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经济学1

体育经济学1

第一章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现代体育经济的背景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体育产业的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蓄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配第-克拉克定理。

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

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研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

克拉克的发现印证了配第在1691年提出的观点而已,故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内容: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结果,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人数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人数增加的格局。

产业结构理论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形成机制:1、收入弹性差异:第一次产业的属
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次产业。

2、投资报酬差异: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

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

现代体育的发展为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体育固有的概念和范畴,对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并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体育本身的特殊功能:体育不但在对人们身、心、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而且体育中所蕴涵的积极精神对于促进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节现代体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生活水平与体育消费关系密切; 二、高水平竞赛活动推动了体育市场的发展; 三、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市场的成熟;
四、新闻媒体的宣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体育赞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比赛经费来源。

第三节现代体育的经济动力
一、实物型体育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体育用品业的高速发展。

二、二、观赏型体育消费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推动了竞赛表演业的发展
与扩张。

三、三、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日益兴旺推动了体育健身与体育旅游业的迅
猛发展。

第四节现代商业体育的发展与体育产业的崛起。

一、体育商业化的意义。

二、体育商业化对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三、体育商业化对大众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体育商业化对体育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体育经济学发展概况。

3.体育经济学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开始重视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

4.国民收入核算结构
1988年美国人体育消费总额为470亿美元,人均约220美元,体育消费占GDP的12.5%。

1996年我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67元,体育消费占GDP的1.76%。

二、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和发展概况: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在福建泉州召开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上,首次提出了创建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倡议。

1988年张岩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体育经济学》专著。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已发表体育经济学
方面的论文1万多篇。

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经济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
2.各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体育学院中开设了体育经济学课程,体育经济学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3.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与我国体育经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4.体育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维研究的视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