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0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专题辅导课件:议论文如何分解论点
2010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专题辅导课件:议论文如何分解论点
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 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练习:
构思《爱,用心来传递》的分论点。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 递爱的心志。 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 递爱的感情。 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 递爱的信号。
练习:
07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花开两岸》。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 了迷人的花。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 到更远的地方。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 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 们愈加美丽。
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 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 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 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 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 生的财富。
我能不顾一切,我挽救了自己。在一 次战争中,将军看到远处飞来一枚炸弹, 在大家都卧倒的时候,可旁边还有一个小 战士在那傻傻地站着.看着那火速飞来的 炸弹,将军奋不顾身扑向了那个小战士。 一声巨响之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都积满 了尘土,就在他们起来扑打身上的尘土时, 将军发现自己刚才驻足的地方已经成了一 个大大的弹坑。这是一个命运的偶然,但 这更是“我能不顾一切”的必然。
练习:
以“诚信”为例,按照递进式分 解论点。 什么是“诚信” ? 为什么需要“诚信”? 怎么做到“诚信”?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 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 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 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 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 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是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 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 “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 广博。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 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 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 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 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 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 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方法:
瞧,他们做的事情,不一定惊天地、 泣鬼神,但这些事情确实感染了我,想必 也让玩索人生的你有所思考吧。对,他们 做的只是一种“我能”的自觉行为.他们 能的他们做了,仅此而已,但却利人利已, 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我能,我就迈出了通向目的地的 第一步,哪怕步子并不大,但这也被叫做 速度;只要我能,我就缩短了与目的地的 距离,尽管长度不极为可观,但这也被称 为前进。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 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 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 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 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辩证分解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 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 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 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进行客观 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如2005年北京 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我能受挫,我积累了经验。牛顿在 物理史上有过他的垂青,他一生做过太 多的实验,也摔碎过不少的实验器材, 当他着手第一千个实验而稍感庆幸的嗅 到成功的火花时,这一点星光之火终究 还是被现实给熄灭了,就这样他被命运 的武将戏耍了一千次,可他仍面露微笑 地说:“这是上帝在让我积累经验,炼 就我的意志。这个实验,我能行。”这 样,他终于在一千零一次成功了他的实 验。
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 传递爱的信号。或许只是弯身为别人的一 次拾捡,或许只是抬手为别人的一次取物, 或许只是为希望工程捐款,只是为 “手拉手活动”捐物,爱其实就在不言中 传递。助人有多难?只是一举手一抬足; 传递有多难?只须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爱,需要用我们的心来传递。笑出真 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爱在我们心中 的桥梁轻轻走过。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 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 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 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只要是收 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 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 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 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 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 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 爱的心志。是否有想过,传递竟是如此简单? 不用兴建电缆,不用高筑电闸,仅仅是真诚的 一个笑容,温暖的一声问候,紧紧的一个握手, 就能把爱撒播于别人心上。德兰修女用她慈祥 的笑容告诉我们,她那传递于各个阴暗的爱, 如此温暖直接。她微笑地拥抱艾滋病孤儿,慈 祥地问候贫民窟的妇女,没有鄙夷,仅仅是真 诚的眼神,就传递了无尽的爱意。还记得刘少 奇与挖粪工人的一次紧紧的握手吗?那无尽真 诚的紧握,胜过了无数金钱的奖励,因为它传 递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一声鼓励与珍爱。用 真诚传递爱意,纯洁无瑕,感人心脾。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 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 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 的写作。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 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 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 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 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 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 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 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样”
1、并列分解“是什么”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 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 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 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干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 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 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 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 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 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 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 眼;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也可以是分论点内部辩证分析。一篇 《忘记什么,铭记什么》是这样分解的: ①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了过程的快 乐; ②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 ③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责; ④忘记了寒冷与黑暗,铭记了那份温暖。
练习:
分解《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的 论点。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 天涯路。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 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 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 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 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 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 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 话》中人生三境界。
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 传递爱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就如核磁场,太 紧太密会互相排斥,给各自一点空间,却能 互相供给无穷的力量。爱的传递也一样,父 母爱着子女,却不能用无穷的拘束来把爱传 递,用无比的严格把爱传导。试着宽容,爱 其实就在那无形的缝隙中渗透。张良退墙让 邻里三尺,蔺相如藏车避廉颇几段,都是宽 容在传递着无形的感情。邻里之爱,同僚之 心,在宽容的搭建下, 我们的心却捕捉不到;光纤线路密集地在 我们的脚下穿梭,可是我们却融摸不到。 电磁波与光纤在传递着无尽的信息,为何 我们却无法接收? 因为活生生的我们有着炽热的心,冰 冷的死物却不能把爱传递。是的,无情的 事物只能传递冷漠,爱的传递需要我们用 心去搭建桥梁,让温暖源源不断地涌动, 在你我之间,在人与人之间。
练习:
构思《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2、并列分解“为什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 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 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 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 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 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 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 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文章从“问”的三个方面 “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 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 层深入地解开“问”的道理,论 证严谨有力。
我能俯地,我发现了敌人。据说,有一 个侦察兵,因为触犯了军纪,被上尉罚俯地 三天,可意外的是,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 他笔直地站在上尉的门口,右手做着敬礼的 姿势,一动不动。……之后上尉饶恕了他, 因为他将功补过,在俯地的时候,他觉察到 了敌军的入侵,及时的报告了上尉,上尉采 取了救急指挥战略,拯救了全营,侦察兵因 眷顾自己曾经的辉煌,相信“我能俯地,我 也能侦察到敌情”,因此,在俯地期间,他 心生“我能”之芽,挽回了那个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