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题:填空题(15个)(前五年根本就没考过,今年居然破天荒地给考了= =*今年是个大改革年。

)第二题:简答题:1评价所给材料对三曹诗风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2评价所给材料对关汉卿和王实甫文风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第三题:论述题:有人评价说五代词“短而好,好而短”,谈谈你的看法。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题:名词解释:1《新潮》2 乡土文学3中国诗歌会4(忘了。

)第二题:简答题:(原谅我。

彻底不记得了。

)第三题:论述题(二选一):1有人说40年代文学是艺术的衰退年,谈谈你的看法。

2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研究方法(好像是这个,这题根本没细看。

)文学部分100分九名词解释五选三30分《新青年》胡适《野草》伤痕文学新写实小说十简答四选二30分1.新文学发展第一阶段的社团及其流派2 郁达夫《沉沦》的思想内涵3 朦胧诗的艺术追求4.寻根文学运动的作家及其作品十一论述二选一40分1.《子夜》的艺术得失2、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作文部分 100分一.小作文。

30假设你第一次上作文课,目标七年级学生,设计引导语200字以内二大作文70你认为语文教师的成就感来自何处600字以内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吴越春秋》2、正始之音3、以文为词4、南戏5、晚明小品文二、简答1、举例说明《韩非子》的寓言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的“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三、论述:《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的手法,以及你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1、“欧化的白话”2、《语丝》3、京派4、新生代(第三代)诗人二、简答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作“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2、“爱美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三、论述(二选一)1、有人说,鲁迅的杂文不是文学,而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试析“文化寻根运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特点以及贡献。

外国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含比较文学)一、解释题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2、恒患意不称物,言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3、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讲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探险。

4、“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情节。

二、简答1、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是什么?与什克罗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分析题材料一德里达关于文学终结的论述材料二张炜关于文学不会终结的论述结合材料以及当下的文学发展状况,谈谈你对文学会走向终结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1、东亚战后派2、连歌3、母题4、自然派(俄国)5、“三位一体”二、简答题1、分析阿拉伯民族文学的特色。

2、什么是“世界文学”?它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是什么?3、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形象。

三、论述:《伊里亚特》第一章的叙述结构。

中国文学史部分一、名词解释《吴越春秋》正始之音以文为词南戏晚明小品文二、简述结合实例,《韩非子》寓言的特点苏轼诗如何体现“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特色的三、分析《三国演义》是如何塑造特征化人物的,并加以评价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四、名词欧化的白话《语丝》京派“新生代诗歌”五、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六、二选一有人说,鲁迅杂文,是他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及意义。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吴越春秋》2、正始之音3、以文为词4、南戏5、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欧化的白话2、《语丝》3、“京派”4、“第三代”(或称“新生代”)诗歌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2、简述“爱美剧”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

六、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共25分)1、有人提出,鲁迅杂文不是文学,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试述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与意义。

第三部分:文学理论部分一、解释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20分)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2、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3、优秀批评家讲述的是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

4、“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伤心而死”是情节。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2、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论述题(共25分)雅克•德里达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

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

”张炜说:“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文学都将面临着崭新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的挑战,于是每个时期都有人以为文学的终结是必然的。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今天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场所,可是今天的人不要忘记,在过去,即便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仿佛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的娱乐场所、艺术形式也同样很多,他们也面临着像我们一样被那些艺术的形式给征服了,一度离开了文学和阅读。

所以,当年也有那么多的人十分担心文学的命运,不断地提出文学死亡的问题。

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在比例和强度上和他们当年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我们不要误解,以为只有今天的文学才面对一个绝对强大、强大得不可战胜的对手,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在未来我看也不会有。

因为文字的魅力,文学阅读的魅力,是不可取代的,永远不可取代。

”结合以上说法,并结合当下文学发展的现状,你认为文学是否会走向终结?第四部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部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东亚战后派2、连歌3、母题4、自然派(俄国)5、“三位一体”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2、什么是世界文学?它与比较文学是什么关系?3、简析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形象。

六、论述题(共20分)简论《伊利亚特》第一章叙事结构。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吴越春秋》2、正始之音3、以文为词4、南戏5、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欧化的白话2、《语丝》3、“京派”4、“第三代”(或称“新生代”)诗歌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2、简述“爱美剧”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

六、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共25分)1、有人提出,鲁迅杂文不是文学,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试述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与意义。

填空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这是杜甫赞美其好友的诗句。

.荆轲刺秦王出自《史记•列传》。

)5.闻一多提倡诗歌的色彩美、绘画美、美。

6.“”是鲁迅的诗,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

7.“根情、苗叶、华声、实义”是唐代的文学主张。

8.《诗经》中的十五“”是当时的民歌总汇。

9. 是贯穿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人物,他委曲求全,……。

10、是谁说的11五四后文学革命真正是从?年开始的、30年代后,以《骆驼草》为阵地,形成了?派,主张与政治拉开距离。

12.《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的原因是二人“”。

13。

20世纪30年代围绕《骆驼草》创作的作家被称为“”。

14《诗经》中,十五“ ?”代表的是地方性的诗歌。

-简答(6*3=18分)1. 苏轼词的对词的探索、2. 《三国演义》对曹操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3. 孔乙已悲剧命运的原因。

}论述题(12分)有人认为曹禺的《雷雨》是一部社会悲剧,同进也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谈谈你的看法。

800字。

加油,2013的孩子们!第三部分:文学理论部分一、解释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20分)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2、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3、优秀批评家讲述的是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

4、“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伤心而死”是情节。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2、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论述题(共25分)雅克•德里达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

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

”张炜说:“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文学都将面临着崭新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的挑战,于是每个时期都有人以为文学的终结是必然的。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今天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场所,可是今天的人不要忘记,在过去,即便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仿佛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的娱乐场所、艺术形式也同样很多,他们也面临着像我们一样被那些艺术的形式给征服了,一度离开了文学和阅读。

所以,当年也有那么多的人十分担心文学的命运,不断地提出文学死亡的问题。

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在比例和强度上和他们当年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我们不要误解,以为只有今天的文学才面对一个绝对强大、强大得不可战胜的对手,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在未来我看也不会有。

因为文字的魅力,文学阅读的魅力,是不可取代的,永远不可取代。

”结合以上说法,并结合当下文学发展的现状,你认为文学是否会走向终结?第四部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部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东亚战后派2、连歌3、母题4、自然派(俄国)5、“三位一体”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2、什么是世界文学?它与比较文学是什么关系?3、简析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形象。

六、论述题(共20分)简论《伊利亚特》第一章叙事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