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课题:君子立德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是君子,如何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重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难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说说孔子在这段话里共说了君子几个方面的品德?普通人与君子的差距有哪些?三、乐学深思:梅兰竹菊被古人称为“四君子”,结合名句,说说它们分别象征着君子的哪些品德?教学板书:君子立德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2课课题:坦荡处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君子如何做人处世。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论语》、《孟子》中的儒家处世要求。
2、通过学习,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君子之行。
教学重点:《论语》、《孟子》教学难点:《论语》、《孟子》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说一说在孟子说的“君子三乐”中,你最向往哪一种?为什么?三、乐学深思:结合《鲁连游说辛垣衍》的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子的。
四、善辩明理:知道了《子路正冠》的故事,你是如何看待子路践行“君子死而冠不免”的行为的。
教学板书:坦荡处世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俯不怍于人,二乐业;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孟.尽心上》3课课题:心存道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君子以追求天下道义为己任的儒家思想。
如“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论语》、《礼记》等内容教学重点:《论语》、《礼记》中有关道义内容教学难点:《论语》、《礼记》中有关道义内容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想一想,平常自己去说服别人时,用的是道义还是利益?结果怎样?三、乐学深思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孔子评价一个人首先看重的是什么?四、善辩明理子贡心存道义,不为利益而行事,可是孔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板书:心存道义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业,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 . 卫灵公》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礼记.儒行》4课课题:综合实践教材分析:前面我们知道了君子、淑女所应具备的品质,本课主要讲了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君子或淑女。
教学目标: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君子或淑女。
教学重点:《关雎》原文。
教学难点:《关雎》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关雎》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学生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三、乐学深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君子、淑女所应具备的品质,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成为君子或淑女呢?四、力学笃行:1、制作一张品行表,列出心目中当代君子和淑女应该具备的品德与言行要求。
2、全班的表格进行统计,找出最受大家认可的品行。
教学板书:综合实践《关雎》5课课题:居安思危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魏絳拒收礼物》的故事来说明人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教学目标:学生认识到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备无患。
教学重点:《论语.泰伯》、《周易.系辞》(节选)教学难点:《论语.泰伯》、《周易.系辞》(节选)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足!《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魏絳拒收礼物的故事就是居安思危这个成语的由来,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或生活中?居安思危?的例子吗?三、乐学深思: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请思考一下《周易.系辞》里孔子的告诫有什么深意?四、善辨明理1、学了居安思危这一课,现在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危险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2、请你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危险?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样的防范?教学板书: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论语.泰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6课课题:小心谨慎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做事时要有慎重的态度,减少人为的失误。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一言一行要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教学重点:《孝经.开宗明义章》、《礼记.缁衣》、《淮南子.人间训》(节选)教学难点:《孝经.开宗明义章》、《礼记.缁衣》、《淮南子.人间训》(节选)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什么是谨慎呢?你能否给学校安全献上几条“万全之策”?三、乐学深思: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双重保险”的情况。
为什么只有具有“双重保险”或“多重保险”,人们才会觉得安全?四、善辨明理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要保护好我们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考虑得不够细致、防范得不够充分的?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板书:小心谨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淮南子.人间训》7课课题:谦虚为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周易.谦》。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谦卑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教学重点:《周易.谦》教学难点:《周易.谦》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全部是吉,想一想这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启示意义?三、乐学深思:《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请你从“谦”的角度找一找张良和韩信两人遭遇不同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善辨明理欹器,只有在不空不满时才端正,孔子见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叹?对你有何启示?教学板书:谦虚为怀谦,亨。
君子有终。
《象》曰:“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周易 . 谦》8课课题:综合实践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让学生动手调查身边发生的事故,列举事故的先兆和本来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利今后改进。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任何一起严重事故在发生之前往往有先兆。
只要平时细心谨慎,总能发现,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谨慎的标准如何界定?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到谦虚谨慎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力学笃行:1.任何一起严重事故在发生之前往往有先兆。
只要平时细心谨慎,总能发现,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毕竟,再完美的规章制度,都不如人的责任心重要。
让学生动手调查身边发生的事故,列举事故的先兆和本来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
2. 文化生活:无絮羹。
--《礼记.曲礼》无嚺羹。
--《礼记.曲礼》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3.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有时会不会显得虚伪呢?让学生以“谦虚不可能不虚伪”或“谦虚可以不虚伪”为题,在班级内组织一场辩论赛。
正方论据:反方论据:教学板书:综合实践力学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