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资料6-4-1 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资料6-4-2 光呼吸资料6-4-3 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和利用资料6-4-4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资料6-4-5 呼吸代谢途径资料6-4-6 呼吸作用的指标资料6-4-7 各种植物和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资料6-4-8 居室内不宜多摆绿色植物资料6-4-9 有氧呼吸的图解资料6-4-10 无氧呼吸的图解资料6-4-11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新设计资料6-4-1 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作用(respiration)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主要以糖为底物,总反应式:C5H12O6+6O2→6CO2+6H2O+2867千焦耳(686千卡)此为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该过程是多步骤的,可以将它们分为连续的3个阶段: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并偶联磷酸化(后二者在线粒体中进行)。
在该过程中一方面产生许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产物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的生物合成原料。
另一方面产生出能量,逐步释放的能量,除一部分以产热的方式自然释放外,约有40%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ATP中,参与细胞中各种需能反应。
所以从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两方面看,都可以把呼吸作用视为新陈代谢的中心环节。
因此,常以呼吸作用的速率作为植物生命活动强度的指标。
无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
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
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其不完全氧化产物为酒精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
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较少。
于是,由于巴斯德效应,加速糖酵解速率,以补偿低的ATP产额。
随之又会造成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消耗,有耗尽呼吸底物的危险。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量仍保存在丙酮酸、乳酸或乙醇分子中。
可见,发酵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是很低的,有机物质耗损大,而且发酵产物酒精和乳酸的累积,对细胞原生质有毒害作用。
因此,长期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会受到伤害,甚至会死亡。
参与发酵作用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发酵作用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资料6-4-2 光呼吸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绿色组织在光下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底物是乙醇酸,它的主要来源是核酮糖-1,5-二磷酸(RuBP)与氧气在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催化下,形成1分子磷酸甘油酸及1分子磷酸乙醇酸,后者在磷酸酯酶催化下形成乙醇酸。
由于RuBP是在光下不断循环形成(见光合作用),所以光呼吸依赖于光。
由于RuBP羧化酶加氧酶既可催化RuBP发生羧化反应,又可催化RuBP与氧气发生加氧反应。
所以,二氧化碳与氧气浓度之比将影响其速率。
C4植物的速率很低,几乎测不出,这主要是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无RuBP羧化酶加氧酶,维管束鞘细胞虽然有此酶,但由于C4途径使该酶的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因而使该酶催化的加氧反应受到抑制,从而使其底物来源减少所致。
资料6-4-3 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和利用在植物呼吸代谢中,伴随着物质的氧化降解,不断地释放能量,除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外,其余部分则以高能键的形式贮存起来。
植物体内的高能键主要是高能磷酸键,其次是硫酯键。
其中以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最重要。
生成ATP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氧化磷酸化,二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二者相比,前者为主,后者仅占一小部分。
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和ATP合酶复合体中完成,需要O2参加。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衬质中进行,没有O2参加,只需要代谢物脱氢(或脱水),其分子内部所含能量的重新分布,即可生成高能键,接着高能磷酸基转移到ADP上,生成ATP。
从呼吸作用的能量效率来看,真核细胞中每mol葡萄糖在pH7的标准条件下经EMP-TCA循环-呼吸链彻底氧化,标准自由能变化(ΔG0’)为2870kJ,而每molATP水解时,其末端高能磷酸键(~P)可释放能量为30.5kJ, 36mol ATP 释放的能量为30.5KJ×36=1098KJ,因此,高等植物和真菌中葡萄糖经EMP-TCA 循环—呼吸链进行有氧呼吸时,能量利用效率为1098/2870×100%=38.25%,其余的61%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其转换效率还是高的。
对原核生物来说,EMP中形成的2molNADH可直接经氧化磷酸化产生6molATP,因此1mol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共生成38molATP, 其能量利用率为30.5×38/2870×100% = 40.38%,比真核细胞要高一些。
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有机物合成和运输、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植物的生长、运动、开花、受精、结果等等都依赖于ATP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资料6-4-4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重要有机物质提供合成原料。
3.为代谢活动提供还原力。
4.增强植物抗病免疫能力。
资料6-4-5 呼吸代谢途径1.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为纪念在研究糖酵解途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生物化学家Embden, Meyerhof和Parnas, 又把糖酵解途径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EMP途径)。
糖酵解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细胞中,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虽然糖酵解的部分反应可以在质体或叶绿体中进行,但不能完成全过程。
糖酵解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糖酵解的一些中间产物(如甘油醛-3-磷酸等)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的重要原料,其终产物丙酮酸在生化上十分活跃,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不同的生化反应。
丙酮酸通过氨基化作用可生成丙氨酸。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会生成酒精或乳酸。
因此,糖酵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其逆转反应,使糖异生作用成为可能。
同时,糖酵解中生成的ATP 和NADH,可使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部分能量和还原力。
2.无氧呼吸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包括了从己糖经糖酵解形成丙酮酸,随后进一步产生乙醇或乳酸的全过程。
植物在无氧条件下通常是发生酒精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实现了NAD+的再生,这就使糖酵解得以继续进行。
3.三羧酸循环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转化成丙酮酸。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
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循环或TCAC)彻底氧化成CO2,并释放能量。
整个反应都在细胞线粒体基质(matrix)中进行。
(1)丙酮酸进入TCA循环的意义和特点第一,丙酮酸经过TCA循环氧化生成3CO2,这个过程是靠被氧化底物分子中的氧和水分子中的氧来实现的。
该过程释放的CO2就是有氧呼吸产生CO2的来源,当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时,脱羧反应受抑制,呼吸速率下降。
第二,丙酮酸经过TCA循环有5步氧化反应脱下5对氢,其中4对氢用于还原NAD+,形成NADH+H+,另一对从琥珀酸脱下的氢,是将膜可溶性的泛醌(UQ)还原为UQH2,它们再经过呼吸链将H+和电子传给分子氧结合成水,同时发生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由琥珀酰CoA形成琥珀酸时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1molATP。
这些ATP可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的参加,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呼吸链电子第三,TCA循环中虽然没有O2传递,使NAD+和FAD、UQ在线粒体中再生,该循环才可继续,否则TCA循环就会受阻。
第四,TCA循环的一些中间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前体,如丙酮酸可以转变成丙氨酸,草酰乙酸可以转变成天冬氨酸等,然而,这些被抽走的中间产物必须得到补充,否则TCA循环就会停止运转。
这种补充反应称为TCA循环的回补机制(replemishing mechanism)。
研究表明,在糖酵解中形成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可不转变为丙酮酸,而是在PE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OAA),草酰乙酸再被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可经线粒体内膜上的二羧酸传递体与无机磷酸(Pi)进行交换进入线粒体衬质,可直接进入TCA循环;苹果酸在衬质中,也可在苹果酸酶的作用下脱羧形成丙酮酸,或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再进入TCA循环,可起到补充草酰乙酸和丙酮酸的作用。
实验证实,苹果酸比丙酮酸更容易进入线粒体,并参加TCA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Racker (1954)、Gunsalus(1955)等人发现植物体内有氧呼吸代谢除EMP-TCA 途径以外,还存在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又称已糖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HMP)。
意义:(1)该途径是一个不需要通过糖酵解,而对葡萄糖进行直接氧化的过程,生成的NADPH也可能进入线粒体,通过氯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
(2)该途径中脱氢酶的辅酶不同于EMP-TCA循环中的NAD+,而是NADP+,也不生成ATP。
每氧化1molG6P可形成12mol的NADPH+H+,它是体内脂肪酸和固醇生物合成、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二氢叶酸还原成为四氢叶酸的还原剂。
(3)该途径的一些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它们是许多重要有机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例如Ru5P等戊糖是合成核酸的原料;赤鲜糖-4-磷酸(E4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可以合成莽草酸,进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也可合成与植物生长、抗病性有关的生长素、木质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植物在感病或受伤情况下,该途径明显加强。
(4)该途径中的一些中间产物丙糖、丁糖、戊糖、已糖及庚糖的磷酸酯也是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产物;因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以联系起来,相互沟通。
5.乙醛酸循环油料种子萌发时,贮藏的脂肪会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经β-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苹果酸和草酰乙酸的酶促反应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 GAC)素有“脂肪呼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