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华大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西华大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西华大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西华大学建设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学院(直属系) :能源与环境学院年级/专业/班:xx级环境工程(1)班学生姓名: x x学号: xxxxx xxxxxx指导教师:梅自良开题时间: 2013 年 12 月 10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 24 日目录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总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课程设计以“西华大学建设项目”为对象,分析评价西华大学在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

结合给定的基础设计资料完成工程分析部分的内容,核算出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量及审核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的环境影响,利用相关的知识对影响做出定性或者定量识别结合现有生产线和技改工程,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源强、排放方式等。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提出废气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总量指标内、避免对周围大气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减少本项目建设及生产中对附近敏感点大气环境影响和声环境质量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提出避免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西华大学建设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1总则任务由来西华大学是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工业学院和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2008年9月25日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西华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的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成都市人南校区、安德校区。

校园面积近3000亩。

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学校现有16个学科型学院,61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1500人,其中学科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共1530余人。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16万余名,已经成为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学校正在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学科上办出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9)《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4号,2002)(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HJ/)(15)《工业节水“十五”规划》,2001年6月。

(19)《建材工业“十五”规划》,2001年6月。

(20)《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142号文件(21)《成都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86号(22)《成都市市容市貌管理暂行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91号其他相关资料(1)《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企业投资项目的通知》,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发改政务【2008】97号;(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文件,成规选址【2007】307号文;(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知书》,成都市环境保护局,成环建房评【2008】124号文;(4)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水文、气象资料等;(5)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技术评价范围(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HJ/~),国家环保局发布,1994年4月1日实施;(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国家环保局发布,1996年7月1日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国家环保局发布,1998年6月1日;编制目的(1)结合现有生产线和技改工程,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源强、排放方式等。

(2)根据本项目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依据环保法规、环境标准和当地环境特点对本技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论证项目选址及建设的可行性。

(4)提出废气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总量指标内、避免对周围大气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减少本项目建设及生产中对附近敏感点大气环境影响和声环境质量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5)提出避免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对策和措施,为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工作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

(2)以“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以新带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原则为纲,算清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三本账,切实做好工程分析。

(3)在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4)充分利用近年来项目附近区域已有的资料及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5)评价结论明确、公正、可靠,评价中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切实可行。

(6)充分围绕“六项审批原则”开展评价工作。

选址合理性本项目所在地为成都市金牛区红光镇片区,该片区周围全是农田和居民普通住宅,且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远离市区等繁华的影响,是学习的好地方。

且工程用地经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同意,工程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故选址合理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SO2、NO2、TSP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中二级标准执行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见表1-1。

(2)地表水沱江河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执行。

标准值详见表1-2。

(3)环境噪声噪声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详见表1-3;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指标值(单位:mg/m3)表1-2 地表水Ⅲ类水域质量标准(单位:mg/L )标准及范围6~9 20 4 ≥5 10000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值,dB(A)执行标准昼间夜间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60 50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执行,主要指标见表1-4表1-4 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2)水污染由于该项目产生的污水经污水管网进入该项目的污水处理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

主要指标见表1-5表1-5 污水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值项目pH COD 石油类SS NH3-N TP(以P计)(3)厂界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6。

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4)其他相关标准本项目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其它标准还有:《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评价因子确定(1)施工期①水污染评价因子: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打桩产生的泥浆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SS、悬浮物、石油类等;②大气污染评价因子:施工扬尘、NO2;③噪声污染评价因子:施工场界噪声(Leq(A))④固废污染: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2)营运期①水污染评价因子:pH、CODcr 、BOD5、氨氮、悬浮物、水温、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②大气污染评价因子:SO2、NO2、PM10等污染因子③噪声污染评价因子:锅炉风机、人员活动等。

④固废污染:生活垃圾、实验室废弃物、医疗垃圾、污泥等根据对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现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7。

表1-7 评价因子的确定环境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控制污染目标为项目建成后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适当的标准量以。

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

本项目位于沱江河二级保护区。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表1-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重点根据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征,评价工作重点包括: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分析。

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评价等级本项目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各生产环节的粉尘,由工程分析可知,粉尘排放量为h,标准值参照TSP的一次浓度值m3,根据污染物等标排放量P i 进行计算:Pi= Qi/ C0i得P粉尘=32×108,即Pi<×108,项目地处平原地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判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仅有生活污水排放,排放量为d,地表水功能为Ⅲ类水体。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判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评价等级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技术评估意见,本评价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9。

表1-9评价范围表2 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项目名称:西华大学建设项目(营运期)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成都市红光镇建设单位:西华大学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项目拟占地面积1500亩,学生人数:18000 人,教师人数:1450 人建设内容:根据西华大学的总体规划,西华大学的建设项目组成为:图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医院、食堂、澡堂、广场、绿化、大门、给排水、垃圾收集相关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