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

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

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

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

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

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

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

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

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

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一、潮汕文化的定义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

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

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

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

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

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

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

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

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

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广。

世界各地,几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

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三、潮汕文化内容丰富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1)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汕民间文学。

其中有很多的潮汕歌谣、潮州歌册和潮汕民间故事(如“天顶一只鹅,……”、“拍吓拍剪刀,……”等歌谣)。

(3)潮剧。

即潮州戏,源于温州南戏,并吸收其他戏剧艺术及潮州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

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4)潮州音乐。

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

其内容包括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

(5)潮汕工艺美术。

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

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堪称潮汕石雕的瑰宝。

(6)潮汕民间艺术。

包括英歌舞、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州木偶戏)等。

(7)潮汕民居。

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8)潮汕民俗。

包括潮汕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桥等民俗。

(9)潮汕名贤。

潮汕地区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概括起来有“四多”即先贤多、侨贤多、富商多、文化科技名人多。

(10)潮汕农艺。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农村民众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种植技术远近闻名,农艺水平高。

(11)潮汕商业文化。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

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

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

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12)潮汕饮食文化。

包括潮州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

潮州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

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

(13)潮汕宗教文化。

海内外潮人中不少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形成潮汕宗教文化。

(14)潮汕侨批文化。

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侨批可与徽州契约相媲美。

侨批的主要特点是“银信合一”。

侨批是研究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交通史、经贸史等的重要文物之一,渗透着海外侨胞浓厚的亲情和乡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15)潮汕慈善文化。

海内外潮人建立了很多善堂,许多慈善家和乐善人士做了大量善事,充分反映了潮人以善为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

(16)潮汕旅游文化。

当今,潮汕各地重视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提高旅游事业的品位。

四、潮汕文化富有特色概括说来,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间性。

如潮剧、潮州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

潮州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

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

如潮汕的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

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

潮汕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

如潮剧源于温州南戏,但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

潮州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

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开拓精神尤其显著,因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五、弘扬潮汕文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细说潮汕文化】潮汕方言潮州方言,又称潮汕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

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

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戏剧音乐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

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

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

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州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

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

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

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

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

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潮州歌册潮州歌册是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

潮州歌册由潮州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

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于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反映政治道德、风物人情、阶级矛盾上。

潮州歌册以往非常深受潮汕妇女喜欢,但时移世易,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了。

潮州歌册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消失,应该有人传承下去,毕竟它是潮汕独特的说唱艺术。

潮阳英歌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

流行于潮汕一带的英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

据说它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

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