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完整版课件【精选】
尼采
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 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 究竟意欲何为?
宁可一无所知,也胜于对许多事物一知半解 !宁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傻子,也胜于成 为一个由他人决定的智者!
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 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 成为你之为你者。
总结全文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 不许来——丧权辱国(误国)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 送活人——沦为乞丐(卖国)
破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
粉、电影——国将不国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 己来拿
小组讨论
1.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怎么“拿来”? 2.现在提倡“拿来主义”还有意义吗? 3.有人说中国现在已经富强,应该是时候
课文细读(第1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
在讲拿来主义之前,鲁迅先生批判了什么主 义?
何为闭关主义?为什么说“碰了一串钉子”
闭关主义
闭关主义:1757年,乾隆下令实行 “一口通商” 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 锁国的政策。乾隆的这道圣旨常被视为是导致近 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课文细读
朗读文章的第五、六、七自然段,回答: “送来”与“拿来”一样吗? 等着别人“送来”不好吗?
“送来”的东西,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军事、 文化方面的侵略
类比论证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 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 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大宅子”实指什么? 文章一共列举了几 种态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思考? 怎么对待“大宅子”?“大宅子”里 有哪些东西,该怎么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 太太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喻文化糟粕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课文细读
齐读第10自然段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 2.怎么“拿来”? 3.拿来的目的? 4.怎么样的人能够担当“拿来”重任? 5.写作目的?
“走出去”而不是一味“拿来”,你的看法 是?
拿来主义
鲁迅
鲁迅
课文题解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 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 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 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 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 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 乱,颇多分歧。
课文细读
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 重在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 回答对方。出自《礼记·曲礼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课文细读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只送去不拿来,后果会怎样? “送去主义”实质是?
——卖国!!!
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 之林。
课文细读
朗读第四”、“送来”,作者为什么“不 想举出实例”?
课文细读
“抛来”与“抛给”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加以区分?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施舍、送人 抛给:怀有企图,非要你接受
课文细读
对于“抛给”、“送来”,作者为什么“不想 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 “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 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 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 愤慨之情。
碰了一串钉子: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 年。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 为起点,中国遭受过多次侵略战争。
鲁迅用哪几件事情来揭露“送去主义”?
(1)送古董到巴黎展览——先送 (2)捧画挂到欧洲各国——捧送 (3)送梅兰芳到苏联——还要送
虔诚恭敬之态、崇洋媚外之心。 复古主义的错误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