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泻药与止泻药

泻药与止泻药

泻药与止泻药
每个人的大便习惯都不一样,每日有一至二次或隔日才有一次大便,都可算是正常。

但是,如果粪便干结,排泄时有困难,或要隔好几天才有一次大便,则可称为便秘。

同样,大便次数骤然增加,粪便变得稀烂,或呈水状,便是腹泻。

泻药的种类
泻药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使粪便的体积增加,促进大肠的蠕动而令到大便得以畅通地排出体外。

此类药物,必须服食数日,才会开始见效。

例如「欧车前」(Psyllium)等。

第二类是剌激性泻药,通过剌激大肠以增加其蠕动,而达致将粪便排出体外。

例如「比沙可啶」(Bisacodyl)和「番泻叶」(Senna Leaves)等。

第三类是油性润滑剂,能够软化粪便,以利于轻易排出体外。

制品形式有丸剂、水剂、塞条及灌肠剂。

例如甘油塞条(Glycerin Suppositories) 和石蜡油(Liquid Paraffin)等。

第四类是令大肠腔内水份增加,从而使粪便容积加大及软化,促进大肠的蠕动,令软化的粪便排出体外。

例如「乳果糖」(Lactulose)。

止泻药的种类
止泻药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止泻吸收剂,对轻微的慢性腹泻较为有效。

例如高岭土(Kaolin)。

第二类是抑制肠脏运动药,能够直接影响肠脏,减少蠕动,从而控制腹泻。

例如「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等。

正确应用
治疗便秘或腹泻,不能单靠药物。

便秘往往是属于慢性的病患,服药只能收一时之效。

过份倚赖药物会导致难于培养正常的大便习惯。

长期服药会影响养份的吸收而引致营养不良。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止泻药只适用于减轻或暂时制止腹泻,并不能根治其起因。

例如由于肠胃受到感染而引致的腹泻,服止泻药有可能阻碍排出肠内有害的病菌而产生后患。

此外,腹泻亦可能由肠胃敏感和精神紧张等原因所引致。

故此,正确的方法,应找出患病的真正原因,从而适当地治疗,方能见效,切勿胡乱投药!
生活适应
衞生署藥劑事務部
患有便秘,要多饮流质及进食含丰富纤维质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或全麦面包等。

作息要定时,经常做适量的运动和保持心境开朗。

切勿吸烟及减少饮用剌激性的饮料如咖啡、酒等。

最好能够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习惯,例如于早上起床后,吃小量食物或空腹喝杯冻水,就能够剌激排便意欲,帮助肠胃保持畅通。

患上腹泻,必须多休息、戒吃肥腻的食物,改而进食清淡的食物和多喝饮料以补充失去的水份;例如稀粥、清汤或果汁等。

危险讯号
如果一向大便正常,而近期发觉大便习惯突然有所改变,例如经常便秘,或粪便变得稀烂、带孱甚至带血;就要留意是否有可能是大肠发生病变,应立刻找医生检查,切勿轻率而置之不理!
药物的贮存方法
药物应贮存在阴凉及干燥的地方。

除个别药物之标签上有特别指示外,一般毋须存放在雪柜内。

此外,药物要妥善贮存,以免儿童误服而发生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