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高级微观经济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高级微观经济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高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5514
制定单位:经济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吴涛
审核人:饶晓辉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3月10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课程名称
高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
35514
课程性质
经济学类,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
4
第三章企业理论
1.生产函数
2.成本函数
3.生产中的对偶性
4.竞争性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与利润函数
4
第二篇市场与福利
第四章局部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
2.不完全竞争市场
3.竞争与福利分析
4
第五章一般均衡理论
1.纯交换经济中的一般均衡
2.竞争性市场体系中的一般均衡
3.生产中的一般均衡
4.其它问题
4
第六章社会选择和福利
课程教学要求
学生应该具备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水平,并且已经掌握一定的现代数学方法,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泛函分析和拓扑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理论;
2、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
3.信息与市场表现
8
第九章拍卖与激励机制设计
1.四种标准拍卖
2.独立个人价值模型
3.收益等价理论
4.设计收益最大化机制
5.设计有效机制
8
3.所需要的数学基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泛函分析和拓扑学基础知识的回顾。
4
第一篇经济中的个体
第一章消费者理论
1.关于偏好的七个公理
2.效用函数理论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4.间接效用函数
5.需求函数的性质
8
第二章消费者理论的其它主题
1.对偶性
2.可积性
3.显示性偏好
4.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
3、博弈论及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
4、一般均衡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
5、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6、激励机制设计。
难点:
1、关于偏好的7个公理的经济学含义的阐释与相关证明;
2、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讲述及其经济应用;
3、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证明和经济学含义;
4、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理论模型;
3.田国强:《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中、英文版),2013年。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严谨方式奖励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体系,从对经济学的深层含义分析入手,反思经济学基本问题,回顾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动态,阐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预测和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以严谨方式分析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思维方式,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现代方法体系,为今后深入研究经济学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教学,希望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精髓的理解,把读者引向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能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深入、系统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总学时数
64
周学时数
4
开课涛
编写时间
2014年3月修订
课程负责人
吴涛
大纲主审人
饶晓辉
使用教材
杰弗里•A•杰里(Geoffrey A.Jehle),菲利普•J•瑞尼(Philip J.Reny):《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
1.社会选择理论与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2.可度量性、可比较性以及其它可能性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
第三篇策略性行为
第七章博弈论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纳什均衡
2.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倒推法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运用
12
第八章信息经济学
1.逆向选择
2.道德风险
5、拍卖理论和激励机制设计。
课程考试
总分100分:平时成绩占50%(其中:考勤20分,随堂回答问题10分,平时作业2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二、教学时数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分配
课堂讲授
实验(上机)
课程简介
1.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2.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运用;
1.Mas-Colell, Andreu、Whinston, Michael D. and Green, Jerry R:Microeconomic The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09)
2.David M.Kreps: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