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我学会了……》姓名:李瑞吟单位:西凤小学联系电话:作文指导课《我学会了……》【设计理念】: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直张。
这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我想,这同样适用于作文课。
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题材来源于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力求使他们把写作当成自我表达的需要。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1)通过与学生聊天,讲述童年故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次作文的兴趣。
(2)选择同龄人的优秀习作,用例文引路,引导学生揣摩借鉴写作方法。
(3)乘兴让学生练写,要求限时完成,一气呵成。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自主的感悟下,能清楚、具体地写一次学习本领的经历。
能力目标: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准确选材。
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作文指导,第二课时评讲及修改)【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用六岁的儿子学会溜旱冰后兴奋不已,四处展示给别人看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打开记忆宝库的大门,回忆起属于自己的一次次“学会”。
【设计意图:心理研究表明。
7——14岁的孩子特别爱幻想,都喜欢故事,尤其喜欢听老师和家长讲故事。
教师讲述自己儿子的故事,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想到自己童年生活的无数个“学会”。
】2、同学间四人为一小组,自由畅谈一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次次“学会”。
3、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自己的一次“学会”,要求一人在说的时候,其他同学对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对说不明白的地方,给予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话说清楚。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内部语言是跳跃的、不完整的,因为它只需要自己明白就行;而外部语言需要是连贯的、清楚的。
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过程。
这样的口语交际要在平时的课上多练习,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离开生活,我们的作文就是一潭死水。
只要你们用心观察,时时留意,那么“生活处处是文章”。
二、例文引入,揣摩借鉴(一)出示范文,教师朗读我学会了游泳今天,我与妈妈到妹妹家作客,阿姨告诉我们,妹妹去游泳了。
“你看看你,真是羞死人了!妹妹都会游泳了,你还不会!”妈妈板着脸说,我便暗下决心。
一定要学会游泳!说着,拉着妈妈,走向了游泳池。
一进游泳池,只听见人声,笑声,浪花声,聚成一片,成了一首激情奔放的交响曲。
那里的小朋友个个技术非凡,在水里蹿来跳去,像一条小鱼,又像在天际翱翔的海燕。
我看见了,想学游泳的决心就更大了!换好游泳衣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游泳池前。
这时,我心跳加速,想打“退堂鼓”,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什么事情,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你不行呢?做事,不是一日就能成功的,何况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鼓起勇气,下了水。
妈妈在岸上给我做指挥,她一边说,一边比画给我看。
她说:“手自然向前张开,来回画圆圈,脚在水里蹬,就像青蛙一样。
”我放开胆子,按照妈妈说的去做,还游不到一米,我的身体就失去平衡,沉了下去,还喝了好几口水。
我灰心了,对妈妈说:“我在水里喝了好几口水,呛死我了,我不学了!”妈妈微笑着跟我说:“不要因为有一点难处就回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游泳,不喝几口水又怎么能学会呢?”我的心里委屈极了,可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擦干眼泪继续游。
这次,妈妈是叫我在水里游泳池里扶着边上的阶梯,两只脚在水里蹬,直到自己感到会了,再与手配合起来!接着,我胆怯地走向前去,按照妈妈说的去做,终于游出了一米,我心花怒放,高兴得跳起来,不料,脚没站稳,又摔了个四脚朝天,当我起来时,妈妈笑话我是个“落汤鸡”。
悄然无声的眼泪被满心欢喜冲的一干二净。
可我不灰心,一直向前游:1米、2米、5米!我终于掌握了游泳的技巧!妈妈看着我那高兴样,说:“只要你相信自己,耐心去学,做什么事都能成功!”今天,我不但学会了游泳,还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勇往直前、屡败屡战的精神,只要坚持,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山”!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这篇文章打几分?【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2、小作者的学习游泳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吗?他先后遇到过几次失败(犹豫)?分别是怎么克服的?3、你认为这篇文章什么地方写得最好,最能吸引你?(场面描写、心理活动等)4、找出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感想的句子,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删去,文章也通顺、完整,是否可以?(二)小组讨论,品读范文1、四人一组,对照阅读提示品读范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这篇范文写得很成功!小作者紧紧抓住第一次学游泳的事情展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读着让人忍俊不禁。
结尾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教师不要过多地提写作方法,准备一两篇同龄人写的优秀范文,比单纯的作文方法的指导有用的多。
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优秀范文的朗读、品味、揣摩,学生能在欣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可以习得写作方法、写作技巧。
】三、乘兴练写,强调写法1、谈话过渡:同学们,刚才文章里的小作者,能将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得这样生动,相信这和他的认真观察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该轮到我们写作了。
2、写作提示:(1)选择材料。
我们写作前要先确定横线上填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自己,看看我们到底都学会了哪些本领、技能?劳动技能。
我们掌握了许多生活的本领:也许你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比如蒸米饭、煮饺子、煎鸡蛋……也许你会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服……或许你会养花,养金鱼……特长爱好。
或许你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骑车、打球、游泳、下棋、吹笛……或许你是个小车迷、小电脑迷,学会了组装赛车、学会了上网、打字、制作贺卡……思想情感。
或许你学会了坚强,或许你学会了忍耐,或许你学会了感恩……这一切本领都不是人天生就会的,而是通过向他人学,向书本学,通过电视媒体学,或者在实践尝试中学会的。
选择你最想告诉大家的一次“学会”,让我们分享你的喜悦与收获。
在所有学过的本领中,你曾经对学习什么最感兴趣?你学什么付出的最多?你学会的哪样本领带给你的快乐最多?选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这就是这次写作的材料。
【设计意图:材料的选择,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文贵于“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反复比较,既要考虑容易表达,又要考虑是否有意义。
通过选材,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撰写提纲(中心、内容、顺序、详略)。
要求学生先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写作列提纲的好习惯。
(3)学会真实。
选材一定要求真实,真实的材料才吸引人,才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作文。
给学生一节课时间完成作文。
期间,要求学生安静、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给学生限时写作,无形中给他们一种压力。
学生会在这短短的一节课内,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教学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故事,大家都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说具体,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积累词语,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我学会了……》(一)为什么学(起因)(二)怎么学会的(经过)(三)学会以后的事(结果)(作文讲评课)我学会了……【设计理念】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互动的氛围,创设一个展示学生自己作文和欣赏同学作文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品评、交流自己看法,充分体验写作的快乐,体验自己的成功,培养修改作文的意识,感受修改作文的乐趣,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篇作文的训练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标准评析(评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针对习作要求,评价习作片段,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习作的重要性。
3.在评讲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标准评析(评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交流(一)欣赏1.师: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出不少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欣赏。
泡沫终于消失了,吓死本大厨了,我的紫菜蛋汤又步入正轨了。
——李悦《我学会了做菜》老妈松了手,车龙头忽然左右乱窜。
糟糕,大祸临头啦!“嘭”!我连车带人砸在了地上:“哎呦,本小姐好惨啊!”——李金倩《我学会了骑车》(1)小作者读。
(2)分读句子。
(3)小结:读到一句话,能够使人发笑,这就叫精彩。
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的名字。
2.出示:我十分得意:嘿嘿,没学就会,天才啊!——李晓菲乖乖呀隆叮咚!小脑袋瓜越来越聪明了,嘻嘻!——李悦《我学会了做菜》(1)指名读李晓菲和李悦的句子。
(2)这两句话都是关于人物的内心描写。
将自己内心的看不见的情绪用看得见的语言文字捕捉下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写作能力。
3.出示:这下可把我摔痛了,屁股顿时火辣辣的。
溜冰,不是害死人吗?——李进《我学会了溜冰》“俺老孙不学了,反正学不会!”“不学不行,这是必须的!”——李航《我学会了骑车》(1)齐读李进的句子。
(2)指名李方煜读句子。
这些句子写得精彩吗?好在说的都是真心话,都是心里话,精彩来自真实,来自内心。
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我有好句吗,没有,改出几句来。
(二)交流1.“我”病师:这次同学们的作文中,普遍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外婆三下五除二,变戏法似的包出了一个粽子。
我心想:外婆,我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一定要拜你为师。
——李旭东《我学会了包粽子》师:这段话只要留第一个“我”就行了。
改好后李旭东读。
我妈妈看了看,说:“哟,真是个‘丑小鸭’!”师:小作者李雪霏,你自己来改这句话吧。
(李雪霏改读)这些病有个病名,叫“我”病。
文学家鲁迅先生就告诉过我们——出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不要可惜!——鲁迅2.学会使用语气词掏内脏时,一根可恶的长长的鱼刺毫不留情地扎到了我的大拇指,鲜血瞬间占领了整个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