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自由化战略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
从国际角度看,认识国情的重要内容是了解一国各类经济资源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发展的潜力。
一.比较优势与显示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则视为动态“比较优势”下降。
二.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1980~1994年)表1列出了中国农业密集产品、资本密集产品、劳动密集产品、矿产密集产品共四类资源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的变化。
计算样本年分别为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和1994年。
表1 中国不同资源密集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变化(1975~1994年)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进口农业密集 1.223 2.022 0.7195 1.202 0.8639资本密集 1.323 1.215 1.488 1.141 1.170劳动密集 0.7617 0.9006 0.9636 1.099 0.8996矿产密集 0.3633 0.1349 0.2133 0.3552 0.5710出口,,品进口比较优势系数均小于单位1,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品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采取“高度自给自足”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进口比较优势。
2.出口农业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1980为1.665, 1994年为1.023,但仍具有比较优势。
安德森等人认为,一个国家越是缺乏耕地资源、经济增长越迅速,其农业比较优势下降速度就越快。
〔3 〕中国在粮食出口方面已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非粮食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水果、蔬菜、烟草等)出口仍具比较优势,从而导致整个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在下降。
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80年为3.292,1994年为3.561。
资本密集产品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一系数1980年为0.3592,1994年为0.5358。
矿产密集产品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一系数1980年为0.8728,1985年上升为1.251,而后不断下降,到1994年已降至为0.5459(见表1)。
这表明,1980年以来,出口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了比较优势,农业密集产品也较优势系数。
表2 中、美、日、澳四国显示比较优势系数1990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进口农业密集 0.5437 1.202 1.656 0.6146资本密集 1.186 1.141 0.5466 1.019劳动密集 0.9428 1.099 0.7802 1.134矿产密集 0.4981 0.3552 2.188 1.073出口农业密集 2.243 1.267 0.0959 1.222资本密集 0.2220 0.5487 1.570 1.196劳动密集 0.1510 3.019 0.5026 0.4753subscript i represents reporting country isubscript k represents commodity ksubscript w represents worldsubscript t represents total of commodity groupof interestT represents trade (either export or import)Sourc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atabank,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表3 东亚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变动年份日本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台湾中国1965 2.982 7.129 3.207 0.7518 1.711 2.4751970 2.141 6.755 4.663 0.7161 3.669 2.5021975 1.854 6.928 4.853 0.8324 4.569 2.4811980 1.176 6.688 4.958 0.9242 5.240 3.2921985 0.820 5.241 4.698 0.6144 4.313 3.323和和;于澳大利亚的0.3943;矿产密集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为0.5358,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2.837,略高于日本的0.1794、美国的0.3535。
总的说来,80年代以来实行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政策,使得中国在出口方面发挥了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可以视为成功地利用“比较优势”战略的国际范例。
3.未来中国仍将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与日本和“四小龙”相比,1994年中国劳动密集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为3.56,低于1980年香港为6.688、南朝鲜为4.958、台湾为5. 240的水平。
这表明,中国劳动密集产品还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与日本和“四小龙”所不同的是,中国不会出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迅速上升和迅速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日本和“四小龙”地域狭小,国内市场规模有限,产业结构变动迅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较快,必然要将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境外转移。
而中国则不需要跨国境转移,仅是跨区域转移,即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60而国家发展目标。
比较优势战略和贸易自由化战略的内容是:基于中国各类重要资源在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适度进口中国长期相对紧缺的农业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粮食)、能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密集型产品(如铁矿砂),积极引进先进国外实用技术,大量吸收国际资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主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
上述战略的目标是:在下世纪初期(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
这一战略包括如下要点:1.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1994年日本和美国总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2%和4.7%;日本农业密集产品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2.64%,成为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为9.59%;美国矿产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16.27 %,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品进口国,日本为13.13%;而中国农业密集产品占世界总量的2.38%,矿产地。
2.有效地生产和出口丰裕资源密集产品,“以资源换资源”中国农业资源十分多样,有耕地面积9,497万公顷,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6,30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1,333万公顷。
此外,还有大面积的滩涂、浅海滩,亚热带地区达48万平方公里。
因此,应当形成多样化农业生产格局与贸易格局。
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生产非粮食的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例如1994年水果和蔬菜出口额达29.4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609;水产品出口额达23.2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763(见表4)。
就中国的利益而言,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产品如水果、蔬菜、水产品,进口较多的耕地密集产品如粮食是十分有利的。
中国又是一个多样化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国家,在出口原煤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1994年煤炭及制品出口额为10.5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941,占世界出口市场的5.754%,煤炭出口量2,430万吨,仅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2%,1994 0.1223 2.324 0.8448 141488044玉米 1990 0.0891 0.4584 0.2958 475771994 0.0001 0.0019 0.0006 179.0045其它 1990 0.0002 0.0071 0.0046 122.0谷物 1994 0.0000 0.0065 0.0023 104.005水果 1990 0.1558 0.1442 0.0930 83137和蔬菜 1994 0.0892 0.1541 0.0560 103212 06蔗糖 1990 0.7301 2.930 1.891 389475 1994 0.3859 3.126 1.136 446160074茶 1990 0.0132 0.2551 0.1646 7091 1994 0.0016 0.0842 0.0306 1941099食品 1990 0.0697 0.4891 0.3157 37219 1994 0.0585 0.5253 0.1902 67709气及制品 1994 0.2562 0.8223 0.2988 296305 351电力 1990 0.2193 2.657 1.715 117020 1994 0.0930 2.257 0.8203 10757251化学 1990 2.898 1.416 0.9146 1546258制品 1994 2.201 1.982 0.7207 25415756化肥 1990 4.879 20.05 12.94 26031331994 1.665 13.71 4.985 192551658塑料 1990 2.839 2.118 1.367 1514968 制品 1994 4.688 6.217 2.259 542111863木材及 1990 1.057 2.745 1.772 564197 制品 1994 0.8800 3.605 1.310 101741064纸制品 1990 1.396 1.109 0.7161 744784 1994 1.709 2.610 0.9489 1976309685铅 1990 0.0046 0.1719 0.1109 2470 1994 0.0062 0.6248 0.2270 7225686锌 1990 0.0129 0.1624 0.1048 6896 1994 0.0694 2.172 0.7896 80272687锡 1990 0.0046 0.1852 0.1195 2463 1994 0.0253 2.368 0.8608 29298商品总量 1990 100.0 1.549 1.000 53345133 1994 100.0 2.751 1.000 11561362出口占本国贸易占世界总显示比较总值总数比重(%) 数比重(%) 优势系数 1000美元农产品03水产品 2.206 4.099 2.173 13697850.1345 1.272 0.4292 162811112酒 0.0869 0.2830 0.1500 539660.0938 0.4839 0.1632 11360012烟草 0.2745 1.038 0.5508 1704600.5672 3.384 1.141 68635922油料 0.9965 5.986 3.174 6187690.5503 5.500 1.855 666016矿产品28金属 0.2822 0.5305 0.2813 175241矿物 0.0968 0.3710 0.1251 11714232煤、焦 1.215 3.842 2.037 754985 碳、煤球 0.8710 5.754 1.941 1053989 331原油 5.478 1.778 0.9427 34018610.5052 0.8415 0.2839 61140665纺织品 11.59 6.926 3.672 7201610 纱、织物等 9.693 9.262 3.124 11730312 66非金 2.119 1.840 0.9757 1316206属矿 2.085 2.809 0.9477 2523169661水泥等 0.6052 5.081 2.694 375838建筑材料 0.4407 5.833 1.968 53332167钢铁 2.065 1.193 0.6329 12824751.543 1.573 0.5307 1867129681银铂 0.0378 0.2757 0.1461 23510等 0.0131 0.2574 0.0868 15972682铜 0.2023 0.5239 0.2778 1256200.1806 0.8755 0.2953 218541新技术在较长时期内应主要来源于国外,即利用“后发优势”,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