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性能检测内容及方法

涂料性能检测内容及方法

2.1.7涂料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1、固体份标准《 GB/T1725-79(89)》测定方法仪器设备:瓷坩埚:25ml,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温度计:0-300℃,天平:感量为0.01g,鼓风恒温烘箱方法步骤:称取2-4g 涂料,精确至0.01g,然后置于已升温至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的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再放入烘箱内按规定温度焙烘规定时间后,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同时取样2组以上)计算:固体份=烘烤后的样重/取样重量×100%2、粘度(涂-4杯)标准《GB/T1723-93》仪器设备:涂-4粘度计,温度计,秒表,玻璃棒操作方法:测定之前,须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内部擦拭干净,在空气中干燥或用冷风吹干,注意漏嘴应清洁通畅。

清洁处理后,调整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度漏嘴下面放置150ml盛器,用手堵住漏嘴孔,将试样倒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凹槽,然后松开手指,使试样流出,同时立即开动秒表,当试样流丝中断时止,停止秒表读数(秒),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测定时试样温度为25±1℃涂-4粘度计的校正:用纯水在25±1℃条件下,按上述方法测定为11.5±0.5秒,如不在此范围内,则粘度计应更换。

3、细度(μm)标准《GB/T 1724-79(89)》仪器:刮板细度计测定方法:细度在30微米及30微米以下的,用量程为5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30-70微米时用量程为10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

刮板细度计使用前必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

将试样充分搅匀后,在细度计上方部分,滴入试样数滴;双手持刮刀,横置在磨光平板上端(在试样边缘外),使刮刀与表面垂直接触,在3秒钟内,将刮刀由沟槽深部向浅的部位(向下)拉过,使漆样充满板上,不留有余漆。

刮刀拉过后,立即(不超过5秒种)使视线与沟槽平面成15-30度角观察沟槽中颗粒均匀显露处,记下读数;如有个别颗粒显露在刻度线时,不超过三个颗粒时可不计。

平行试验三次,结果取两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2.1.8涂料性能检测一般涂料产品的贮存稳定性检测,以涂料在购进入库之前(产品取样按GB 3186—88执行),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验收,以避免在涂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事故,以致造成生产延误和一系列的经济损失。

一般涂膜的制备:国家标准《GB1727-79(88)漆膜一般制备法》中分别列出刷涂法、喷涂法、浸涂法和刮涂法的涂膜制备方法。

但在制备时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涂膜的均匀性较难保证。

采用仪器制备涂膜在当前普遍推行,方法有旋转涂漆法和刮涂器法。

检测项目分别叙述如下。

一、外观一般涂料产品的贮存期为6—12个月,由于颜料密度较大,存放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沉降,此时特别需要检查沉降结块程度。

一般可用刮刀来检查,若沉降层较软,刮刀容易插入,则沉降层容易被搅起重新分散开来,待检查其他性能合格后,涂料可以继续使用。

检测通过目测观察涂料有五分层、发浑、变稠、胶化、返粗及严重沉降现象。

对于存放时间较长或已达到或超过贮存期的涂料品种,也应作相应检查。

图2-8 测力仪涂料的沉降结块性也是评价涂料贮存稳定性的手段,可用测力仪(图2—8)来测定沉降程度。

实验时试样罐放在测力仪平台上,平台以15mm/min速度向上缓慢移动,仪器探头逐渐压人沉淀物中,记录仪就记录下探头在插入沉淀物时的阻力和深度,以此判断沉淀物的软硬。

根据测得探头穿透力的大小,可确定沉淀物被重新搅起分散的能力,对应关系见表2—1。

此测力仪也可以用来测定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量,由记录仪记录下沉积量与时间的关系。

表2-1 涂料沉淀物特性参数二、干燥性涂料干燥程度分为表面干燥和实际干燥两个阶段。

涂料由液态涂膜转变为固态涂膜的过程称为干燥。

涂料干燥程度按国标GB/T 1728—89测定。

1.表面干燥时间测定甲法(吹棉球法)在漆膜表面轻轻放一个脱脂棉球,用嘴距棉球10~15cm,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

如能吹走,膜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

乙法(指触法)以手指轻触漆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

2.实际干燥时间测定甲法(压滤纸法)在漆膜上放一片(15mm×l5 mm)定性滤纸(光滑面接触漆膜),在滤纸上轻放干燥实验器(重200g,底面积1cm2),同时开动秒表,经30s,拿走干燥实验器,将样板翻转,滤纸能自由落下,或用手指在背面轻敲几下,滤纸能自由落下而无纸纤维留在漆膜上,即为实际干燥。

乙法(压棉球法)在漆膜上放一个脱脂棉球,于棉球上再轻轻放上干燥实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s后,将干燥实验器和棉球拿掉,样板转动5min,观察漆膜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漆膜上若留有1—2根棉丝,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均认为漆膜实际干燥。

关于干燥过程的划分与测试方法,各国标准差异很大。

如ASTMDl640—95,把干燥过程分为8个阶段;ISO 1517则采用φ25~φ1250μm的玻璃微珠落球法来测定表面干燥。

无印痕干燥,用1000g砝码试验(GB/T 9273—88)。

若要连续地观察整个干燥过程,可采用自动干燥时间测定仪。

该仪器利用电机通过减速箱带动齿轮,以30 mm/h的缓慢速度在漆膜上直线走动,全程共24h,随着漆膜的逐渐干燥,齿轮轨迹也逐步由深变浅、直至消失。

近来则采用划针的匀速移动,在漆膜上做出划针轨迹,根据轨迹变化对干燥过程进行评定(见图2—9)。

图2-9划针式干燥时间测定过程的轨迹1一流平;2一划至底材轨迹;3一裂开漆膜;4一面上的轨迹;5干燥三、涂膜重涂性测定重涂性试验是在干燥后的涂膜上按规定进行打磨后,再按规定方法涂上同一种涂料,其厚度按产品规定要求,在涂饰过程中检查涂覆的难易程度。

咬底、渗色、不干通常是由于涂料使用不配套,或涂装间隔时间太短;涂装间隔时间太长或在旧漆膜上重涂则易产生结合力差的问题。

在按规定时间干燥后检查涂膜状况有无缺陷发生,必要时检测其附着力。

四、涂膜厚度测定汽车涂漆产品根据其用途和使用环境状况,对涂膜厚度有直接的要求。

涂膜的各项性能也必须以厚度作为条件参数,即漆膜性能只有在同等厚度下才有可比性。

因此,漆膜厚度是涂料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控制指标。

漆膜厚度分别有湿膜厚度和干膜厚度。

湿膜厚度用于施工现场对漆膜厚度的直接控制和调整,干膜厚度则用于质量监控与验收。

1.湿膜厚度测定湿膜厚度用带有深浅依次变化的锯齿金属板或圆盘,垂直压在湿膜表面,直接读取首先沾有湿膜的锯齿刻度。

2.干膜厚度测定干膜厚度测定分磁性法和涡流法两大类。

(1)磁性法磁性法是以探头对磁性基体磁通量或互感电流为基准,利用其表面非磁性涂层的厚度不同,对探头磁通量或互感电流的线性变化值来测定涂层厚度。

因此磁性法只适合于测量磁性基体表面上的非磁性涂层。

用磁性法测量马口铁皮表面涂膜时,由于马口铁皮太薄(0.5—0.8mm),测量误差较大,可在马口铁皮背面衬以厚铁板或仪器所带标准基板进行调零、标准和测试。

测量取距离试板边缘1cm以外的上、中、下三个点的平均值。

(2)涡流法涡流法测试探头内置高频电流线圈,它在被测涂层内产生高频磁场,由此引起金属基体内部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又反作用于探头内线圈,令其阻抗变化。

随表面涂层厚度变化,探头与金属间的距离相应发生变化,反作用于探头线圈的阻抗亦发生相应改变,测出探头线圈的阻抗就反映出涂层的厚度。

涡流法适用于测量非磁性金属基体上的非导电涂层厚度,对磁性基体表面的非磁性涂层厚度测量也同样适合。

并且这类测厚仪通常兼有电磁、涡流两种功能。

(3)其他方法由于磁性法和涡流法只能测量金属基体表面的涂膜厚度,对于非金属基体材料(如塑料、木材、玻璃等),需采用其他方法。

以上测量方法都属无损测厚,但作为仲裁方法,仍采用显微镜法,测试原理见图2—10。

用一定角度的切割工具将涂层作“V”型缺口直至底材,用带有标尺的显微镜测定a′和b′宽度,标尺分度已通过校准系数换算成微米级,因而从显微镜读取的是漆膜实际厚度(a和b)。

图2-10 显微镜测厚原理示意1一面漆;2一底漆;3一底材五、涂膜遮盖力测定遮盖力是指色漆均匀地涂在物体表面上,遮盖住被涂基体表面底色的能力。

多采用黑白格试验,以单位面积遮盖底色的最小用漆量表示(g/m2)。

按GB/T1726—89规定,采用在黑白格玻璃板表面刷涂或喷涂,国外则采用一次性的黑白格纸,使用较为方便。

汽车涂漆的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也跟颜料与基料之间的折射率之差有关系,遮盖力越高,色漆的施工面积更多。

对于白色和浅色漆,也可采用反射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厚度的干膜在黑板和白板上的反射率之比,即对比率。

当对比率等于0.98时,认为该厚度漆膜全部遮盖,根据厚度可计算出遮盖力。

六、流平与流挂性测定漆膜流平和流挂性,都可用锯齿状刮板刮涂后,观察厚度依次改变的相邻漆条流到一起或未流到一起的情况来评定涂料的流平能力或抗流挂性。

流平与抗流挂是一对矛盾,对于触变性优良的涂料,施工以后具有良好的流乎能力和抗流挂性,涂膜光滑平整,膜厚均匀,外观装饰性良好。

七、涂膜打磨性测定由于在涂装作业过程中,总是需要进行局部的打磨修整;对于在旧漆膜表面涂漆或腻子表面,需要进行彻底的整体打磨。

因此,打磨是涂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打磨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

《GB1770—(79)88底漆、腻子膜打磨性测试法》中规定了DM—1型打磨性测定仪的机械打磨测定方法,试板装于仪器吸盘正中,磨头装上规定型号的水砂纸,仪器可自动进行规定次数的打磨,保证了相同负荷和均匀的打磨速度,所得结果比较准确。

打磨性一般以砂纸打磨时的沾砂性或打磨平整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若沾砂严重打磨时感觉发腻,就不太容易打磨平整,打磨性就差。

例如用300#水砂纸打磨30次,看是否易打磨不起卷;或用200#水砂纸、200g质量下,打磨100次,应打磨平整。

通常地,涂膜有较好的打磨性,软漆膜的打磨性很差。

2.1.9涂装涂膜基本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一、涂膜外观1、涂膜外观及光泽测定(1)涂膜外观通常在日光下肉眼观察涂膜的样板有无缺陷,如刷痕、颗粒、起泡、起皱、缩孔等,一般与标准样板对比。

(2)光泽的测定基本上采用两大仪器,即光电光泽计和投影光泽计,前者用得较多。

按光泽(GB/T 1743—89)。

光线以一定入射角度投射到涂膜表面,并以相应角度反射出去的光量大小,就是光泽度。

测试原理见图2—11。

图2-11 光泽测定原理示意在一定入射角下,涂膜表面粗糙,平整度差,散射光多,反射光少,光泽度就低。

以60%光泽计测量的涂膜光泽分类如下:高光泽≥70%;半光或中等光泽30%~70%;蛋壳光6%~30%;平光 2%~6%;无光≤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