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学考地理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12张PPT)
浙江学考地理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12张PPT)
•
1. 在 过 去 , 艺术品 的接受 并不属 于美学 的研究 范围, 而当接 受美学 诞生以 后,关 于艺术 品的接 受的研 究就成 为艺术 美学中 的一门 显学。
来部自的地能球量内地核变球能能内—和部—聚的变铀热能、能钍—等—放地射热性、元温素泉的裂 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潮汐能
(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 能资源源可地非再热可生能再能、生源潮能汐源—能——等太—阳煤能、、石水油能、、天风然能气、、生核物燃能料、等 (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能源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资源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沼气、地热能
考点三|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1)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 (2)地形为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平原。 (3)流域内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汽来源于墨西 哥湾和加勒比海,冬季和早春(12月到次年4月)持续降雨。 (4)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降雨多)。 (5)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 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垦荒,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
考点四|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 1.能源资源及其分类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种类很多,对能源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同一种能源根据不 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型。 (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来辐量自射太太的阳阳能能直现古太接代代阳的光植能太合物转阳作固化辐用定的射转的能化太量狭的阳—义太能—的阳—风太能—能阳、—煤能水—、 能石生油物、能天然气 能源资源
(4)调整措施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 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 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 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 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 醇汽油。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包括防洪、航运、发电、 灌溉、旅游等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 (1)加强立法,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投资者。 (4)提高流域的对外开放力度,为开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5)开发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的危 (1)荒漠化的含义
b
害与治理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c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b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资源的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a
开发与保护 (2)湿地的重要价值
b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 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功能、效 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和区 域可持续发展。 (2)保护措施: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湿 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 保护工程。
2.主要能源类型及优缺点
能源名称
优点
缺点
煤炭
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 技术难度不大;运费较低
发热量与燃烧效率不如 石油;废气、废渣、粉尘 污染环境
石油 水能
发热量高,便于开采、运输 和使用,基本上是无灰燃料
储量比较少,污染环境
可再生资源,具有综合效益
分布和利用受地形和气 候制约显著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能源分散,不易利用和储 存
3.我国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 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的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 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 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c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流域综合治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b
理与开发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c
(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
考点一|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耕地、草原 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即土地退化。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与类型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即为湿地。 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水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 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重要价值 湿地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 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功能。有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1)荒漠化产生的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 失,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影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同时,荒漠化极易产生扬尘,从而使附近地区沙尘暴 天气猛增。 (2)荒漠化产生的综合治理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 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草林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 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