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特色图书馆建设构想
摘要:西部地区图书馆受经济条件限制,其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
本文分析了西部图书馆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在经费普遍短缺的情况下,走特色图书馆之路是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西部地区特色图书馆
“十二五”规划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加大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其发展。
西部地区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服好务,是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就西部地区特色图书馆的建设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 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现状
1.1 经费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十一省一市,人口约3.8亿,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地区就有307个,占51.9%;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市全市的街道(乡)均建立了图书馆,1/3的里弄都建立了图书馆,而西部地区每步行30公里至100公里才能找到一个图书馆。
1.2 文献匮乏,服务手段落后
2006年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藏书量、人均财政拨款排序数据表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排名:上海7.904元,居全国第一;而贵州省仅有0.098元,居全国第29名。
由于藏量减少,致使到图书馆阅览的人数减少,而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也逐年下降,降低了图书馆对社会的作用。
而图书馆“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西部地区大多数图书馆同样存在,它必然造成文献信息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观念保守。
1.3 图书馆人才缺乏
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馆的工作被认为无风险性、“养老”的好地方,每天只需借还图书就可以了,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工资相对比较低,这种低收入在西部地区图书馆行业中更是不胜枚举。
这样就造成图书馆队伍不稳,“低薪”难以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图书馆人员的竞争意识、信息服务意识不强,思想上还没有摆脱“等、靠、要”的传统观念。
这种图书馆人员队伍与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能够从事高质量文献信息服务的复合型知识的专家型人才奇缺。
2 建立特色图书馆的方法途径
2.1 特色馆藏
特色馆藏,是特色图书馆的基础。
主要表现为文献收藏的数量、
载体、类型、文种、学科专业的特色,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它以某一学科领域及相关文献的收藏为显著特点。
西部现有746个公共图书馆,如果要将所有藏书收集齐全,从目前图书暴涨、图书馆经费普通短缺的情况来看,任何图书馆都难以做到。
只有根据本地区的经济优势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开展文献收藏工作。
而文献资料收藏的特色化,对于西部地区图书馆,针对性收藏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如陕西省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以陕西地方文献、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献、陕西历史古籍文献为收藏重点,基本上形成了以适应陕西工农业生产、党政科研需要为重点的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地方文献以及边缘学科、新兴技术学科、工具书收藏为主体的藏书体系。
2.2 特色服务
主要是指图书馆开展一切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要新颖、有吸引力、服务效果显著,能满足特定读者的需要,它是图书馆特色化的核心。
特色服务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等特色,总之就是要结合实际,多方面、全方位地围绕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工作。
笔者认为可重点搞好以下几项特色服务:一是为特定服务对象开发文献信息。
服务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甚至可能是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环境等。
如西部的甘肃省图书馆的“区域资料文献馆(室)”,以本区干旱面积大、经济不发达的劣势为研究对象,围绕专家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发展战略,组织
专门人员,利用特殊的馆藏文献,编写了《甘肃省特产资料汇编》、《河西地区物产资料汇编》等约50万字的资料,为政府部门决策,使本地区的经济逐步发展起来。
二是可与生产企业、商业文化、教育部门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办各种生产、经营、销售、服务项目。
三是紧扣特色文献,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经贸、旅游。
如通过特色文献中记载的民风、民俗、节会、民间工艺等资料,举办文化夜市,促旅游开发,在提高了本地区知名度、充分展示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合进的经济效益。
2.3 特色人才
主要表现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它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趋势。
特色馆藏需要专业人才去开发。
因此,此类人才除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特色文献的专业知识。
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该地区的民族文献大都翔实地记录了当地居住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自然和人文状况,它是开发本地区自然资源,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可靠依据。
因此,图书馆更应注重引进和培养“特色人才”,只有他们才能使民族文献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
3 西部地区特色图书馆建设原则
3.1 因地制宜原则
特色图书馆建设应结合自己的文献资源特色、人才特色、地理位置、社会需求等特点,因时因地地确定项目和数量。
范围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
只有建立具有本地社会需要,满足本地读者需求的特色馆藏体系,才能赢得读者,所创建的特色图书馆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3.2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原则
长期以来,大多数图书馆都存在孤立地决定本馆的文献收藏方针,造成文献资源布局不合理。
特色馆建设切忌重复建设,应充分摸清本地区图书馆(室)的文献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建立起独树一帜的藏书体系,为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公共图书馆如都能有一、二个特色馆藏,那么西部的公共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3.3 坚持双效益原则
特色图书馆在开展特色服务时,既要追求良好的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要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强化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4 加大宣传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这个大好机遇下,今后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将会得到许多的关注。
而我
们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团体、企业的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西部地区将建立起许多门类齐全、文献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多样、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图书馆服务体系,并为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汤旭岩,李波.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J].图书馆,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