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捏塑 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 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
泥塑制作方法陶艺技法:捏塑法之小泥片叠加法
2月10日起,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回顾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展出,共有郭琳山大师生前创作的陶瓷作品75件,绘画作品13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较完整地展现了其从艺几十年的创作风貌。

展厅内貌郭琳山(1939—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优秀佳作,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擅长陶瓷艺术雕塑,作品以材质与釉色的运用见长,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创作。

他将南宋官窑釉和越窑釉与瓷塑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地域风格的陶瓷雕塑作品。

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及陶瓷艺术展览并屡获大奖。

《花釉卧虎》获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作品《婴戏》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弘一法师——李叔同》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唐女系列》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鹅韵》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展出作品:《李时珍》白瓷1975年作《唐女舞(之二)》青花斗彩2002年作《妞妞》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佛缘》越窑青瓷捏塑
2005年作《禅》陶捏塑2001年作《弹琵琶少女》南宋官窑釉瓷雕1998年作《唐女舞》陶塑1996年作《捧桃女娃》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梳妆少女》高温白瓷雕1983年作《躲》(之十)青花斗彩婴戏瓷雕2006年作《论剑》陶捏塑2005年作《卧虎》高温花釉1980年作《回头豹》陶花釉1986年作《向往》陶捏塑2005年作《鹅韵》陶捏塑2005年作《卧猫》南宋官窑釉瓷雕2000年作《游鱼》青釉捏塑2001
年作《放牧》高温釉装饰瓷雕1979年作《伏虎罗汉》南宋官窑釉瓷雕1997年作《斗牛》黑釉陶塑2001年作《白天鹅》白釉瓷雕1990年作《豹》(之一)高温兰花釉瓷雕2004年作《卧虎》陶塑1994年作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捏塑法制作的作品有时可以形成特别的自然肌理。

提醒你应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以及壁的厚薄要均匀。

泥球捻捏法步骤1、将泥块搓成泥球;2、湿润拇指按入泥球,压出凹形;3、边转边向外向上捻捏;4、继续向外向上扩展捏薄;5、整理完成。

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捏塑法制作的作品有时可以形成特别的自然肌理。

提醒你应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以及壁的厚薄要均匀。

小泥片叠加法步骤1、用手指捏出
小泥片相叠做底,并将朝上一面抹平;2、将小泥片相叠围筑,并将内壁抹平;3、继续将小泥片相叠围筑;4、小泥片相叠围筑到所需高度,并注意外壁小泥片相叠的花纹;5、整理完成。

脑子转一转,小手动一动,跟我学学陶艺基本技法吧!!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捏塑法制作的作品有时可以形成特别的自然肌理。

提醒你应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以及壁的厚薄要均匀。

小泥片叠加法步骤1、用手指捏出小泥片相叠做底,并将朝上一面抹平;2、将小泥片相叠围筑,并将内壁抹平;3、继续将小泥片相叠围筑;4、小泥片相叠围筑到所需高度,并注意外壁小泥片相叠的花纹;5、整理完成。

泥条盘筑之基本成形法泥条盘筑法是用粗细均匀的泥条做
出各种形状的作品,是最古老的制陶方法之一。

用泥条盘筑成的作品,有壁厚均匀易于烧制的特点,有时还可以保留泥条的自然肌理,让人感到生动有变化。

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时,可根据作品的大小确定壁的厚度:作品大的壁厚,所用泥条也粗;作品小的壁薄,则所用泥条也细。

提醒你搓好的泥条要用塑料布或湿布包好。

泥条的盘筑方法可以有变化,如可以一圈一圈盘筑,可以螺旋形盘筑,还可以加上一些装饰性的泥条,使其产生特殊的美感。

泥条盘筑法步骤1、搓一泥
球并均匀地压成约0.5厘米厚(根据作品大小)的泥片作底;
2、再取一泥块压成泥板;
3、用刀裁切成条;
4、搓成泥条(也可以直接用裁的方形泥条);
5、在作底的泥片上盘筑;
6、边盘筑边把内侧抹平粘牢;
7、继续盘筑,直到需要的高度,装饰完成。

泥板成形之基本成形法泥板成形法是指用泥板做出各种作
品的手工制陶方法。

用泥板成形法制作的作品,也有壁厚均匀易于烧制的特点。

用泥板成形法制作时,可根据作品的大小确定泥板的厚度。

一般大的作品所用的泥板厚一点,以免泥板的支撑力不够。

提醒你要注意泥板与泥板的粘连。

泥板成形法步骤1、用碾辊或木搭子制成泥板,裁好作底;2、再取一泥块制成泥板,根据需要裁好;3、把裁好的泥板围在底上,并与底部粘连;4、继续制泥板向上围,并注意粘连;5、整理完成。

唐三彩的成形技法:纹胎
搅胎又称纹胎,是唐代出现的新工艺。

搅胎是将深浅不同的两种胎泥相间纹合,出现粗细不等的纹丝状花纹。

用黑白两色泥的呈大理石花纹,施豆青透明釉。

用粉红和红褐两色泥的呈木纹,施黄色玻璃釉。

制作时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必须考虑几种泥的膨胀系数的一致,以保证干燥和烧制中不变形,不开裂。

搅胎器物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整器拉坯成型,这种方法因胎泥花纹难以控制,所以很少见。

唐懿德太
子墓中出土的一件搅胎骑马俑,人马全是纹胎,是稀有而珍贵的品种。

另一种是将搅胎泥切成薄片,贴在已成型的器物外面,或做成云朵、花卉状贴在器物的一定部位。

石湾陶艺,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它溶注着中国古代美学的艺术精神,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美学特征。

石湾的陶艺大师们在过去和现在都曾辉煌过,21世纪的今天,如何才能把辉煌推向未来,如何对传统美学进行研究、消化和创新,需要不断的探索。

陶艺大师黄志伟在多年的陶艺工作中不断创新,开创了轰动陶艺界的“线塑法”。

参考中国画技法开拓线塑新手法传统的陶塑法有贴塑、刀塑、捏塑、捺塑、划塑,黄志伟开拓的线塑法可以说是个突破。

线塑法给人的感觉是更加随意,它能够塑造出曲线的立体美,但是它必须是一次性粘贴。

20世纪80年代,黄志伟在广州美院求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发挥泥线速塑,创作了线塑手法的原作品60多款,包括《渔韵》、《酒神》、《庄周梦蝶》和1992年获广东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展优秀奖的《对月思怀》等,受到社会欢迎。

他的陶塑手法的特点是以泥条作为线条粘捺于坯体的块面结构之中,线面结合工意交融,以表现作品的主题神韵。

以“线”塑“面”,以“线”塑“形”,以“线”塑“神”。

不仅强调了中国传统“神韵”美学特点,也突破了普通雕塑的固有程式,新颖别致,使人回味无穷。

他的代表作《悠闲老子》就是采用线塑的手法表现衣纹的陶泥线条,
就像中国画的线描一样,以它的走向、聚散、起伏,和在弯曲重叠组合中更有平行排列如流水行云的特有形态,不但显示人物的体态结构,尤其表现了人物舒展流畅的意态。

面部形象采用细腻的长短泥条塑造,表现柔动飘逸的须髯、头发和眉毛,也结合脸部结构和特定表情进行深入刻画,如把额部的皱纹,眼脸的弧线,上眼盖的松弛,眼尾的皱褶以及略翘的唇线等的微妙变化塑出,突出老子久经沧桑、德行高深的品格。

多一点现代气息少一点正经面孔黄飞鸿,作为佛山的武术人物,成为很多陶艺家的作品对象,但是拿出来参赛的大多是以单件的形式出现,在这次大赛上,黄志伟将“黄飞鸿系列”搬上赛场,通过系列形式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黄飞鸿的武术精神。

以前的陶艺家大多是以斯文的手法来塑造黄飞鸿的形象,黄志伟觉得一个习武之人所具有的应该是他的粗犷性格,所以他以粗犷的手法将黄飞鸿的武术动作及服饰的摆动表现的栩栩如生。

黄志伟创作黄飞鸿有7年之久。

1998年应南海西樵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的订造要求,首先创作了黄飞鸿《男儿当自强》的作品﹔后来为了挖掘弘扬佛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武术文化底蕴,他先后创制了黄飞鸿《王者之风》、《一代宗师》、《佛山无影脚》等的系列形象。

作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造型,吸收传统技艺,结合现代雕塑的技法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将黄飞鸿正气凛然的英雄气概与一代宗师的气质神韵塑造出来。

其中,《王者之风》、《男儿当
自强》追求作品典型的静、动结构,衣纹流畅自然衬托出栩栩如生的英雄本色。

《一代宗师》运用极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醒狮头、大麻石台阶、石牌坊、长条木凳等来塑造,再现典型环境的武术高手黄飞鸿师傅一代宗师的形象,《佛山无影脚》则表现了黄飞鸿独创武术绝技———无影脚功夫,通过凌厉迅猛的起脚飞踢动作配以不稳定三角形造型,使作品充满动感震憾人心。

不华boohua 天雨曼陀罗手工捏塑瓷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