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建筑视线声线设计概括
•
注:容积计算以大幕线为界。舞台设有乐
声线设计分析
• 平面声线分析
C
b
a <17
声线设计分析
• 平面声线分析
<17
C b
a
声线设计分析
• 声线分析目的:确定合理的声反射板的布局, 避免声缺陷
• 声线分析作图
• 在完成了视线分析的剖面图上,找出声源位置 S
• 分组,每组两端若分别设为A、B • 按造型和可能设置反射板,初定合理位置a,
装修风格、吸声材料布置等(我们称之为建筑环境)对实现上述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多功能厅的建筑环境设计进行阐述: 一、 厅堂大小及几何形状
厅堂大小及几何形状对建筑声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那么到底怎样算是合适的呢?
这方面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笔者在工程实践中,体会到要取得多功能厅好的效果பைடு நூலகம்首先要求厅堂的几何形状呈 矩形、扇形等,不宜呈钟形、要杜绝圆形。尤其是一些新建大厦,因为设计师的别出心裁,强调造型、布局等,把 多功能厅规划成圆形或多边形。殊不知,圆弧形的墙面若不加声学处理极易产生声聚焦,严重影响声场分布,破坏 听觉效果。另外,钟形、圆形等不规则形状不利于舞台、音箱等的布置。当然,除非仅作开会之用,(比如圆桌会
连接A、a;延长至s1(虚声源位置1),并使 1 • 连接1、1,作1垂直平分线交与1上一点b • 连接a、b,即为A、B区域的反射板投影线 • 同理,做出、……的反射板、投影线
声线设计分析
• 声线分析作图
声线设计分析
• 声线分析作图
初定a点
声源
分组
声线设计分析 前部顶棚不宜
• 声线分析作图
超过的高度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剖面视角
• 最大视角不应大于120º
• 最小视角不应小于30º
• 最最小大视俯角角:楼座不宜大于20 ;包厢不宜大于
35 º;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º
表
演
区
最大视角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剖面视角
楼座最大俯 角
包包厢厢最降大低俯, 缩小角最大俯 角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偏座控制:
• 保证剧场声场效果的建筑措施: • 合理的室型和体积; • 合理升起,让声音直达人耳;
• 合理设置声反射板和声吸收体,保证早期反射声, 避免声聚焦和超强的延迟反射声等音质缺陷;
• 合理设置和声扩散体,保证各频率的声扩散;
声线设计分析
• 合理的室型和体积
• 常见的观众厅有矩形、马蹄形、钟形、扇形等, 都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具体的应看声线分析。
声线设计分析
声线设计分析
声线设计分析
声线设计分析
300座以下规模的报告厅,厅堂使用面积每座位不应小于0.80m2,放映室的进深和面积应根据采用的机型确定。 所谓多功能厅一般是指单位内部,面积在200平方左右,集会议、小型演出、影视播放、跳舞娱乐、卡拉等功能于 一体的活动场所。别看厅堂面积不大,要满足上述诸多功能,除设备配置合理外,其厅堂的形状结构、材料选用、
议),则桌子、座位可作弧形布置,但各侧墙仍应避免作圆弧形设计。 就是对于那些矩形、扇形的厅堂,其长宽比例一般要求在(1-3):1之内,笔者强烈反对在超过3:1以上的狭长区域
内搞多功能厅。 对于厅堂的高度倒是一个较灵活的指标,随厅堂面积大小变动。笔者建议其最低限度是:100平方左右不低于3米, 200平方左右不低于3.5米,300平方左右不低于4米,超过400平方不低于4.5米,对于梁底高度可降低0.5米左右。至
•
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条
件限制时也应看到80%。
天幕
>45º
>80%
声线设计分析
• 剧场声学评价指标主要有:响度、早期反射声、 混响时间、声扩散度、频率响应度、允许噪声和 音质缺陷等。
• 影响声场效果的因素有:声源;建筑空间和其界 面在声波作用下的反应,即是吸收还是反射,以 及反射方向。
于高度的上限,在现在条件下一般是越高越好。 超过上述范围过大(高度太低,面积又较大)则应放弃或另外考虑。 受到条件限制,对不规则多边形厅堂,一般应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评估,认真做环境及声学方面的设计。
二、 舞台 考虑到多功能厅应具备小型演出的能力及开会主席台的布置,舞台是一个必需要考虑的设施。舞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传统的镜框式、灵活的地台式、有设在中央的高台式、也有“T”形式。但一般作为会议、演出等,笔者还是倾向于传 统的镜框式。这对会议、影视播放等较为有利。台口的宽度一般应为厅堂宽度的2/3,台口的高度应为台口宽度的1/2,
• 通常观众厅宽度大于30m,前部高于13米,声线 分析较难过关:反射声路程之与直达声路程差应 小于17m。
• 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 歌剧 、舞剧场4.5 ~7.5 m2/座;
• 话剧及戏曲剧场4.0 ~6.0 m2/座;
• 多功能厅3.5 ~5.0 m2/座 0.8平米/每座(图书馆建 筑)
台唇高度(舞台面)一般在0.8-1.1米。
三、 座位布置 对于小于200座以下的多功能厅,其布置形式如图(一)对于300座位以上的多功能厅其布置如图(二)
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座位的高度、排距、坡度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此多功能厅的建筑环境设计要适 应这一变化。在此,笔者以高、中、低档标准提出不同要求,如附表(加会议桌,排距增加 0.3-0.5 米):
• 视线升起设计 • 确定视点:
舞台
大幕线 视点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升起设计 • 确定视线升起:C值,通常为120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升起设计作图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最远视距控制 •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楼座最后排的最大视距应满足要求
初定a点
楼座顶棚 不宜过低
顶棚不应 遮挡视线
声线设计分析
以为半径画圆;连接并 延长至圆上s1;连接1, 作垂直平分线交于1,
得b点
声线设计分析
以为半径画圆;连接并 延长至圆上s1;连接1, 作垂直平分线交于1,
得b点
声线设计分析
以为半径画圆;连接并延长 至圆上s2;连接2,作垂直
平分线交于2,得c点
剧院建筑设计
视线分析设计 声线分析设计
(2009.04.26)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设计要求和图示表达: • 看得见——剖面视线升起设计 • 看得清——平面最远视距控制 • 看得舒服——平面、剖面视角分析表示 • 看得全——平面分析,控制偏座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升起设计 • 确定视点:
视线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