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监理要点及监理实施细则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第三监理分站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是国内第一条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达到200 Km/h的城际线,轨道采用无碴轨道。
在铺设技术、工艺上均不同于以往国铁、城市轨道,从无碴轨道施工、轨节焊接、铺轨、应力放散和锁定轨温、轨道稳定等施工工序,都要采用一套全新的有别于普通铁路的工序,完全应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代机械化,并按照严格的施工程序完成施工作业,工艺标准要求非常高。
第一节概述一、轨道工程特点本线正线全长142.235km,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及18号道岔,从轨下基础、轨节焊接、铺轨、应力放散与锁定、轨道精度等工序,均采用大量新技术,需要特大型专用施工机械,工艺标准要求严格。
无碴轨道板设厂集中预制,轨道板的运输安装,CA砂浆的搅拌、运输、灌注等应借鉴世界上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成熟的工艺技术,研制或引进成套的工装设备组织施工。
二、轨道施工的技术难点(一)、轨道板施工1、施工时间控制无碴轨道道床具体施工时间必须根据路基及结构物的沉降和梁的徐变观测分析结果确定。
2、轨道板的预制铺设控制轨道板均在预制厂内集中预制,采用专用模具和振捣设备,按规定的标准工艺流程完成钢筋骨架加工、吊装、混凝土浇筑、养生、贮存等;轨道板的运输安装、CA砂浆的搅拌、运输、灌注方案是板式轨道施工精度和质量的关键;轨道伴安装采用预设调整螺栓定位法,CA砂浆或混凝土填充浇筑采用成套设备组织施工。
(二)轨道施工1、线路的铺轨无碴轨道地段是在铺轨基地将100m定尺的钢轨焊接为500m的长轨条,利用长轨条放送车,采用“长轨条一次推卸入槽法”完成正线铺轨,轨道板采用工厂集中预制,站线采用横向卸铺法人工铺设。
长轨条就位后当天采用移动焊轨机将长轨条焊接形成1000~2000m的单元轨节,再采用“连入法”逐一将钢轨应力放散、焊接锁定为无缝线路。
2、应力放散和线路的锁定将已经达到初期稳定的线路,重新松开扣件、支起钢轨、垫上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或自由伸缩后再强制拉伸,放散掉钢轨内的附加应力和温度力,在钢轨处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的“零”应力状态下,将线路锁定形成无缝线路。
3、钢轨伸缩调节器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采用插入法施工,,放散锁定采用等温度锁定的方法。
首先松开扣件,垫上滚筒,自由放散到零应力状态。
在设计锁定轨温±3℃时,先将尖轨部分落槽,然后隔两根轨枕上一组扣件先将尖轨固定,然后再落槽锁定基本轨。
第二节轨道施工监控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检查轨道施工前的施工准备情况。
有无正式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施工交底及复核设计文件。
路基、桥面系、线路中桩等的交验工作。
审查铺轨进度计划。
2、设置位移观测桩。
对设置位移观测桩的方法进行检查,其是否需满足设计要求。
3、进口先进的测量定位系统,严格审核CA砂浆拌制工艺芳案,应合理确定施工单元、施工工期等。
4、审核基标控制网,以保证无碴轨道的铺设精度。
5、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细则,严格无碴轨道施工技术标准。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钢轨的焊接对钢轨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焊接工序及焊接工艺进行检查。
保证其满足钢轨焊接质量检测标准,满足焊接质量及安全标准。
焊接工艺试验应由业主批准。
2、无碴轨道施工(1)检验路基、桥面系及隧道基础的施工状况。
(2)检查路基、桥梁及隧道的沉降。
桥梁地段尚需满足控制徐变上拱的施工时间要求。
(3)底座施工前,对基础的凿毛处理、清除浮碴等作业,基础与底座预埋钢筋。
底座(如板式轨道包括凸型挡台)的施工等进行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
(4)对弹性垫层或调整层的施工(包括CA砂浆调整层)进行检查。
(5)道床板的浇筑、轨道板的铺设进行检查。
(6)对过渡段的铺设工艺及方法进行检查。
3、铺设无缝线路检查单元轨节长度、长钢轨锁定方法、铺设方法及工艺等。
锁定轨温,应力放散,轨道的几何型态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无缝道岔施工(1)对出厂道岔进行验收,检查运输机械和铺设设备的完好状态。
(2)对道岔的铺设方法、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检查。
(3)对道岔的焊接,包括道岔内焊接及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的焊接等进行检查,其是否满足焊接要求及设计要求(如同两端线路锁定轨温一致、限位器子母块居中等)。
5、铺设伸缩调节器(1)产品检验合格后运输至现场,运输过程中满足相关要求以免损坏伸缩调节器。
(2)按要求铺设伸缩调节器,其中要预留好伸缩量,同两端无缝线路焊接符合要求。
6、钢轨打磨及轨道检测(1)检查施工单位对全线钢轨的打磨情况,是否达到要求的平直度。
打磨过程是否满足施压力、打磨车走行速度的要求。
(2)检测轨道几何平顺性,其是否满足静、动态标准要求。
7、CA砂浆的施工控制(1)、CA砂浆的注入需连续进行,每块板应一次灌注成型,尽量避免二次灌注;注浆时应考虑气温的影响;适时调整注入孔和排气孔,使CA砂浆充满板底而不离析。
(2)、轨道工程的锁定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不能施工,但采取在适宜轨温时段集中锁定或低温采用钢轨拉伸器等措施减少气温对进度的影响。
第三节施工监理要点一、轨道板施工的基本规定1、轨道板预制厂的管理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2、轨道板预制厂应建立现场试验室。
现场试验室应由具有规定资质等级并经计量认定的主管试验室授权,并应通过有关方面的检查验收,其试验检验能力应与制板场规模相适应。
试验检验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规定资格后,持证上岗。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应配置齐全,其技术性能和工作状态应良好,并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效验。
试验检验的方法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轨道板预制厂应配备自动化的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拌合站投产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生产制度工艺和环境保护方案。
主要操作人员应有上岗证书,搅拌、检验设备和计量器具设备应符合要求。
拌合站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方可投产。
4、轨道板预制厂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控制(1)轨道板预制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施工方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凡涉及构件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方应进行检查,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验。
(2)各工序应按设计文件和《客运专线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等进行质量控制,工序之间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
关键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监理工程师应按以上基本规定的要求,对轨道板预制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二、轨道板预制施工前质量控制内容1、施工前监理站、各监理分站应组织专业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仔细核实。
发现问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对可能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问题,应在开工前予以解决。
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学习轨道板相关设计图纸、说明,了解掌握《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相关内容,参与培训,做好预制轨道板的质量控制和产品验收工作。
2、监理站应配合业主在施工前尽快组织设计交底,特别是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施工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上岗培训。
3、组织并协助、配合调查原材料的来源、供料方式、运输条件、储备场地设置、水源、电源情况。
4、监理站及各监理分站应严格审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施工方的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工艺,特别是专项施工方案及主要方法和工艺,及保证质量的措施,工期安排等,监理要提出针对性的书面意见。
5、审批承包人拟用于轨道板施工用的原材料、外购成品件、半成品的质量及产品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性能检验报告及承包商的复验报告,进行原材料的见证验证。
6、检查轨道板预制场地布置及工艺设备、检测试验设备的配备、品质、调试运转情况,检查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人员资质及工作能力。
7、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主要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等的资质与投标文件中上场人员是否一致。
8、检查承包人拟用于轨道板施工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模板、搅拌设备、运吊设备、计量设备是否按计划进场,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过调试、检测、安全装置状态是否良好,各类检测设备是否配齐、是否进行检验、校正。
各类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内容1、轨道板原材料的质量要求(1)原材料检验:包括预应力钢筋、砂、石、外加剂等的强度等级、性能、技术指标、有害物质含量、级配及水的技术要求,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所用原材料及预埋件应有合格证书和复检报告单。
(2)原材料储存管理,督促承包商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必要时监理对材料进行检验。
2、原材料质量控制内容(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碱含量应不超过0.60%,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3%,氯离子含量应不超过0.10%,熟料A含量应不超过8%,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的C3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2)骨料①粗骨料:应采用材质坚硬、表面清洁的二级或多级单粒级碎石,按最小堆积密度配制而成,各级粗骨料应分级储存、分级运输、分级计量,最大粒径为20mm,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大于0.50%,氯化物含量不大于0.02%,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②细骨料:应采用材质坚硬、表面清洁、级配合理的天然中粗河砂,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大于1.5%,氯化物含量不大于0.02%,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检验数量: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分别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一次。
(3)水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水源,使用一年。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抽样试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