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岸挡土墙首件总结

护岸挡土墙首件总结

护岸挡土墙首件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1、延延高速公路连接线(延安至郑家崖)一级公路(延安至阳山大桥段一期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合同规定的设计技术规范;3、交通部颁行业施工规范;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5、本合同段现场勘察资料、地质、水文情况、以及地方材料的分布、施工道路情况;6、本项目投标承诺和计划投入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劳力和管理人员情况。

二、施工说明根据项目整体工作布署,将K4+770.0-K4+800.0右侧护岸挡土墙作为首件工程先行施工。

K4+770.0-K4+800.0右侧挡土墙全长30m,此挡土墙为浆砌挡土墙,地质主要以砂砾为主,挡土墙的墙身采用片石和块石,基础均采用片石。

施工时间:2015年4月15日开工,2015年4 月25日完工。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了挡土墙首件施工方案,上报总监办批复之后,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挡土墙施工方案进行了首件挡土墙施工,具体过程如下:2015年4月15日:施工准备工作。

2015年4月17日:基础开挖。

2015年4月18日:基底检测。

2015年4月19日-2015年4月24日:基底砌筑。

2015年4月22日-2015年4月28日:墙体砌筑。

2015年4月26日:勾缝。

2015年4月26日-2015年5月5日:养护。

经过现场监理的监督和指导,在我项目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5月5日完成了首件挡土墙的施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全过程跟踪作业,做好了相关原始记录。

完工后对该分项工程进行了评定,评定为优良:①同时满足挡土墙施工的基本要求,所有的水泥、砂、水都满足规范要去,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等;②实测项目方面表现为:实验室砂浆抗压强度合格,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③外观质量鉴定为:砌体表面平整,无开裂现象,勾缝较平顺,没有脱落现象;④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三、施工人员、机械情况1、施工人员现场施工负责人:黄教金现场技术负责人:夏永刚现场技术员:李伟现场安全负责人:刘国庆现场质量负责人:夏永刚试验负责人:李坤测量负责人:张彦峰2、劳动力安排施工员:2名砌石工:10名普工:30名各种车辆司机:10名3、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四、施工过程1、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复合地面线,如设计与实际地形不符,及时上报。

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样。

2)施工用电、用水施工现场用电采用发电机发电,施工用水采用现场修建临时蓄水池。

3)、在现场设置施工标示牌,标明主要技术负责人、现场质量管理员、试验检测人、安全负责人;砼、砂浆配合比、主要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来指导施工。

2、基坑开挖1)将基坑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2米处加以固定。

2)基坑开挖应保持良好的排水,基坑外设置集水井,以利于基底排水。

3)用挖机开挖至设计标高+20cm处,然后人工挖除剩余20cm土,以免机械扰动原状土或超挖。

4)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基底承载力,如符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放样,按规定处理后再进行基础的砌筑。

若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处理。

3、施工工艺及流程1)基底处理挡土墙基础坐于密实的黄土层或基岩上,当挡土墙基础位于黄土上时,对地基应采用天然砂砾加固。

开挖基坑后,先对基底整平、夯实;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检验基底尺寸及标高,合格后及时报检监理工程师,合格后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2)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疏浚河道砂砾,运输车运至现场。

运砂砾汽车装好砂砾后要检查后箱板是否关牢,避免运输中后箱松动而遗失砂砾。

车辆应按运输选定好的最佳路线,快速运到槽内,以减少砂砾水分蒸发量,为压实提供充足水分条件。

卸砂砾时运输车服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为推、平、压提供最优卸料位置,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垫层的设计厚度测算出卸料间距后,开始用自卸汽车卸料。

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

砂砾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8-20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2遍,最后用拖振进行终压,直至表无轮迹且潮湿。

压路机碾压速度宜为1.5-1.7Km/h,压路机碾压时,严禁“调头”“刹车”,刚开始要慢些,不能突然加速,以保证垫层表面不被扒起和松散。

在施工过程中,视砂砾含水量情况进行适当均匀的洒水。

每一段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厚度、压实度检测。

测量人员进行标高,路拱检查,如有不符合要求段,应进行修整,铲高垫低碾压,达到要求标准为止。

横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碾压。

第一段摊铺后,留3-4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整平后进行碾压。

3)C20片石混凝土(设计施工段)挡墙模板搭双排脚手架支撑,搭架前,必须对回填土基底进行人工夯实,并在立杆底座垫木采用长2~2.5m,宽不小于200m,厚50~60mm的木板,立杆横向间距取0.6m,横杆步距取1.2m,每隔5m搭设斜向支撑。

模板采用钢模板,分层支模、分层浇筑混凝土,每次支模高度2m。

采用对拉片进行加固,中间以φ10钢筋进行连接,对拉片布置按60cm×60cm梅花型对称布置。

模板间采用双面胶带密封以避免漏浆,同时按要求在模板上涂刷脱模剂。

混凝土浇筑前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施工缝接茬采用片石连接,片石规格不得小于15cm,间距不得小于15cm,且距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25cm。

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进行。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避免过振漏振。

混凝土填放片石,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C20片石混凝土顶面做成锯齿状,以与上部浆砌片石紧密结合。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4)浆砌墙身待片石混凝土浇筑到常水位或底层符合要求后,混凝土强度及养生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进行浆砌墙身的放样及施工。

墙底最下一层砌筑时,将片石的大面朝下,而后上面石块利用其自然形状与下层石块相互交错的衔接在一起,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

砌时,每一块片石先铺砂浆,而后安放块石,经左右揉动几下,再用手锤轻击,将下面砂浆挤密实。

在已砌好的片石侧面继续安砌时,除座浆外并在相邻石块侧面铺抹砂浆,浆砌片石,并向下面及抹浆的侧面用手挤压,用锤轻击,将下面和侧面的砂浆挤实,挤出的砂浆刮起再用。

分层内各层石块的砌缝尽可能错开,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缝要错开,且错开距离要大于8cm。

砌筑时采用分层砌筑,分层高度70~120cm(约3~4层),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缝隙大致找平,层面砌成与斜面相垂直或成水平面,并按规定距离设置伸缩沉降缝。

砌体在设缝处断开和取齐,缝两侧石料进行修凿。

墙后按规定设防水层和反滤层,墙身留置泄水孔。

挡墙外露面采用块石镶面,镶面块石外露面必须修面处理,以保证砌缝横平竖直,缝隙宽度均匀,横缝宽度不大于3cm,竖缝宽度不大于4cm,竖缝错开最小距离不小于8cm;上挡墙砌体采用粗料石镶面,镶面石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镶面石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cm。

浆砌片石挡土墙砌筑要按“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的顺序进行砌筑,面石基本上与腹石同时砌筑,不要待一段面石全部砌完后再砌腹石,以保证面石、腹石粘结良好。

角石选取比较方正、大小适宜的石块并稍加清凿,角石砌好后将线移挂到角石上,再砌面石,面石留一运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

腹石采取往运送石料方向倒退着砌筑的方法,先远处,后近处。

腹石与面在一样按规定层次和灰缝砌筑整齐、砂浆饱满。

砌体较长时间时采用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一般不超过去时 1.2m;分段位置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确保一致。

浆砌镶面石时,先根据接砌部位的情况,估计所需的石块形状、大小,然后选石,不垫砂浆进行试砌,再根据试砌情况找出石块中碍事的大棱角,用大锤打掉,用手锤打击小棱角,用凿子凿击底面放不平或影响上部接砌的突出部分,然后铺上砂浆,将石块翻回,用小撬棍将石块拨正,使两边灰缝合适。

如石块较小,用手锤轻轻敲击,如石块较大,用手左右揉动,使灰缝挤实。

设置沉降伸缩缝时,根据设计规定的位置,采用跳段砌筑的方法,使相邻两段砌石高度错开,并在接缝处做一个外露面,挂线砌筑,达到又直、又平。

沉降伸缩缝在施工中要控制其垂直,且缝两侧砌体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同时,接缝中按设计要求填塞沥青麻絮,防止砌体漏水。

砌筑上层砌块时,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对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砌体外露面勾,先用水将砌体浇洒湿润再勾缝,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先勾水平缝后勾坚缝。

缝内砂浆密实、平整,使其深浅一致。

勾坚缝时用短溜子在灰板上将灰刮起,然后勾入竖缝中,塞密、压平。

最后用扫帚用扫清余灰。

5)泄水孔设置挡土墙墙后设连续砂砾排水层,泄水孔采用10cmPVC排水管,泄水孔设置间距2-3米,上下交错布置,且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应至少高出地面线0.3米。

6)养生新砌体告一段落、或收工时,用水将砌体浇湿润,在砌完2~3h 以内及时洒水养护,在养护期间确保砌体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最初的3d,昼间至少每隔3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日子中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

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d。

7)墙背填料墙背填料宜采用透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石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基础出地面后,及时回填基坑,按设计规定的压实度分层压实。

当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方可进行墙背回填。

挡墙与墙背回填须同时进行,不得等挡墙砌筑完成后在回填墙背。

一般挡墙每砌筑30-50cm厚,立即填筑路基至挡墙施工高度。

五、质量保证措施1、保证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1)建立层次分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责任制,认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做到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抓住施工现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消灭质量通病,使质量管理上新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