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分析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分析

同。
投资、外贸、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苏州投资和出口的主体是外 资企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118家落户苏州,苏州已成为国际商家在中 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之一。同时,由于国内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人民收 入水平较低,消费长期不足,大量外资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必然向海外寻 求市场,从而扩大了出日贸易反过来,这此大量的出日又造成了贸易顺差,刺 激资本市场对苏州投资的进步扩大。从具体的贸易模式看,苏州外资企业是一 种“子公司承接国外订单”、“两头在外”的模式,处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 低端,主要从事的是出日加工贸易。2007年苏州外贸依存度高达240%以上。
3.形成时机上的差别。
苏南模式的胚胎孕育于七十年杜初,起步于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之前。也就是说,是在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人民公社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而温州模式则始于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之际,农业实行了家庭承包,家庭经营取代了传 统的社队集体经营,因而它是在农业家庭承包的新体制下 发展起来的。这时初上的一前一后,给两个地区的商品经 济发展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所有制基础,使它们
二.相同点
1.苏南地区和温州地区在历史上都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的 地方,苏南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早在宋明时代,随 着运河开通和海运兴起,苏南太湖流域盛产的丝绸和稻米等商 品运销国内外,家庭纺织手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有“日出万 匹”之称。温州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宋代和清末先后两次辟 为对外商埠,是著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温州商人远涉重洋, 手工艺人足迹遍国内。因此,这两个地区的人民从事商品生产 和经商贸易的意识都很强,如温州钱库镇就有“十岁小儿会经 商”之说。
走的是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历史上的积累和接 受上海等地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条 件。温州地区因缺乏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走的是私 人资本经营的发展适路,采取走出去闯市场的办法,通过 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 资源组织方式不同。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 源的方式,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 在温州地区,由于集体资源有限,人们通过市场自发组织 资源的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主要采取家庭工业的形式配置 资源。他们很注意专业化市场的培育,其中的民间资本市 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苏南和温州都是人多地少,有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苏 南人均耕地0.8亩,温州更少,耕地面积每人平均只有0.4亩多 一点。人多地少的状况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 迫使他们向非农经济寻找出路。
两种模式的差异比较
• 形成背景的差异。 • 工业化和市场化路径不同。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
而”温州模式”则是一种以非集体(个体、私营或 联户)企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市场分工与 专业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一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3.苏州模式是以强势政府和高效率政府为基础,通 过大力招商引资,以FDI带动出口加业来推动地 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温州模式是以民营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体,以国 内外市场为导向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财富积累主体和方式不同。在苏南,由乡镇集体支配资源, 他们同时也是则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则富 和支配资源,但他们也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方式实现 资源共享,只不过这种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个人财富的积累。 财富积累主体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激励效果,这正是苏南经济 增长乏力,而温州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根本原因。
VS
主讲内容
两种模式 对比
概念对比
形成背景
自身差异
存在的问 题
发展趋势
新温州模式 新苏州模式
指导意义
概念对比
1.苏南模式,也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 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通常是 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 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 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 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政府职能的定位和作用不同。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 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始 ‘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温州模式被概括为“市场解决模 式”“自发自生的发展模式”和“自组织模式”,核心是自 发和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温州模式的形成中,市场机制 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制度环境和 公共产品上,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形成背景
• 一.主要差异
• 1.经济地理环境的差别。 –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农业生 产条件得天独厚。该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 常州等大中城巾,水陆交通便利,接受经济、技术 的辐射能力较强。并且,苏南地区位于沪宁铁路和 长江航道一侧,交通便利,信息发达。而温州地区, 只有温州一个中等商业轻工业城市,没有铁路,公 路建设也很差,距最近的大城市上海有四百多公里 之远,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温州虽然濒临大海, 也有口岸,但海运业长期没有得到发展,主要靠公 路维持与内陆联系,因而受城市工业的影响很小。
2.经济基础的差别。
苏南农业发达,农业积累较多,国家对该地区的发展也给 予较多的投资和贷款,但这也使得苏南地区受到较强的政 治和经济控制,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相对来说比较牢固和 稳定。而温州农业移累很少,国家对这个地区的投资也很 少,从1949年到1981年投资总共才 6.55亿元,平均每年 只有0,2亿元。因而受政治和经济的控制较弱,人民公社的 传统体制受到当地人民搞“包产熟户”的多次冲击,已相 当脆弱。
温州模式,本质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发展模式” 和“自组织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 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 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 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2. 简单地说,“苏南模式”是指乡镇企业以集体 (乡、村一级)企业为主以中型企业(相对而言) 为主、以工业为主依托大中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