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卫生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代表人物、代表作 P2① 缪尔达尔被一些人推崇为研究健康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他在《世界卫生组织记事》上发表《卫生经济问题》一文,被称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② 美国卫生经济学家赖斯在1966年发表了《计算疾病成本》、1967年发表了与柯柏合写的《人类生命的经济价值》,这两篇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计算疾病经济负担的人力资本计算方法。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①抽象法②矛盾分析法③系统分析法:A.投入产出分析 B.需要、需求与供给分析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要的定义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的定义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信息缺乏;②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③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④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⑤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4、了解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P21 (价格弹性的计算)5、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①健康状况;②社会人口文化因素:婚姻、教育程度等③一般经济因素:个人主观偏好、相关物品价格、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④时间价值;⑤卫生服务供给者;⑥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第四章卫生服务市场1、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①信息不对称;②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③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④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⑥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政府失灵的表现3、政府失灵的原因①政府决策失误具体体现:信息的有限性;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②官僚主义主要原因:A.官僚机构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造成产品提供和使用效率的低下B.官僚机构的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C.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③特殊利益集团作用政府的干预是为了保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回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政府干预的失灵第六章卫生总费用1、卫生总费用的定义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2、卫生总费用的分类(构成)A.按费用来源分为:①公共支付卫生费用:ⅰ政府预算卫生支出;ⅱ社会卫生支出②个人支付卫生费用B.按卫生服务项目分为:①医疗卫生服务费用②公共卫生费用③卫生发展费用④其他卫生费用3、卫生费用核算的方法①筹资来源法;②机构流向法(分配法);③实际使用法4、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特点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卫生总费用上涨较快②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偏低③医疗服务费用比重太大④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医疗消费水平差距较大⑤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偏低⑥卫生总费用成本效果分析评价较好5、卫生总费用的评价指标①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卫生总费用=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卫生总费用/当年的GDP价格指数②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某年某地卫生总费用/某年某地GDP)×100%③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某年某地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某年某地卫生总费用)×100%④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某年某地区报告期卫生总费用/基期卫生总费用)×100% —1⑤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弹性系数=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第七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公共卫生的定义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广泛的社会公共事业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与实践活动2、公共卫生研究内容①疾病预防;②健康促进;③健康教育;④健康保护3、我国公共卫生的专业机构主要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所、卫生防病中心、预防保健中心、专科防治站(所)、食品卫生检验所、环境监测站等,但不包括国境卫生检疫机构。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P170第八章医疗服务体系1、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分属三大系统:①各级地方政府系统;②国家有关部委系统;③卫生部和中管局系统2、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①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不高②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关系松散,功能减弱③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④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⑤预防保健任务繁重,投入不足,以医补防3、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①与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不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③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第九章健康保障制度1、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A. 国家保险型模式基本特征:①医疗保险基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体现福利性②保障范围往往覆盖全体公民③医疗机构属国家所有,医务人员的工资由国家支付④卫生服务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向全民提供全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保健服务代表国家:英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西班牙等北欧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我国公费医疗,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全免费医疗。

B.社会保险型模式基本特征:①保险机构以及与其配套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依照国家法律规定。

由国家法律规定保险的范围、权利义务及其给付标准。

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政府机构除了立法与监督外,通常直接参与保险的计划、实施及组织管理,或委托民间组织执行国家的医疗保健政策。

③保险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按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纳的保险费,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韩国、荷兰、哥斯达黎加等以及我国的台湾省。

C.商业保险型模式基本特征:①多投多保,少投少保。

②是一种契约行为,社会人群自愿参保和自由选择医疗保险组织。

③保险机构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由市场机制调节,保险机构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④大多数是以利润为经营目的;有的不以利润为经营目的,可以得到政府减免税赋予的优惠。

代表国家:美国D.储蓄积累型模式基本特征:①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带有强制性。

②属于公积金制度,实行共同筹资。

③强调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没有社会统筹,实行个人医疗费用纵向积累。

④医疗费用制约机制较强,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表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⑪基金统筹:①用人单位:职工年工资总额的6 %②职工个人:职工年工资总额的2 %⑫基金分2个账户:①个人账户:个人+单位交的30 %②统筹账户:单位交的70 %⑬建立合理的医疗负担机制⑭对特殊人群的适当照顾第十章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①疾病风险程度;②医疗保险价格;③消费者收入水平;④其他因素2、医疗保险道德损害的定义是指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消费者或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3、医疗保险逆向选择的定义也是由信息的不对称引起,是指由于消费者个人比保险机构更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情况,他们在健康时,往往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不强;而有病时,则更愿意参加保险。

4、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主要有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等方式。

第十一章卫生资源配置1、卫生资源的定义是指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2、卫生资源的构成卫生资源分为:①硬件资源:A.资本:资金、机构、床位、设备等B.人力②软件资源:技术、信息等3、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4、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①卫生资源配置与国民经济个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②公平与效率原则③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④重点倾斜,兼顾全局原则⑤按成本效益(效果)原则配置5、卫生资源配置的方式①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②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③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④区域卫生规划6、卫生资源配置与测算 P256医院床位需要量测算:① 医院床位需求数=(人口数×年实际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 平均年床位开放日数② 医院床位总需要量=(人口数×年均需要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 平均年床位开放日数注意:年均需要住院率指已住院数与应住院诊疗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入院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百分率例题:某地区有人口2千万,居民两周实际就诊率为150‰,居民两周需要就诊率为160‰,居民年均实际住院率为50‰,居民年均需要住院率为70‰,已知门诊医生年均工作天数为250天,日均处理门诊人次为15人次,每张病床平均开放300天,每个住院病人平均住院10天。

试计算该地区每千人口门诊医生需要量、需求量和每千人口病床需要量、需求量。

①门诊医生需求量=(0.15×26×2000×10000)/(15×250)=20800每千人口门诊医生需求量=(20800/20000000)×1000=1.04 名②门诊医生需要量=(0.16×26×2000×10000)/(15×250)=22186每千人口门诊医生需要量=(22186/20000000)×1000=1.11 名③病床需要量=(20000000×0.07×10)/ 300=46667每千人口病床需要量=(46667/20000000)×1000=2.33 张④病床需求量=(20000000×0.05×10)/ 300=33333每千人口病床需求量=(33333/20000000)×1000=1.67张第十二章卫生人力资源1、卫生人力资源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于卫生行业内部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卫生工作者(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2、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①能动性;②两重性;③时效性;④再生性;⑤开发过程的连续性;⑥知识密集性3、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①健康需要法;②健康需求法;③服务目标法;④人口比值法;⑤散点图法;⑥密度指数法第十三章医疗服务成本核算1、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程序 P308 或笔记2、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意义①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重要依据②是合理补偿医疗服务耗费的尺度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④建立健全物质激励机制的基础3、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原则①历史成本原则;②分期核算原则;③一致性原则;④权责发生制原则;⑤科学性原则4、医疗服务成本构成①劳务工资;②公务费;③材料费;④低值易耗品;⑤业务费;⑥购置费;⑦修缮费;⑧租赁费;⑨药品费;⑩其他费用5、医疗成本的分类A.按成本与服务量的关系分为:①变动成本②固定成本③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B.按成本的记录方法分为:①直接成本②间接成本C.按成本计算范围分为:①完全成本:本科室直接成本+分摊过来的成本②不完全成本D.按成本分析要求分为:①现实成本②标准成本E.按成本可控制性分为:①可控成本②不可控成本6、不应计入成本的费用:①灾害损失所支付的费用②处理事故的费用③病人医疗欠费的减负部分④各类违章罚款⑤超出财政开支标准的费用7、间接成本如何分摊例题计算8、成本控制的方法医疗服务成本分析方法:收支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第十四章卫生服务价格与价格管理1、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①卫生服务成本;②卫生服务市场供求关系;③价格政策;④财政补贴;⑤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⑥卫生服务需求弹性2、制定卫生服务价格的原则①分级定价原则;②差别定价原则;③比价合理原则;④因地制宜原则;⑤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⑥调放结合原则3、卫生服务定价形式①政府定价;②同行评价;③单位作价;④按需变价;⑤特需特价;⑥医患议价4、卫生服务定价方法①成本加成定价法外加法公式:单位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卫生服务项目社会平均成本×(1+加成率)成本利润率=总利润/提供服务的总成本②目标收益定价法③变动成本定价法:单位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④盈亏平衡定价法⑤随行就市定价法5、卫生服务价格改革的新举措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形式②下放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③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④改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法⑤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督检查第十九章疾病经济负担1、疾病经济负担的定义指由于发病、伤残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防治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