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小脑间脑

08小脑间脑

小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二、小脑的外形和内构
■ 小脑的位置
颅后窝内,端脑枕叶下面 脑干背面; 借三对小脑脚 与脑干相连
上脚:小脑
中脑
中脚:脑桥
小脑
下脚:脊髓、下橄榄核
小脑
(一)小脑外形
1、小脑蚓 2、小脑半球
?原裂 ?小脑扁桃体
(二)小脑分叶: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绒球小结叶
(4)橄榄小脑纤维, 主要构成小脑下脚, 终于新旧小脑皮质。
(四)小脑的功能
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古小脑 通过与前庭核的联系,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旧小脑 主要与调节肌张力有关。旧小脑的病变主要
表现肌张力降低。 新小脑 主要协调骨骼肌的运动。新小脑的病变主要表
现为小脑共济失调,
三、间脑
位置: 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 两侧和背面被大脑半球 所掩盖 腹侧的视交叉、视束、 灰结节、漏斗、垂体和 乳头体外露于颅底。 分部: 背侧丘脑,上丘脑、 下 丘 脑、后丘脑、 底丘脑。
六、第三脑室
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 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顶:脉络组织 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侧壁:背侧丘脑、下丘脑 前界:终板
脉络组织
背侧丘脑
背 侧
终 板


上 丘

上丘脑

交 叉
乳头体
中脑水管
后丘脑 第三脑室 脉络组织
漏斗 灰结节 底丘脑
终板
下丘脑包括下列结构:
视交叉
视交叉
垂体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下丘脑沟
漏斗
乳头体
灰结节
中脑被盖
1、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室 旁 核
视上核
垂体


漏 斗
体 核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①与边缘系统联系②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③与背侧丘脑的 联系④与垂体的联系
3、下丘脑的机能 (1)下丘脑与大脑边缘叶 共同调节内脏活动,是内 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2)通过对垂体的联系, 成为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 要中枢。 (3)另外,下丘脑内还有 体温调节、摄食水盐代谢 等中枢。下丘脑还与睡眠 和情绪反应有关。
(三)小脑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 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
2、小脑核 齿状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3、小脑的纤维联系
小脑的传入纤维有
(1)前庭小脑纤维
经小脑下脚进入止于 古小脑
(2)脊髓小脑前束经 小脑上脚,脊髓小脑 后束经小脑下脚,都 止于旧小脑。
(3)脑桥小脑纤维组 成小脑中脚,止于新 小脑。
腹侧群:腹前核、腹中间核、腹 后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
腹后内侧核 接受三叉丘脑束及味 觉纤维
(二)上丘脑:
松果体 内分泌腺 缰三角 与边缘系统 丘脑髓纹 的活动有关
丘脑髓纹
缰三角 缰联合
松果体
(二)后丘脑: 1、内侧膝状体: 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至颞叶听中枢, 是听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2、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束的传入, 发出纤维至枕叶视中枢,
是视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外侧膝状 体 内侧膝状 体
(四)底丘脑:
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 内含丘脑底核与黑质、红核、纹状体 有密切联系,参与运动调节
底丘脑核. 红核 黑质
背侧丘脑
五、下丘脑
位置和外形:
位于背侧丘脑的腹侧, 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 下半和底壁
侧面观
底面观
(一)背侧丘脑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置和外形:
是卵原形的灰质团块 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 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 后端膨大为丘脑枕
背侧丘脑
中间块 丘脑前结节
内囊 丘脑枕
下丘脑沟
2、内部结构 被内髓板分隔为3个核群 (1)前核群
与内脏活动有关。 (2)内侧核群
是联系躯体和内脏感 觉冲动的整合中枢。 (3)外侧核群 分为背侧群、腹侧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