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A.新疆B.江西C.青海D.陕西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3.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1.B2.C3.B【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该“牛肝地”有红层软岩分布,原来的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最可能在江西,B对。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A错。

陕西属于温带,是落叶阔叶林,D错。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C错。

2.根据材料,“牛肝地”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江西位于湿润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对。

气候变异变化不明显,A错。

地表形态变化、土壤肥力变化的原因是植被破坏,B、D错。

3.根据右图,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B对。

土壤含水量下降,说明空气含量增加,D错。

水土流失、侵蚀,土壤厚度减小,A错。

土壤肥力下降,C错。

4.断层线被侵蚀后,常形成A.块状山地B.河流沟谷C.平原盆地D.背斜谷地【答案】B【解析】断层线处岩石破碎,被侵蚀后,常形成河流沟谷,B对。

块状山地是断层形成后相对上升的一侧岩层形成,不是断层处,A错。

平原盆地地势低洼,以沉积为主,C错。

背斜谷地是褶皱构造形成,D错。

考点:地质构造。

5.下面四幅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答案】B【解析】A的地质构造属于背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的地貌形态是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C项属于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构;D项属于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故B项正确。

如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P地的海拔最可能为()A.-200m B.500m C.1100m D.1600m7.R段河谷的主要成因()A.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 B.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C.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D.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答案】6.C7.A【解析】6.图示等高距为500米,P处是一闭合等高线,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P处海拔1000-1500米或 0-500米。

选C正确。

7.R段河谷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

选A正确。

下图为广东揭西某河床上自然形成的河流壶穴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壶穴的形成主要因为()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生物破坏9.图中地貌主要发育在河流的()A.中下游 B.中上游 C.三角洲 D.河漫滩【答案】8.A9.B【解析】8.据材料可知,该图位于广东,图片中的河流虎穴是以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正确;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B项错误;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故C项错误;生物破坏对该景观影响较弱,故D项错误。

9.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是以沉积作用为主,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A、C、D项。

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11.该地貌主要分布在()A.山间河谷出口处 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C.盆地中心 D.河流入海口处【答案】10.C11.A【解析】10.读图可知,此地貌应该是山前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

扇形上部为砾石,扇缘带为粘土,颗粒越来越细,B错。

扇形上部是砾石,有机质含量极少,不适宜农耕;越往下颗粒越细小,土壤逐渐变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宜农耕,C正确。

读图可以看出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有的甚至出露地表为泉水,D错。

11.冲积扇地貌存在于山间河谷出口处,A正确。

大江大河中下游为沉积平原,没有图中那么大的坡度,B错。

盆地中心一般为平原或丘陵,比较平坦,没有明显倾斜,C错。

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地形,非常平坦,D错。

200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回答下列问题。

12.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五大连池 B.石林 C.嵩山 D.庐山13.其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且接待能力较强的是A.五大连池 B.黄山 C.石林 D.庐山【答案】12.B13.D【解析】12.五大连池是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A错。

石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B对。

嵩山属于断块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C错。

庐山属于断块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错。

故选B。

13.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距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近,旅游消费市场广阔,故选D。

我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15.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① B.⑤ C.③ D.④【答案】14.B15.B【解析】14.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丘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故B项正确。

15.雅丹地貌形成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

图中①是岩浆,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④是沉积物,⑤是沉积岩,⑥是变质岩。

故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⑤,B项正确。

16.有关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D.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答案】B【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的结果,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地壳的运动,最终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答案选B项。

16.山东省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黄河三角洲地区(A地区)进行相关地理资料的收集,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l)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受,夏季盛行(风向)风受它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2)冬季该区域常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阴天、雨雪、刮风等天气现象。

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填方向)。

(3)黄河口附近的地形为三角洲,从外力作用看是由。

(4)黄河水主要参与了水循环,它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冷锋,南(3)流水堆积作用(4)海陆间、地表径流【解析】(1)读图可知,A为黄河三角洲,该地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该盛行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它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冬季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冷锋天气,出现阴天、雨雪、刮风等天气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3)河流对流经地区有侵蚀作用,常形成河谷、峡谷、地上河等;其次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会在流速减缓时沉积,形成平原;河流可能会在流出山谷后形成冲积三角洲等;黄河口附近的地形类型为平原,从地质作用方面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

(4)水循环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路上内循环、海上小循环。

黄河水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它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环节。

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三角洲,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

分属孟加拉国和印度。

(1)恒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2)每年7—9月,恒河三角洲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其形成自然原因。

材料二黄麻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都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等。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

(3)孟加拉国号称“黄麻之国”,请分析其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开阔而相对封闭的孟加拉湾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海水顶托,形成历史悠久。

(2)季风洪水;融化冰雪;热带气旋;上游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便;海水顶托作用,风暴潮加剧。

(3)地势低平;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肥沃,沙质土壤【解析】(1)三角洲形成条件要结合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开阔而相对封闭的孟加拉湾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势低平,流水沉积,加之海水顶托,形成三角洲。

(2)恒河三角洲经常发生洪水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

从气候来看,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降水量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加之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化,孟加拉湾多发热带气旋带来大量降水;从地形来看,上游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便;由于海水顶托作用,风暴潮加剧。

(3)孟加拉国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黄麻的生长习性及农业区位因素考虑。

包括地形、气温、水源、土壤等方面。

读图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孟加拉国地势低平;纬度低,气温高;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为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18.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材料三:额济纳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一个旗,面积114606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多为无人居住的沙漠区域。

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该旗。

(1)黑河发源地祁连山的走向是。

黑河流域位于中国的第级阶梯。

黑河属于河(内流、外流),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和。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

冲积扇和沙丘都属于地貌。

(3)试分析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

(4)分析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