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一、自我概念测量这份问卷的目的是帮助你了解自己。
问卷上的每一个题目是在描述你的实际情况。
请仔阅读每个题目,判断该题目所叙述的内容与你的真实情况是否相同。
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
大完部大全分部部部完不不分分分全相相相不相相同同同同同同(1)(2)(3)(4)(5)1 ①②③④⑤2 ⑤④③②①例题: 1、我喜欢打球2、我不喜欢看电影如果例题1叙述的情况和你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同,就在“1”的第“(5)”个圆圈中打“√”。
同理,如果你觉得例题2的情况与你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就在“2”的第“(1)”个圆圈中打“√”。
总共有70个题目,第1页1-35题,第2页36-70题。
请每题都答,不要遗漏。
请计算分数并填写在表格内:做一个答案纸,把题目按照下列规则排方阵。
第一列1-12题,第2列13-24题目,依次类推,然后按照下列办法计算身体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
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
个人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
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
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
自我认同:反应受试者对自我现状的描述。
自我满意: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
行为:受试者在接纳自我或拒绝自我后,实际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表现在外的行为。
1、计算PH(生理自我):把第一排和第二排的12个题目的分数相加,即题目1,2,13,14,25,26,37,38,49,50,60,61的分数相加,圆圈内的数字就是分数,如第1题你勾④就是4分。
把两行的分数加起来,并写在PH= 后。
假如加起来得36,就是“PH=36”。
2、计算ME(道德伦理自我):把第三排和第四排的12个题目的分数相加。
3、计算PER(心理自我):把第五排和第六排的12个题目的分数相加。
4、计算FA(家庭自我):把第七排和第八排的12个题目的分数相加。
5、计算SO(社会自我):把第九排和第十排的12个题目的分数相加。
6、计算SC(自我批评):把第十一排和第十二排的10个题目的分数相加。
7、计算ID(自我概念):1到24题(共24题)的分数相加,把所得和写在ID= 后。
8、计算SA(自我满意):25到48题(共24题)的分数相加,把所得和写在SA=后。
9、计算B(自我行动):49到70(共22题)的分数相加,把所得和写在B=后。
10、计算总分TOT=ID分+SA分+B分反向题目是5、8、9、13、14、16、18、19、22、25、27、28、32、37、38、39、42、43、45、46、49、52、54、55、56、67、61、63、64、68。
二、自尊测试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 于1965年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
此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
“非常同意”计4分,“同意”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
总分越高说明自尊水平越高。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非常同意____(2)同意____(3)不同意____(4)非常不同意____⏹三、自我效能感测试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记分方法完全不正确1尚算正确2多数正确3完全正确41.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2.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3.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4.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5.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6.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7.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8.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9.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10. 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四、自我同一性测量,根据现在的心情或生活方式在相适合的右侧的选⏹认真阅读以下短句项(+)上画圈。
“完全不是”1分,“相当不是”2分,“大体不是”3分,“大体是”4⏹评分标准:分,“相当是”5分,“完全是”6分,.我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a+———+———+———+———+———+.我没有特别热衷的事情。
⏹b+———+———+———+———+———+.我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希望与追求。
⏹c+———+———+———+———+———+d.我没有“想干什么”的确切的想法。
+———+———+———+———+———+.我至今没有自主地对有关自己的事做出过重大决断。
⏹e+———+———+———+———+———+.我曾认真深思过、苦虑过自己是怎样的人,该做些什么。
⏹f+———+———+———+———+———+.我不曾对按父母或周围的人所期待的生活方式做事感到有什么疑⏹g问。
+———+———+———+———+———+.我以前曾对自己持有的人生观失去过自信。
⏹h+———+———+———+———+———+.我正在努力探求我所能投身的事情。
⏹i+———+———+———+———+———+.对应不同的情况,就是怎样我都无所谓。
⏹j+———+———+———+———+———+.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些什么,我正在比较几种可能的选择并⏹k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
+———+———+———+———+———+我不认为自己这一生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l+———+———+———+———+———+⏹算出“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的得分⏹(a)-(b)+(c)-(d)+14=“现在的自我投入”⏹(h)-(g)+(f)-(e)+14=“过去的危机”(注意顺序)⏹(i)-(j)+(k)-(1)+14=“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现在的自我投入”20以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19以下,同一性形成;⏹如现在的自我12以下,将来的我14以下,同一性扩散评分: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功能: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改变的因素(1)成败经验。
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
(2)替代性经验。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
(3)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
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
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5)情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
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
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
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同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同一性发展的四种情形James Marcia提出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四种情形:它们是同一性达成、同一性拒斥、同一性分散、延期偿付1、同一性达成同一性达成表明个体考虑了各种实际选项,做出了选择,并实践选择。
在结束高中学习生活之前,似乎没有学生能够达到这种情形。
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做出决定。
对一些成人来说,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一阶段,也许会达成稳固的自我同一性。
之后,还可能放弃前一种同一性,而形成新的同一性。
对某一个个体而言,自我同一性一旦达成,也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2、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拒斥描述的是个体过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没有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
同一性拒斥的青少年往往缺乏主见,遵从他人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