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授课专业:金融学授课教师:职称/学位:副教授开课时间:二○二○至二○二一学年第一学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要求《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

其基本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市场失灵及政府的微观决策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各章节术语指标分析,熟练掌握思考和研究各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作为社会主义爱国青年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最终达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有关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和分析逻辑;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课程目标3:初步培养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4: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课程目标5: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掌握课程内容重点,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2)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版。

二、课程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教学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表1 教学进程安排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过程,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思政融合点1:引入我国国情和市场化经济环境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思政融合点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3. 教学重点、难点提示①本章的重点是选择的含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②难点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4.思考拓展与练习①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学习目的需求和供给是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不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经济问题,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进行探讨,反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规律,深刻理解并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支持价、限制价的含义;税收与弹性的关系及价格理论的应用,引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提升学生对市场运行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

思政融合点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疫情下产品价格(如口罩)相对稳定运行展开课堂教学讨论,深刻领会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原理,凸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必胜信心,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第二节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第三节均衡产量、均衡价格、蛛网理论;第四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第五节供求规律、弹性理论的应用及评析。

3. 教学重点、难点提示①本章的重点是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弹性和税收的分摊;②难点是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蛛网理论、如何将弹性概念与斜率和导数等联系起来4. 思考拓展与练习①需求的影响因素,疫情下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②弹性理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1. 学习目的本章分析市场的需求方面,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需求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加深理解需求定理,引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增进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消费观认识。

思政融合点1: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深刻领会国家强调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核心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增进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消费观认识,增强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思政融合点2: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消费者行为特征,批判性、辩证吸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预算约束线;第四节消费者均衡条件;第五节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第六节本章评析。

3.教学重点、难点提示①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预算约束线的含义、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效用函数;②难点是特殊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和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不同类商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与消费者选择。

4. 思考拓展与练习①为什么水的价格比钻石价格便宜?②序数效用消费者均衡在奖品奖励和现金奖励中做出的选择解释。

第四章企业生产与成本1. 学习目的本章要讨论的是市场供给方面,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张线、规模报酬等基本概念;引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了解企业的本质与目标;理解并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生产中的价值引领地位;学会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三个阶段的静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生产者行为理论。

深刻理解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的有关基本理论及应用,更好地加深理解供给定理。

了解关于成本的各种曲线;理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生产规模的选择;了解成本的性质及成本的构成;学会运用成本理论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生产规模的选择。

思政融合点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深刻领会国家强调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核心思想,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生产中的价值引领地位,增进学生对我国市场经济中生产商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四节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外部经济;第五节短期成本函数;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3.教学重点、难点提示①本章重点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②难点是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成本的变动规律、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机会成本的含义。

4. 思考拓展与练习①谈谈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谈谈当前互联网+在各产业领域渗透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1. 学习目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因为完全竞争的四个假设并不“现实”,很容易被误解为市场经济理论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利润最大化和均衡等系列概念,让学生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现实性”,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各个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的均衡条件。

引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深刻领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思政融合点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深刻领会国家强调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核心思想,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生产中的价值引领地位,增进学生对我国市场经济中生产商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第二节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第五节本章评析。

3.教学重点、难点提示①本章的重点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做到了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短期内企业仍然可能亏损、理解正常利润、理解竞争市场中企业在长期中只能做到收支相抵;②难点是理解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有可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