

老师做动作范读,请你们也来做动作读一读吧!
④指导书写。

过渡:哎呀,你们的“垂”和“逃”这个动作做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吧。

先让学生说说写字时要注意写好哪个笔画?重点指导“垂”。

(指导“垂”的书写时,先让学生观看垂柳的插图,师说:“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引出“垂”字,再观看“垂”字的古今汉字演变过程。

师:这个字哪一个笔画最多呢?观察一下。

生:横。

师:大家真会观察,哪一横最长,哪一横最短呢?生: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师:这个字呀,中间宽,两头窄,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下,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一下。

)学生练写“垂、逃”等字。

【设计意图】:把识字、写字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赏析句子的同时学写生字,同时通过汉字的古今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字学习的书写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了解。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通过对比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体会文中“越来越……”的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句子,读出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过程。

②(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动画)再朗读。

③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写句子。

过渡: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4、出示雷雨前的课文插图,配乐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拓展:说话训练。

师动情地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鱼会浮出水面透透气,其他小动物会干什么呢?请看,出示图片边看边回答(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1、谁能看着图片说说关于下雨前的谚语。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老师收集的一些谚语吧!(学生读)
2、其实,关于天气气象的谚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收集一些,留到下一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课后的写话训练作铺垫。

五、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雷雨前的景象,那么雷雨中、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前:乌云大风闪电雷鸣
雷雨中
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