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地理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汇总

中国经济地理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汇总


3、糖料作物的分布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 大,生长期长
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 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3、糖料作物的分布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
耐盐碱、干旱,生 长期短。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谷子: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粟的稃壳有白、红、黄、 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糜子,[méi zǐ],原名:稷、黍,糜子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 称黄米。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通常具有经济 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按其用途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 (甜菜、甘蔗)、 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 嗜好作物(烟叶)、 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 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其他各部门发展的基础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劳
动力
二、农业生产特点
综合性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不稳定性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纬度位置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产技术 生物资源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广义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二)主要经济作物
1.棉花
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我国的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目前我国棉花优势区域重点是: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南疆绿洲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每一类又可以分成许多种。其中禾本科的稻 类、麦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玉米、 高粱、粟、黍、谷子等叫做“谷类作物”,简称 “谷物”。在众多的“谷物”中,最主要的是小 麦、稻谷和玉米,这三种粮食产量约占全部粮食 总产量的2/3。因此,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平 常所说的“粮食”或“谷物”,多指这三种作物
中国农业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 农业的主体。 地形平坦(影响农业的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1、影响条件 (自然)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光照、热量、降水影响较
大)
2、社会经济:交 求通 量运最输终决.科定技农、业政生策产、的市类场型(和市规场模需)
四川 云南广西Fra bibliotek福 建
广东
台 湾
全国商品粮基地及建立条件、意义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粮食生产专门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
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 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 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3)全国商品粮基地(如图)
二、我国的种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改善量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量抗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农业地域分工基本形成,农业布局日趋合理
种植业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 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2、油料作物的分布
油菜 花生 大豆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 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 势。
黑龙江 辽宁
南迁北移
四川盆地、
黄淮海平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河 北 河南
东北平原 吉林中部 内蒙古东部
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①北方区:小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甜菜 棉花 .花生.小米(黄土高原)
②南方区: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③青藏高原区:青稞. ④西北区:长绒棉.甜菜.小麦.
耕作制度:
⑴概念: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⑵分布情况: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2、水稻
喜温、喜湿。 根据对热量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二季稻、三季稻。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多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多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 区域。
西北灌溉区 水源——黄 河水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集中在秦岭-淮河 以南的水田区
3、玉米
喜温作物, 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在我国分布比较广, 主要分为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夏播玉米和南方低山丘陵玉米, 其中黄淮海夏播玉米是我国主要玉米区。
农业特色
⑤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④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坝子农业
谷地农业
粮食是人们消费得最多的食品,常把它叫做 “主食”。粮食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禾谷作 物”、“豆类作物”和“根茎作物”三大类。
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商品率较高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春小麦)
江淮平原 (冬小麦)
增产潜力较大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21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水稻)
江汉平原 (冬小麦、 水稻)
耕作方式
①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南北方 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
南北农业差异:
项目
耕地类 型
粮食作 物
经济作 物
耕作制 度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差异原因
旱地
水田
冬小麦、春小麦 水稻、冬小麦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或一年两熟、 东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 是气 候条 件的 显著 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