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答案是根据书上及课件内容整理的,如有错漏地方,请谅解并加以指正哈 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问答题)1、 什么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定义: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合 经济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交叉或综合性学科性质的医学社会科学。
理论基础:经济学基本概念--需要、需求与供给 --市场、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垄断与竞争 --公平与效率 --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GDP\GNP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 --第三方支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4、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哪些特性?( P23) (1)消费者缺乏信息 (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5、与一般商品的供给特点和规律比较,卫生服务供给有何特点?(P37)(1)专业技术性 ( 2)垄断性和主导性 (3)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即时性(5)福利性( 6)外部性6、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
所有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都会影响 卫生服务的供给。
主要有: (一) 卫生服务价格价格是激励机制。
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引导供给行为合理的重要条件。
(二)卫生服务成本1. 成本是一种内部约束机制。
2. 成本不能仅仅考虑内部成本、个别成本或私人成本,还必须考虑外部成本、社会成本、 配置成本等。
3.对药物、检查的依赖:既可增加收入,还可推卸责任(保护自己) 。
(三)卫生服务需求水平2、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对象:卫生经济保健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内容( 1)、卫生费用研究(卫生筹资研究)(3)卫生保健制度与公共卫生体制研究 (5)卫生经济政策研究(7)经济学发展趋势3、影响卫生服务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一般经济因素 ( 1)卫生服务价格好 ( 4)互补商品(商品)和代替商品(服务)的价格 情况的预测 (P1)(2)卫生保健制度与公共卫生体制研究 (4)卫生资源利用研究 (6)基础理论研究P24)2)消费者收入与货币的储蓄( 3)主观偏5)对未来商品(服务)供应二)、人口社会文化因素( 1)人口数量5)受教育程度( 6)住房条件三)、健康状况 四)、时间价值五)、卫生服务供给者 六)、医疗保健制度2)年龄 ( 3)性别 (4)婚姻状况3)卫生服务利用效益外在性1. 供需是否配套?对需求量最大的是基层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是否与此相适应?2. 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建立?覆盖对象?补偿方式等?(四)卫生服务提供的行为模式(目标)1. 利润最大化:2. 效用最大化:3. 社会效益最大化:(五)卫生服务技术1.技术水平提高,增强了服务能力。
2.循证医学3. 团队医疗(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卫生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
(七)医务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以及现有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的数量、质量、科技含量等(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布局情况城与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九)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宏观上,国家制度设计微观上,机构管理体制、内部流程等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状况。
7、卫生服务市场具有哪些特殊性?(1)、市场准入上,严格的技术、行政、法律“门槛”,包括机构、人员、设备、技术、药品(2)、供求关系上,供方主导性和需求的被动性(3)、产品特性上,追求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健康权利的公平性、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等(4)、市场的垄断性:市场失灵(5)、价格形成及其变化的刚性:政府主导(6)、需求与供给得不确定性(7)、效益的外在性等9、什么是外部性?外部经济效益应如何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和消费对其他社会集团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无需补偿收益的情形。
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0、为什么在卫生服务领域,需加强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卫生服务领域,应该采用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所以,在卫生服务领域,需要加强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1、什么是卫生总费用?(P68)为什么要研究卫生总费用?(P69)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方法有哪些?(P70)卫生总费用(NHE ):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也就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
原因: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反映卫生资金运动的全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与使用效果。
卫生总费用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不仅为政府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对人群健康的重视程度,分析保健体制与效率的重要依据。
核算方法:卫生费用筹资来源法、卫生费用分配流向法、卫生费用使用消耗法12、当前国际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有哪些模式?(P85)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13、按社会医疗保险需方的费用分担机制有哪些?并解释(P87)(一)、扣除保险:被保险人在接受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时,需要自己先支付一定数量的医疗费用,起付线以下的医疗保险费用由被保险人个人负担,超出部分由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共同负担。
共付保险:共付保险又称按比例支付,它是指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一定比例”又称共付率最高限额:是对被保险人规定一次性或一年医疗费用补偿最高的保险限额的方法。
在最高限额下,保险机构只支付在限额以下的医疗服务费用,超过限额以上部分则有被保险人自己支付或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支付。
14、如何利用投入产出方法评价卫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P103)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用于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作为投入,而把接受卫生服务的人数作为产出,目的是选择提供卫生服务量的最佳方案;另一种是把用于卫生服务的经济资源作为投入,而把服务效果及健康改善作为产出,目的是选择最佳效果的卫生服务。
15、为什么要进行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基本步骤有哪些?(P152 )可用哪些方法?(P153-159)原因:(分析与评价的意义)对前瞻性新干预方案和现行的实施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在一定资源限制的条件下,选择健康最大化的方案改善卫生部门资源的配置效率考虑社会、伦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基本步骤:1 、确定评价的目的和问题2、确定备选方案3、排除明显不可行的方案4、效益与效果的测量5、成本的估计6、贴现7、敏感性分析8、分析、评价与决策。
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CBA)* 成本-效果分析方法(CEA)* 成本-效用分析方法(CUA)* 最小成本分析方法(CMA )16、是比较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三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P153-158)方法成本测量结果测量产出数据的要求方法学不同的结果指标成本效果分析货币值自然单位非货币化的健康结果指标成本效益分析货币值货币值产出货币化意愿支付人力资本17、综合卫生经济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本体比较灵活,答案是在网上找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找)目前医疗服务体系还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
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并且医疗资源的80 %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 %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这种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极不均衡状况,直接导致群众有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
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
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 % 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一些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1/3。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 % 以上是公立。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
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
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 %和11 %,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
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
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扰乱了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市场,造成医药费居高不下。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群众都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大家都往大医院跑,一点小病也要挂专家,导致大医院人流过多,这也是造成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