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答案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答案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23.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24.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19.“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下列活动能体现“富有”观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湖北织布局的创办D.北洋海军的创建
20.2014年2月10日,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7.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8.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13.D
解析: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从思想上主动为帝国主义服务,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B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致远舰④黄海海战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史学家蒋廷献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
A.增辟通商口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扩大资本输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D正确。增加通商口岸属于商品输出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侵略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本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牟取巨额经济利益的行为。因此军费赔偿和割占土地不属于经济侵略,与题意不符,排除BC。综上故选D。
A.创办近代工业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D.兴办大生纱厂
17.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
18.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他们是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工业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符合“西方新型工业梦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B项与题意相悖;D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20世纪进行了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 )
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
1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11.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上发现距海床面以下5米处 的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金“經遠”舰名字牌(下图所示),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经远舰”。下列与“甲午海战”有关的是
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4.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 B. C. D.
21.这场运动是正义的,却不是正确的;它试图将外国人全部驱走,却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入侵;它试图扶助大清,却遭到清政府的绞杀;它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却使中国面临空前危机。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阵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都不是康有为的主张,故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创办很多报刊,例如,《知新报》、《时务报》等,来宣传维新思想,故A符合题意;仁政是儒家主张,法治是法家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D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5.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上海轮船招商局
6.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起到进一步瓦解作用,故选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的反动统治,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它标榜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排除ACD。故选B。
13.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变法B.仁政与法治C.扶清灭洋D.师夷长技以自强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题干的“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不符,排除B;挽救民族危亡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②③④与“甲午海战”有关,选项D符合题意;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选项ABC排除。故选D。
一、选择题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派别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地主阶级顽固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00年”、“保清灭洋”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大地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A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属于政治改革运动,与材料无关,C排除;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D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