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根的栽培与管理

葛根的栽培与管理

葛根的栽培与管理根据葛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pH值为6^-8即酸碱度为弱酸至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我国南方的酸性红壤土,虽然粘性重,土中含腐殖质较少,但只要向阳,供排水方便,即使是荒山坡地,开垦后均可以栽种葛.此外,冲积而成的河滩沙洲地,不受洪涝危害,只要砂土参半,位置向阳,良好的选择地.但完全是砂石的河滩,则不宜种植葛,这不仅漏水漏肥严重,而且导致葛根产量低,块根畸形,影响商品价值.另外,择地时,还应注意农田、山地、河滩生态环境是否受到破坏的情况,要确保栽培土壤不受工业有机废弃物和有害重金属元素(如铅、锡、汞等)及有毒非金属元素(如砷等)的污染.土壤厚度要在80厘米以上.栽种地的整理,要适当提早进行,并且要保证一定的深度.如果场地是150以上的山坡,或不便机械作业的山地,通常在8-9月份进行全面垦复.开垦时,要清除灌木和杂草,挖出树根,并将能搬动的山石清理出来,集中堆积,或作围堤.10-11月份,在已垦复的场地上,按1.8-2.0米的行距,顺着等高线开挖通沟.沟深40厘米以上,宽50厘米;沟长依地势而定,不拘一格.整地时,要备留工作行和小路.12月份,再将垦地和开沟时遗留下来的杂草、枯枝、落叶、草根等(树根、粗枝除外),自上而下地填埋于各行沟内,并覆盖薄土一层.然后将基肥施人行沟中层,均匀地将开沟余土填人沟中搜盖基肥,以防雨水将基肥冲失.这样就形成了水平带床,待其风化腐熟后,于来年春季栽种葛苗.提前整地和施人基肥的目的,一是使肥料在土壤中熟化;二是使土壤经过冬季的风霜冰冻之后,肥力提高,质地疏松,并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环境,减少病虫源,有利于葛苗的健康生长.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可以用机械作业,但要做到二耕二耙,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作业时间与15度以上坡地的整地时间一样.如果是多年的荒地,则仍然要事先清除杂草.为了降低作业成本,也可以不挖沟施肥,特别是土壤中肥力较好的荒地,可以一采用按等高线走向和1.8-2.0米行距放线施基肥.施肥后将行与行之间的中间..8-1.0米中的上层表土,向两边堆积做床,床基为1米,床面为拱形,床高为50厘米以上.每30^-40米长为一床,床间留好工作行,便于日常管理.如场地是水田地、平坦地或是沙洲地,在开挖好排水沟后,也同时按上法做床备用. 在整地时,应该设计好栽种地的防护带,并最好在植苗前施工完毕.防护带的作用,是保护葛苗的正常生长,使它不受猪、牛和野生动物的践踏或伤害.这是一项有利于管理的附加工程.一般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适宜开挖防护沟的应开沟,防护沟的要求以 1. 5米X1.5米(宽X深)为宜,不宜开沟的’地块,应编织防护篱笆,南方地区可以采用竹篱笆,高度以1.2米以上为好,再用木桩加固,以防倒塌;也可以利用开沟的余土堆积成土墙,并在土墙上种植一些荆棘,也能达到防护的目的.如果工作紧张,冬季前不能耕翻土壤,不能整地围防护篱笆,则开春后整地也是可行的.但因栽培土壤未经充分风化,容易发生病虫害.另外,如果栽培土壤质地粘重,不经风化疏松,葛根种植后,则易使块茎粗糙弯曲,而且影响产量.(二)种苗制备栽培葛苗需事先整地,制备种苗.葛的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品质.常规种苗制备方法有三种:一是扦插法;二是带“子根”留苗法;三是带“须根”留苗法.1.葛枝扦插法在1月底或2月初,在回收的葛藤中,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砍成段状,每段含2^-3个茎节,然后用生根粉(可市购)5克对水2-4升,将成捆插条的基部浸泡于药液中2^-3厘米长,过12^-24小时后,即可将插条插人苗床或营养杯中.如果没有生根粉,可用禁乙酸2毫克、6-节基氨基嗦岭0.2毫克和6一糖基氨嘿吟o-2毫克对水2升代替,浸泡方法同上.苗床用农用薄膜盖好保温,采取湿润管理.待苗长出后,在移栽前10天施一次淡的人粪尿或者尿素.育苗期以45夭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在3月上中旬移苗定植,北方地区以在清明过后移植为好. 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人按定植要求,将葛藤枝条直接插人床土上,然后,用薄膜覆盖保温,成苗率也较高.2.带“子根”留苗法葛的地上块茎,有人叫“子根”,也有人叫“葛蔸”.实际上它是葛的枝条在地面生长过程中,叶腋触地而萌发出的较小块根.由于采收加工价值不高,一般留作种苗.为了培植这类葛苗,可以让葛的枝藤尽可能触地甸甸生长,这样能产生较多的“子根”葛苗.但这样做会使地下主要块根的产量受到影响.因为叶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营养不能集中到主块根上,而是分散分布于“子根”中.不过这有利于提高产苗率.移栽前,需将“子根”完整地从床土中小心挖出,切勿碰伤外皮,并预留5-15厘米长的茎条,以便移栽后萌发新枝叶.如果叶腋间同时有数个“子根”,可以选取壮实的“子根”作为种苗,而将其他弱小者剪去,或不修剪,一并人土移栽也可.此种带“根”葛苗,定植后成活率可达1003.带“须根”留苗法葛根的“须根”与“子根”基本相同,只是“须根”是比“子根”更小的变态茎,其外形像“须”也像“根”.将它从床土中取出后,保留10-20厘米长的葛藤,“须根”部分尽可能完全保留,然后及时植人新的床土中,形成单株苗.一根数米长的葛藤,可以截取若干根这种带“须根”的葛苗,经济实惠,藤茎利用率高.但要注意,应随取随定植,切勿搁置时间过久,致使茎根干枯而失去生命活性.另外,在床地上已被霜冻损害于枯的带“须根”葛藤,活力差,难以成活,一般不能留作葛苗.因此,作为培植葛扦插苗的葛藤,一定要设法保护越冬,以防冻伤冻死.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葛藤上铺放一些杂草或稻草或麦秆等物,以起保护作用.上述三种苗, 此外,还可以用种子繁殖葛苗.不过种子来源数量有限,生长周期长,不是葛苗培植的主要途径.(三)适时定植葛根苗定植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要求地表地温(距土床面4-5厘米以内的温度)稳定在9"C10"C后即可定植.春暖较早的南方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但四川盆地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我国华北地区春暖较迟,应在4月中下旬定植.东北地区春暖更迟,时至5月上旬才能定植.一般只要地表温度稳定,不冻,葛苗定植就越早越好.这样有利于葛苗根系萌发,健壮生长,块根产量增加,南方省份,以3月下旬至4月初为最佳定植期.因为此时气温、地温都比较稳定,定植葛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定植时,要根据葛苗的种类和等级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不论是何种葛苗,都应做到随挖随栽.若不能做到及时移栽定植,如因工作紧张或需要运输到异地定植等,应该采取假植的方法,做到不使种苗脱水枯萎而影响定植后的成活.现将不同种类葛苗的定植方法介绍如下:1.带“子根”葛苗的栽法在整理好的床土面上,按0.8-1.0米的株距,顺床挖穴,将葛苗的“子根”分开一定间距,斜栽于穴中.以300-40,角为宜,并将发芽节基部上面用土覆盖5-7厘米厚.如果葛苗只带一个“子根”即可直接按上述角度栽于穴中,茎节基部覆土即成.2.扦插苗和枝条苗的栽法由于扦插苗已在苗圃培植发根长芽,起苗后,移栽定植方法可以参照“带须根葛苗栽法”进行.不过其根系可能更细嫩,定植时更应小心栽培.这里介绍一种不经苗圃培植生根发芽,而是直接将葛的枝条按0.8-1.0米株距插人床土穴中的方法.此法掌握得好,可以省工,省时,省成本.扦插前,选取葛的有生命力、粗壮、无虫害的枝条,截取带有二个根节(此时老叶已脱落)的条段作插条,长度为20-30厘米.在插栽时,务必分清上下节芽点,将下节枝段斜插人床土中,使其与地面呈350-"45.角,方向顺着床面的走向,不能横床斜插.插人深度为枝条长度的1/3左右,一般为上方芽节与床土面线相靠为度.插时不要碰断芽苞,如能在扦插之前用生根粉或生根液进行插条处理,则插后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以上三种葛苗定植后,都应及时浇定根水一次,以利于成活.如果气候干旱无雨,还要再浇二次或三次水.具体时间的安排,可视情况而定.若是定植后雨水过多,则要及时排淤防涝,以防烂根,影响定植苗的成活率.葛根种苗定植后,由于种苗种类和质量不同,出苗、栽种的时间不同,因而发芽的早晚也不同.影响发芽早晚的因素,还有气温高低和光照强弱等.一般情况下,发芽都在5月中旬前后,北方地区还要更迟一点.暂时没有发芽的苗,只要枝条在床土中还有活力,就迟早都能出芽.如果种苗发芽无望,则要及时补栽,以免影响产量.葛苗定植后,前期萌发的芽苗,有的属于假活现象,经不起水涝和暴晒的考验.要经过近30天左右的生长,待地下部分发出新根后,这时的苗芽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人正常的生长期.茎叶生长的高峰期,在7月份以后.地下块根的膨大,在8-10月份.此后,即可进人正常的管理.(四)适量浇水正如前面所述,在葛苗定植后,要及时浇1-2次定根保苗水.此后,南方地区已开始进人雨季,一般只要注意防涝排淤,而不需要浇水.当种苗发芽并进人正常生长期后,应根据旱情适量浇水.但浇水不宜过勤,以增强葛苗抗旱能力,并有利于发根壮苗.待到苗芽长到1米以上时,可以结合浇水追施,次极稀的粪肥,但粪肥必须充分腐熟.追肥时,不要把肥水直接浇在茎的基部和叶子上,以免伤根损叶.由于葛根此时在土中生长较浅,因此可以只浇水,不施追肥.当它的根部变长,能从基肥中吸收养分后,自然就会长势旺盛.至于多长时间浇一次水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解决的问题.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和水分.葛的生长也不例外.但葛是既能耐早也能适当耐涝的植物,浇水问题应该因时、因地、因苗势而定,切不可机械行事.一般情况下,当浇完第一次定根水后,如果天不下雨,可以在7-l0天内,再浇第二次浅水.此时不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因为种苗生命力脆弱,容易导致根系缺氧.同时,由于日照比较充足,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浇水后土壤容易造成板结,尤其是南方的粘性红壤,更是容易板结.因此,要注意使用浅齿耙等工具,将已经板结的土面翻松.否则,土壤板结,既不利于保水透气,还会绷断幼嫩的根系,造成枯苗、死苗.在浇第三次水时,可适当加大水量.以后,注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的状态.随着葛株生长旺盛期的到来,它的需水量不断增加,所以应及时调整浇水量,以满足它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湿热多雨,雨水能有效地补充葛苗生长蒸腾所需水分,因此在确定是否浇水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不要盲目浇灌.如果雨季长,雨量大,那么,不仅不能浇水,还要及时排涝,防止葛苗植株受淹.开挖排水沟,是防止淹涝的一个好办法,如果需要,则可以采用.否则,一旦发生水涝,就会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整个植株被“淹死”.立秋以后,为了促进葛的块茎增粗,不仅可以灌大水一次,而且还可以追施磷肥一次.葛的植株对水质的要求不严格,河水、井水、湖水、雨水或自来水等,均可用以进行灌溉.但要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特别是工厂矿山排出的污水,不能作为浇灌用水.因为污水里含有重金属元素,用它施灌后,会使葛根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水质污染过重,葛苗植株则不能完成生命周期,可能因此而中途中毒死亡.在北方地区,因水源短缺,给葛多次浇水有困难时,可以在浇完1-2次定根水后,采用薄膜覆盖技术,达到保温保水的目的.待到葛株枝繁叶茂时,本身对地面具有蔽荫保湿作用,加之葛的植株抗早能力较强’,因而浇水量可以适当减少,只需酌情在生长旺盛期适当浇水,而在其他时期则可以少浇.总之,葛株的浇水问题,要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因地、因时地灵活处理,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灌水方法.凡是在砂壤土上栽种的葛株,浇水要少而勤.在粘性壤土上栽种的葛株,由于土壤保水性较好,在满足葛株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浇水均可.(五)合理施肥葛的植株比较耐贫瘾,在一般的自然条件下就能生存繁衍.但是人工栽培的葛株要达到高品质和高产量,就必须合理施肥.给葛株施肥,肥源十分广泛,不一定都要购买价格昂贵的化肥.我国农村有大量的有机肥料,只要科学地进行加工处理,就是质量上乘的基肥或追肥.施用这种肥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工栽培葛株的经济效益.当然,也可以适当地施用一些化学肥料,来补充有机肥料的不足.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尽可能地多用厩肥等有机肥料,要少用甚至可以不用化肥.1.尽量施用有机肥料施用厩肥和人粪尿等有机肥料,对于在肥力低的土壤,特别是新开垦的生地上,栽培葛根的效果较好.厩肥等有机肥料,能够迅速肥沃土壤,改良土壤质地.它一般作为基肥施人床土中,但人、畜粪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并拌土后才能施用.这样,才容易被作物所吸收.同时,人、畜粪经过充分腐熟,还能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病菌和虫卵.将生的人、畜粪便作为基肥,直接施人床土中,随即栽种葛根,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畜粪在发酵腐烂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量,使土温升高,甚至会灼伤葛苗根系,影响植株成活,而且容易引起病虫害,造成肥力损失,不利于植株吸收和生长.对于人、畜生粪,有两种腐熟处理办法:(1)圈内堆肥法一般在牛、猪圈舍内开挖深浅不同的粪坑,堆积人、畜粪便,让其自然腐熟.粪坑可分为深坑、浅坑、平底坑等形式.葛根的栽培与管理根据葛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pH值为6^-8即酸碱度为弱酸至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我国南方的酸性红壤土,虽然粘性重,土中含腐殖质较少,但只要向阳,供排水方便,即使是荒山坡地,开垦后均可以栽种葛.此外,冲积而成的河滩沙洲地,不受洪涝危害,只要砂土参半,位置向阳,也是良好的选择地.但完全是砂石的河滩,则不宜种植葛,这不仅漏水漏肥严重,而且导致葛根产量低,块根畸形,影响商品价值.另外,择地时,还应注意农田、山地、河滩生态环境是否受到破坏的情况,要确保栽培土壤不受工业有机废弃物和有害重金属元素(如铅、锡、汞等)及有毒非金属元素(如砷等)的污染.土壤厚度要在80厘米以上.栽种地的整理,要适当提早进行,并且要保证一定的深度.如果场地是150以上的山坡,或不便机械作业的山地,通常在8-9月份进行全面垦复.开垦时,要清除灌木和杂草,挖出树根,并将能搬动的山石清理出来,集中堆积,或作围堤.10-11月份,在已垦复的场地上,按1.8-2.0米的行距,顺着等高线开挖通沟.沟深40厘米以上,宽50厘米;沟长依地势而定,不拘一格.整地时,要备留工作行和小路.12月份,再将垦地和开沟时遗留下来的杂草、枯枝、落叶、草根等(树根、粗枝除外),自上而下地填埋于各行沟内,并覆盖薄土一层.然后将基肥施人行沟中层,均匀地将开沟余土填人沟中搜盖基肥,以防雨水将基肥冲失.这样就形成了水平带床,待其风化腐熟后,于来年春季栽种葛苗.提前整地和施人基肥的目的,一是使肥料在土壤中熟化;二是使土壤经过冬季的风霜冰冻之后,肥力提高,质地疏松,并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环境,减少病虫源,有利于葛苗的健康生长.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可以用机械作业,但要做到二耕二耙,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作业时间与15度以上坡地的整地时间一样.如果是多年的荒地,则仍然要事先清除杂草.为了降低作业成本,也可以不挖沟施肥,特别是土壤中肥力较好的荒地,可以一采用按等高线走向和1.8-2.0米行距放线施基肥.施肥后将行与行之间的中间..8-1.0米中的上层表土,向两边堆积做床,床基为1米,床面为拱形,床高为50厘米以上.每30^-40米长为一床,床间留好工作行,便于日常管理.如场地是水田地、平坦地或是沙洲地,在开挖好排水沟后,也同时按上法做床备用. 在整地时,应该设计好栽种地的防护带,并最好在植苗前施工完毕.防护带的作用,是保护葛苗的正常生长,使它不受猪、牛和野生动物的践踏或伤害.这是一项有利于管理的附加工程.一般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适宜开挖防护沟的应开沟,防护沟的要求以 1. 5米X1.5米(宽X深)为宜,不宜开沟的’地块,应编织防护篱笆,南方地区可以采用竹篱笆,高度以1.2米以上为好,再用木桩加固,以防倒塌;也可以利用开沟的余土堆积成土墙,并在土墙上种植一些荆棘,也能达到防护的目的.如果工作紧张,冬季前不能耕翻土壤,不能整地围防护篱笆,则开春后整地也是可行的.但因栽培土壤未经充分风化,容易发生病虫害.另外,如果栽培土壤质地粘重,不经风化疏松,葛根种植后,则易使块茎粗糙弯曲,而且影响产量.(二)种苗制备栽培葛苗需事先整地,制备种苗.葛的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品质.常规种苗制备方法有三种:一是扦插法;二是带“子根”留苗法;三是带“须根”留苗法.1.葛枝扦插法在1月底或2月初,在回收的葛藤中,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砍成段状,每段含2^-3个茎节,然后用生根粉(可市购)5克对水2-4升,将成捆插条的基部浸泡于药液中2^-3厘米长,过12^-24小时后,即可将插条插人苗床或营养杯中.如果没有生根粉,可用禁乙酸2毫克、6-节基氨基嗦岭0.2毫克和6一糖基氨嘿吟o-2毫克对水2升代替,浸泡方法同上.苗床用农用薄膜盖好保温,采取湿润管理.待苗长出后,在移栽前10天施一次淡的人粪尿或者尿素.育苗期以45夭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在3月上中旬移苗定植,北方地区以在清明过后移植为好. 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人按定植要求,将葛藤枝条直接插人床土上,然后,用薄膜覆盖保温,成苗率也较高.2.带“子根”留苗法葛的地上块茎,有人叫“子根”,也有人叫“葛蔸”.实际上它是葛的枝条在地面生长过程中,叶腋触地而萌发出的较小块根.由于采收加工价值不高,一般留作种苗.为了培植这类葛苗,可以让葛的枝藤尽可能触地甸甸生长,这样能产生较多的“子根”葛苗.但这样做会使地下主要块根的产量受到影响.因为叶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营养不能集中到主块根上,而是分散分布于“子根”中.不过这有利于提高产苗率.移栽前,需将“子根”完整地从床土中小心挖出,切勿碰伤外皮,并预留5-15厘米长的茎条,以便移栽后萌发新枝叶.如果叶腋间同时有数个“子根”,可以选取壮实的“子根”作为种苗,而将其他弱小者剪去,或不修剪,一并人土移栽也可.此种带“根”葛苗,定植后成活率可达1003.带“须根”留苗法葛根的“须根”与“子根”基本相同,只是“须根”是比“子根”更小的变态茎,其外形像“须”也像“根”.将它从床土中取出后,保留10-20厘米长的葛藤,“须根”部分尽可能完全保留,然后及时植人新的床土中,形成单株苗.一根数米长的葛藤,可以截取若干根这种带“须根”的葛苗,经济实惠,藤茎利用率高.但要注意,应随取随定植,切勿搁置时间过久,致使茎根干枯而失去生命活性.另外,在床地上已被霜冻损害于枯的带“须根”葛藤,活力差,难以成活,一般不能留作葛苗.因此,作为培植葛扦插苗的葛藤,一定要设法保护越冬,以防冻伤冻死.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葛藤上铺放一些杂草或稻草或麦秆等物,以起保护作用.上述三种苗, 此外,还可以用种子繁殖葛苗.不过种子来源数量有限,生长周期长,不是葛苗培植的主要途径.(三)适时定植葛根苗定植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要求地表地温(距土床面4-5厘米以内的温度)稳定在9"C10"C后即可定植.春暖较早的南方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但四川盆地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我国华北地区春暖较迟,应在4月中下旬定植.东北地区春暖更迟,时至5月上旬才能定植.一般只要地表温度稳定,不冻,葛苗定植就越早越好.这样有利于葛苗根系萌发,健壮生长,块根产量增加,南方省份,以3月下旬至4月初为最佳定植期.因为此时气温、地温都比较稳定,定植葛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定植时,要根据葛苗的种类和等级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不论是何种葛苗,都应做到随挖随栽.若不能做到及时移栽定植,如因工作紧张或需要运输到异地定植等,应该采取假植的方法,做到不使种苗脱水枯萎而影响定植后的成活.现将不同种类葛苗的定植方法介绍如下:1.带“子根”葛苗的栽法在整理好的床土面上,按0.8-1.0米的株距,顺床挖穴,将葛苗的“子根”分开一定间距,斜栽于穴中.以300-40,角为宜,并将发芽节基部上面用土覆盖5-7厘米厚.如果葛苗只带一个“子根”即可直接按上述角度栽于穴中,茎节基部覆土即成.2.扦插苗和枝条苗的栽法由于扦插苗已在苗圃培植发根长芽,起苗后,移栽定植方法可以参照“带须根葛苗栽法”进行.不过其根系可能更细嫩,定植时更应小心栽培.这里介绍一种不经苗圃培植生根发芽,而是直接将葛的枝条按0.8-1.0米株距插人床土穴中的方法.此法掌握得好,可以省工,省时,省成本.扦插前,选取葛的有生命力、粗壮、无虫害的枝条,截取带有二个根节(此时老叶已脱落)的条段作插条,长度为20-30厘米.在插栽时,务必分清上下节芽点,将下节枝段斜插人床土中,使其与地面呈350-"45.角,方向顺着床面的走向,不能横床斜插.插人深度为枝条长度的1/3左右,一般为上方芽节与床土面线相靠为度.插时不要碰断芽苞,如能在扦插之前用生根粉或生根液进行插条处理,则插后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以上三种葛苗定植后,都应及时浇定根水一次,以利于成活.如果气候干旱无雨,还要再浇二次或三次水.具体时间的安排,可视情况而定.若是定植后雨水过多,则要及时排淤防涝,以防烂根,影响定植苗的成活率.葛根种苗定植后,由于种苗种类和质量不同,出苗、栽种的时间不同,因而发芽的早晚也不同.影响发芽早晚的因素,还有气温高低和光照强弱等.一般情况下,发芽都在5月中旬前后,北方地区还要更迟一点.暂时没有发芽的苗,只要枝条在床土中还有活力,就迟早都能出芽.如果种苗发芽无望,则要及时补栽,以免影响产量.葛苗定植后,前期萌发的芽苗,有的属于假活现象,经不起水涝和暴晒的考验.要经过近30天左右的生长,待地下部分发出新根后,这时的苗芽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人正常的生长期.茎叶生长的高峰期,在7月份以后.地下块根的膨大,在8-10月份.此后,即可进人正常的管理.(四)适量浇水正如前面所述,在葛苗定植后,要及时浇1-2次定根保苗水.此后,南方地区已开始进人雨季,一般只要注意防涝排淤,而不需要浇水.当种苗发芽并进人正常生长期后,应根据旱情适量浇水.但浇水不宜过勤,以增强葛苗抗旱能力,并有利于发根壮苗.待到苗芽长到1米以上时,可以结合浇水追施,次极稀的粪肥,但粪肥必须充分腐熟.追肥时,不要把肥水直接浇在茎的基部和叶子上,以免伤根损叶.由于葛根此时在土中生长较浅,因此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