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王春玲【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取得成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者简介】王春玲(1973 ),女,任丘市出岸镇王务中学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教材的重组、师生关系的重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建立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贴近现实的生活世界。

让课堂回到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

那么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一、教学目标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向“生活化”目标转变。

因此,贯彻教学目标生活化的理念,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怎样做到目标的生活化?课前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必要的。

现有的教材本身就是生活的诠释,教材中的案例、活动等等都紧贴学生生活,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合理设计,便能促进教学的生活化。

比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一家人对话的活动,爸爸开了一个个体餐饮店,妈妈在一个乡镇企业工作,大儿子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技术员,二儿子在某私营企业担任部门主管。

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让同学们很快地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

型、可选项、正确答案、题目所属的课程ID。

四、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一)教师模块的实现。

在教师模块中包括信息管理子模块和考试管理子模块两个独立的子模块。

在信息管理子模块中显示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上传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后试题及一些范例供学生学习使用,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更改操作,并且可以和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交流和答复。

在考试管理子模块中主要显示的是考试课程管理,考试计划管理,试题档案管理和考生管理四部分。

教师通过此模块中对学生在线考试进行管理。

这样在简化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使工作内容一目了然。

(二)学生模块的实现。

学生模块是通过学生在线点击学习,考试等操作进行相应学习来实现的。

在此模块中教师事先把选择好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资料按照教学资源类型分别上传到相应子模块,并且可以随时更新内容以便学生学习使用;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在相应模块中查找所需资料来完成在线学习,在线练习或者在线考试等操作。

五、应用效果该系统试用一年,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辅助教学反应良好,普遍认为在过去一年里因为学习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具体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显著效果,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在教师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减少教学资料冗余的烦恼,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

一是通过在线学习功能,学生可以反复温习或者根据个人情况就某些问题加深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既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间,又最大程度上调节了学生因个体差异问题带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效率。

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系统使学生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通过在线考试功能,学生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上机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更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土壤。

三是通过在线答疑功能,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进而使关系更融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结语本系统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本系统的使用使学生们获得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大提高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1.张兴元.基于Web的数学辅助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2.俞晓妮.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1·281·学情分析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又一重要路径。

再如《良师与益友》这一课,其知识目标很简单———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知道怎样与教师交往。

假如采用让学生背诵来记忆的方法,用不到两分钟,人人都会背。

但这并不贴近学生真实的感受,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生活化就没有体现。

这就需要课前对学生对老师的真实看法有所了解,从这个起点开始设计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为此,课前笔者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问卷来了解心目中理想的师生观起到了针对性的实际效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用心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做到活用教材,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放到重要的地位;最后应充实社会丰富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与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要回归生活,到活生生的社会中寻找教育资源。

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在讲环境问题时,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个小白河受到了污染,气味难闻,因此笔者让同学们展开调查,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危害,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提出保护小白河的具体建议。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生活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需要和生活实践,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使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谈论自己所想的,诉说自己所烦恼的。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朋友关系。

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教师注重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风格,发挥自身特色,灵活施教,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宽松的状态,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自信,从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促使学生品格的良性发展。

(一)以广博的知识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吸引与引导学生,注重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表”,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提高品德课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增强品德课的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努力形成体现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

做到亲切,富于感情,幽默风趣;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吸引、打动、感染每个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收知识。

同时,教师语言的幽默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幽默感,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

如在讲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课时,笔者在网上下载了几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并用低缓的语速、难过的表情叙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同时给同学们讲了笔者亲眼所见的父母照顾生病多年的弟弟的故事。

课堂上鸦雀无声,笔者声音哽咽,同学们也都受到了感染,大部分孩子也留下了眼泪。

语言的魅力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巧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潜能。

激励的语言能够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运用激励机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也就是说,兴趣在学习中是“启蒙老师”,是带有情绪色彩的。

物极必反,强迫性的教学,学生是不会将老师所讲的知识记在心里的。

四、教学情境生活化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或单纯地学习书本。

他还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灌输多少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部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获得学习的资源,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因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

因此,在正式讲课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

例如,笔者在《良师与益友》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个同学们经常经历的生活场景。

“两个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回校时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以此导入。

让同学们设想老师处理这件事的两种不同方法,结果怎样?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与交流,得出了只要同学们采取合理的方式,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就可以化解与老师的误解,从而增进与老师的感情,让老师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情景,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影响到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理论要求在教学评价上不再单纯以分数看人,不再设立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是学生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上应当建立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建构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比如在作业评价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不仅使用优秀、良好的字眼,并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一些看法、建议以及和孩子们交流,如“你的字写得很整齐,希望你上课的纪律也能像你的字一样沉稳,老师期待你更出色的表现!”不仅使学生看到教师对他们作业的重视,更是师生之间很好的交流方式,能够很好地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希望。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取得成效。

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发展。

同时,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3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