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光曲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月光曲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月光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重点落实“入场券”中“券”的读音,“蜡烛”中“蜡”的书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三通过抓关键词句、边读边思考、读文章想画面等阅读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四理解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及原因,继而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音乐情怀。

五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音乐情怀。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
1.音乐准备:情感基调较为悠扬舒缓的钢琴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2.学具准备:红粉笔、教杆、电脑。

二学生准备
1.读熟课文,标注好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查字典理解生词含义。

3.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欣赏音乐片段——《铃儿响叮当》
师: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画面)
2. 小结:就带着这种快乐愉悦的享受,准备上课吧![意图: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 二揭示课题,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黑板上老师写下了一首乐曲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生读:月光曲)想象着月光美妙清幽的感觉,再来读。

(生感情读:月光曲)月光曲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曲作者是——(生:贝多芬教师板书)
师:贝多芬谱成这首月光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说。

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课文了,那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吗?自己
先来读一读(出示)
①指名读
②重点指导:“券”——注意它的声母是“q”,跟我一起读“券、券、入场券”。

“蜡”——注意它的偏旁是“虫”字旁。

知道为什么是“虫”字旁吗?
③师: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来声音洪亮地齐读一遍。

【意图:检测学生对文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指导并加以落实,体现文化的内涵。


2. 整体感知师:生词大家掌握的非常好,那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放开声音来读读课文,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师:贝多芬弹奏了几曲?哪一曲是月光曲?(学生概括)谁再来简练地说一说?
【意图: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三深入学习用心感悟(
一)感受想象的第一层作用——可以感受到月光曲的旋律1、看来课文着重在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那哪些语句是在具体描写月光曲呢?到文中去找一找,画出来。

①(出示)那我们都来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几幅画面?和同学交流交流。

②师:再仔细读一读这三幅画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那透过这变化着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是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再读一读这三幅画面,看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

(旋律:舒缓—渐强—激昂)③读出旋律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
④师:你看,这段是在直接描写月光曲的旋律吗?(不是)那是在写什么?(皮鞋匠由月光曲想象到的画面)
师:是啊,像这样由月光曲的旋律而想象到画面,这种表现手法就是想象。

(板书:想象)
2.小结:透过皮鞋匠的这段想象,我们就感受到了月光曲的旋律。

【意图:通过画面想旋律,进而明确什么是想象,并领会想象的第一个作用——可以感受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感受想象的第二层作用——可以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1. 过渡:那这段旋律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说。

2.(创设情景)此时贝多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板书:平静)
3.那是什么使贝多芬的心不再平静,让他心动了呢?读一读2-7自然段,看哪里让贝多芬心动了,画出相关的语句。

①(学生汇报——空间放给学生)
②师:这是盲姑娘的话,用心读读,看看她是随便说说吗?师:透过这个“随便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她那么热爱音乐,却为了哥哥,不得不把这份渴望埋于心底,这句话她会怎么对哥哥说呢?谁来读?
(指名读)这哪里是随便说说,而是对哥哥的一种安慰与体谅啊!——学生读。

这哪里是随便说说,这分明是对内心渴望极力掩饰的酸楚与无奈啊!——学生读。

师:一个随便说说,却让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怎能不心动呢?
b. 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此时我们都是贝多芬了,看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心里会在想什么呢?
师:我听到了贝多芬的心声,他已被盲姑娘的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深深地感动了,(板书:感动)所以要为她弹奏一曲。

【意图: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兄妹情深,继而感受贝多芬此时的心情和关爱同情穷苦人民的心,树贝多芬人物形象。


③那他为什么又弹一曲呢?又是什么让他心动了呢?(出示第六自然段)师:这句话在用词上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变红两个“多”,两个“您”,两个“!”)再来读读这句话,看透过这些反复出现的字眼、标点,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如果两个“您”我去掉一个,(用手遮住)你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表现不出盲姑娘的激动)你看,反复出现的“您”还能更好的表现盲姑娘的激动呢。

b. 师:联系上文,盲姑娘此时为什么如此激动啊?(体会、朗读)
c. 师:同学们,贝多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名言)指名读。

面对着眼前这个盲姑娘,回想着刚才所听到的、看到的一切,想到自己心中的这一追求,贝多芬没有回答,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师:盲姑娘是激动的,而此时的贝多芬更是激动万分啊!(板书:激动)所以他又弹一曲。

d. 贝多芬的心由起初的平静到后来的感动,再到此时的激动,可以说是心潮涌动,就这样琴声响起——(播放月光曲片段)师:就让我们体会着贝多芬的心一起来读——齐读想象片段
【意图:通过感受盲姑娘的懂音乐、激动、是贝多芬的知音,继而感受贝多芬此时内心的激动之情和能为穷苦人民带去幸福的音乐情怀,继续树贝多芬人物形象。


此时,透过这变化的画面,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旋律的变化吗?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感受到了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小结:你看,透过皮鞋匠的想象,我们不仅感受了月光曲的旋律,更感受到了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意图:从盲姑娘的话切入,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树立贝多芬的人物形象,并领会想象的第二个作用——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三)感受想象的第三层作用——贝多芬高尚的音乐情怀和音乐的魅力1. 让我们再看第九自然段,除了皮鞋匠的想象,这段还写了盲姑娘的想象,找到了吗?
(汇报,变红)对比着来看看兄妹俩的想象,你有什么发现没有?
师:他们从琴声中看到了共同的景象,是什么沟通了他们彼此的心灵?(是贝多芬的音乐)是什么带给了他们幸福?
(是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为穷人造福的心)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音乐家高尚的情怀啊!(板书:博大高尚的音乐情怀)
2. 小结:你看,透过这段想象,我们还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感受到了贝多芬高尚的音乐
情怀。

【意图:通过比较兄妹俩的想象,领会想象的第三个作用——可以感受到贝多芬高尚的音乐情怀、音乐的魅力。


四结束教学
师:月光曲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课的学习中,我们也认识到,(指着板书)这段想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月光曲的旋律,还感受到了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贝多芬那博大高尚的音乐情怀。

就让这月光曲的旋律和贝多芬一起留在我们的心中吧,好,下课!
【意图:进一步清晰地了解想象的作用在本课中的体现,体现文意兼
得。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