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
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
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
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论述。
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掌握广博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3、课程的教学容、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教学容主要集中在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典型工艺的分析讲解,
学生通过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去安排化工生产过程。
重点讲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生产。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课堂讲授基本要求:了解各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生产工艺的流程安排、技术指标,设备的结构类型,能量的综合利用;掌握各产品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衡算、有关相图,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废治理方法。
课外教学基本要求:为弥补学生实习环节中实景感受较少的缺陷,本大纲拟安排一次课外教学,时间为8学时(一天),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参观1~2个实际生产过程,对课堂容加深理解。
作业基本要求:主要采用计算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每一章节都安排2~4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学时分配
6、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反应工程。
相关课程:化工电算,化工设计,无机化工进展。
7、考核方式
期末考查,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
8、教学参考书
曾之平、王扶明主编化工工艺学第一版:化学工业,1997
黄仲九等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2001
吴志泉等工业化学:华东化工学院,1991
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1996
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化学工业,1990
临沂师学院
教学日历
2006 ——2007 学年度第2 学期
课程化工工艺学
化学系(院)应用化学专业2004 级1,2“1+3”班任课教师景崮职称副教授
任课教师景崮职称副教授
教务处教学科印制
附注:1、本日历一式两份,一份存系(院)办公室,一份由讲授者保存。
2、复习,指复习资料、笔记等,可不填容;阅读主要参考书填写书目。
3、任课教师填(2)、(3)、(4)、(5)、(6)栏;辅导教师填(5)、(6)栏。
4、本表(7)~(12)栏,于学期结束前由教研室、系、填写,并上报教务处教学科。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nao.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