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档】固定义齿修复体作业指导书-可编辑

【精品文档】固定义齿修复体作业指导书-可编辑

XXXXX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文件
固定义齿修复体作业指导书
QL/01.1-2011
一.模型(修模/颈缘处理)
1.制作规程
(1)在石膏模型修整机上岸标准修整工作模型,先从后牙区磨平,切齐。

再以此为基准,置于平台上磨平底部,标准是从牙齿冠部的龈沟,到磨平底部为的装盒高度为1.5cm。

(2)在模型底部用手机磨出固位槽或沟,以防止分割后模型各部分移位。

(3)调拌底座石膏,并将其均匀倒入塑料底座盒上。

(4)待石膏硬化后,轻轻敲打塑料底座盒底部,并从中取出工作模型。

(5)对模型按制作要求进行合理分割,分割模型时,线、锯应平行并按铅笔标出的示线进行,切忌歪斜使用时不要太用力,以保持垂直运动。

缝隙中的石膏屑,用气枪吹干净。

(6)用钨钢钻在边缘外0.3-0.5mm修整代型。

(7)用手术刀形成代型颈部边缘线。

(8)用铅笔在边缘处记号,并在代型上涂上光滑剂。

2.检验要求
(1)模型上下不得有气泡。

(2)制成的龈缘线应流畅。

二. 消毒操作规范
1.将模型及产品清洗干净,放在消毒柜的架子上。

2.关上并保证门与箱体闭合,接上电源按下消毒按键。

3.消毒过程中,不得打开柜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4.消毒时,应密切关注消毒情况(消毒柜是否达到工作温度)。

5.消毒时,切勿触摸门、玻璃,应在消毒25min后,才能打开柜门。

6.消毒完毕,取出模型及产品,将其放入包装袋内,并贴上标签,装入包装盒。

三、蜡型
1、操作规程
(1)用软蜡恢复代型的倒凹区,以便蜡型取下或复位。

(2)涂擦专用代型的蜡分离剂于代型上。

(3)制作时应考虑到具体的金属—烤瓷结合形式,原则上金属内冠表面应避免锐角、倒凹及深凹面,以减少烤瓷材料所受压力,同时,金属与烤瓷连接处应避免设计在咬合点上。

(4)专用蜡刀沿代型颈部滴附蜡成均匀厚度0.3-0.5mm的内冠。

(5)如果设计为部分瓷覆盖金属烤瓷冠,蜡型制作时需进行调合,并一次完成正确的牙齿解剖形态。

(6)蜡型细雕,做好完整的牙体解剖形态,其外形要圆缓、光滑同时不能有锐角。

(7)拔取蜡型(以轻巧适宜的力量,将蜡型取下,然后再就位于代型上,要仔细检查其无任何变形方可)
(8)安插铸道,要求铸道长度为1-1.5cm,主铸道直径4-4.5cm,斜度为45。

以内。

2、检验要求
(1)形态、大小等与牙例相协调。

(2)厚度要均匀一致,厚度应在0.35-0.5mm中间。

(3)防止过厚或局部过薄,特别是轴面角及颈缘。

(4)表面应光滑圆钝,尖锐的棱角会造成应力集中,使瓷层断裂。

(5)如设计为瓷覆盖舌颊面,在金属与瓷衔接处应有明显凹形肩台,肩台的位置应设计在避开咬合功能区。

(6)如牙体有较大缺损,应在设计与制作蜡膜时,恢复缺损并留出瓷层的厚度。

四、包埋的质量要求
1、蜡型应在铸造圈的中央。

2、包埋料和包埋液按比例配置调拌均匀。

3、振荡规范,防止气泡的发生。

4、包埋过程是否规范。

5、包埋过程是否产生气泡。

五、铸造
1、操作规程拨动电源“总开关”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等亮,风机冷却系统工作(开机后应预热5—10分钟再进行铸造);
2、将加温预热的铸模,放稳在“V”型托架上,并调整好铸造中心位置,然后紧固好调整杆紧固螺钉;
3、调好配重螺母,进行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平衡配重,并旋紧压紧螺母;
4、滑台对准定位电极刻线,以便接通高压回路;
5、关好机盖,使门开关闭合,按动“溶解”按钮进行溶解,此时溶解指示灯亮,并看到栅极、板极电流表指针读数比值一般在1/4—1/5范围内属于正常,此时应记录读数比值。

6、通过观察窗观察溶解过程,至沸点出现时随即按动“铸造”按钮,此时铸造指示灯亮,滑台转动几下铸造,根据不同熔金科适当调整铸造时间,一般为3—10秒;
7、按动“工作停”按钮,全部熔铸完成;
8、待离心滑台停止转动后,打开机盖,取出铸模,同时将对准定位线使工作线圈充分冷却,以待连续熔铸。

若不再熔铸时,冷却5—10分钟后,关闭电源。

2、检验要求
(1)铸圈加热是否合适。

(2)金属量是否足够。

(3)加热是否过度。

(4)铸圈是否完全冷却后取出铸件。

(5)铸造缺陷是否产生。

(6)与模型是否合适。

六、车金
1、操作规程
(1)等待铸件自然冷却。

(2)用木榔头轻轻敲击铸型,使铸件从包埋料脱落。

(3)用磨轮及砂片切割掉无保留意义的铸道和排气道等。

(4)先用大砂片、硬磨头等将铸道残余部位予以磨除,然后修整铸件边缘外形,使之圆钝并具有整体协调,线条流畅的外观。

(5)用砂石、车针磨除铸件磨光面及组织面的金属小瘤和进入倒凹区的金属小区。

(6)在模型上试全,调整,达到完全就位。

(7)用金刚石将铸件表面磨平整、光滑。

(8)用碳化硅车石按顺时针将金属内冠磨光滑。

2、检验要求
(1)铸件应厚薄适宜,边缘圆钝,金属与瓷连接处分界线清晰。

(2)就位顺利并到位。

(3)有无过大、过小,有无翘动与变化。

(4)上下牙的颌间距离是否标准,金属内冠的合(切)面与对合牙的合(切)
面之间的距离是否具备烤瓷熔附所需要的厚度与宽度。

冠的近远中面与邻牙的间隙是否合适,就位时有无妨碍。

用卡尺测量后牙金属内冠合面厚度应为0.3-0.5mm。

用卡尺测量前牙金属内冠厚度应为0.2-0.4mm。

基牙是否折断
八、上OP
(1)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铸模5min;
(2)用A12O3喷砂处理,要求均匀喷砂;
(3)将上述清理品清洗5min;
(4)在瓷炉中预氧化后(按合金材料要求设定)取出;
(5)取出适量的糊剂均匀地涂布在金属表面,进行第一次烧结(按瓷粉说明设定烧结参数)然后,取出、冷却。

(6)将上述经烧结后的产品进行第二次烧结,要求OP完全覆盖金属色。

九、堆瓷
1、操作规程
(1)根据制作要求,将烤瓷专用液将瓷粉调拌成适度的奶油状。

(2)用调拌刀柄轻敲微震,取出其中气泡。

(3)将不透明烤瓷层用水浸润。

(4)用上瓷笔将调拌成的瓷泥敏捷的涂在上面。

(5)一边用纸巾吸水,一边处理邻面瓷泥。

(6)用烤瓷切刀修整外形。

(7)若瓷泥不足,用笔追加,或用烤瓷切刀去除邻面多余的烤瓷至完全恢复牙冠形态。

2、检验要求
(1)邻接部的回切是否正确。

(2)适当的振动是否进行。

(3)是否形成了能补充烧结收缩大小的形态。

(4)瓷层是否有细小气泡出现。

十、车瓷
1、操作规程
(1)用咬合纸对粘膜面的适合性进行调整。

(2)用咬合纸对邻点进行调整。

(3)砂轮对牙冠长度进行调整。

(4)用薄砂片对瓷牙间隙进行分离,并形成线角。

(5)用圆钻调整咬合。

(6)用细砂轮对唇面外形进行调整。

(7)用细砂轮对舌面外形进行调整。

(8)用车针对冠的细微结构进行调整。

2、检验要求
(1)外形与大小应与对侧同名牙相匹配,应符合牙齿的正常解剖特点。

(2)牙冠长度与微笑线应有调和性。

(3)冠修复体唇、颊面的微细结构应与正常牙一致。

(4)就位良好。

(5)咬合正确。

制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形态与牙列是否协调。

基牙是否折断。

用咬合纸在上下合之间调试是否存在咬合障碍。

十一、上釉
1、操作规程
(1)按色泽要求调好需要的釉液。

(2)用上釉笔对烤瓷的牙颈部进行必要的染色微调。

(3)对烤瓷的邻接面及小的窝沟进行色泽逼真处理。

2、检验要求
(1)在自然光下按要求与比色板进行色泽的校对,色泽是否符合。

(2)烤瓷的色泽是否自然柔缓。

(3)色泽是否具有一定的亮度与透明度。

(4)染色与牙冠特征适当与否。

(5)是否与制作要求符合。

十二、抛光
1、操作规程
(1)用钨钢针将金属与烤瓷临接处磨光滑。

(2)再用抛光胶轮进行高度抛光。

(3)用抛光绒轮抛亮。

2、检验要求
用肉眼观察应无裂纹,无气泡,内部应无气孔,夹杂。

十三、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要求按本厂注册产品标准YZB/浙-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