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训指导一、实习目的:课程实训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搜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资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运用,培养学生能够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习的具体安排:3.实习场所:一体化教室4.实习内容:按江苏省环保厅编制格式要求,模拟实际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涉及“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3、环境质量状况”、“4、评价适用标准”、“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7、污染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分析”、“8、环境影响分析”、“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10、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11、项目现场公示”“12、结论与建议”及“附件整理、印刷”等编制工作。
三、实习指导老师刘文桃四、实习方法及成绩考核实习方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考核标准:不及格:无故旷课两次以上(包括两次),设计不认真,实习时不服从老师安排,无课程设计者及小结。
及格:设计尚认真,无旷课,课程设计及小结基本符合要求者。
中:设计认真,无旷课,课程设计及小结能符合要求者。
良好:设计比较认真,无旷课,课程设计及小结比较详细和准确者。
优秀:设计很认真,无旷课,在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课程设计及小结比较优秀者。
五、实习要求1.实习期间,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按照指导老师要求内容及进度设计。
2.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实习日记。
3.实习结束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要求内容充分、图表丰富、文体得当、字迹工整,并按时完成。
扬州职业大学2014年9月附件:1.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试行)2.环评报告格式规范与写作要求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试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二○○五年七月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试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质量,提高审批效率,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以下简称《编制要求》)。
本《编制要求》适用于我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新建、技改扩建项目(不包括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项目,该类项目须由有资质单位按《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等有关规范编制)。
对须附加专项评价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其专项评价内容应参照《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的相关要求编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应特别关注化学危险品及含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原辅料。
2、工程内容及规模规范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名称。
说明项目来源,根据项目特点,新建工业类项目分别按表1-1、1-3填写,技改扩建项目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依托情况,按表1-2、1-3填写。
简述技改扩建项目依托单位已建、在建项目概况(含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说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简述与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状况。
重点说明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与相关水体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等。
规范描述当地气象特征,说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主要气候状况。
生态环境:说明区域内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情况。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
重点说明选址所在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等,区域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说明与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等内容。
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意见或环保要求。
三、环境质量状况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利用有效资料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监测资料,说明资料来源(设大气、水及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时须出具“质保单”)。
当建设项目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而无历史资料可供利用时,须进行实测。
结合环境功能要求评述环境质量现状,如出现超标现象,须分析超标原因。
明确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表说明项目周围300m(或行业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大气和噪声保护目标,污水排口上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含清水通道)、取水口、水产养殖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敏感点等,按表3-1填写:表3-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四、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1、环境质量标准:列出环境质量标准文号和各评价因子的相应标准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出污染物排放标准文号和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
废气含排气筒相应排放高度的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等;废水含行业允许排水量。
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如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
3、总量控制指标: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如属于“双控区”、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南水北调”等重点区域,须加以说明。
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如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须明确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废水接入区域或综合污水厂的项目,须分别列出接管量(含污水量)和最终外排量。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简述并图示简述工艺流程并绘制带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说明物料回收和循环工艺,化工项目应列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主要污染工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阐述污染物产生环节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产污环节。
说明污染源强估算依据。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备注:按排气筒给出。
噪声源:说明≥85dB(A)d高噪声设备名称、噪声源强、距厂界距离等情况。
表6-2 噪声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保护目标,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
七、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说明项目的施工内容、施工机械及施工时间,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对周围生态系统发生扰动的项目应当分析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类别与程度。
提出施工期污染控制与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结合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析对空气、水、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明分析结果依据,必要时进行定量预测。
如有无组织排放,须估算卫生防护距离并图示。
明确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说明是否会有扰民现象发生。
敏感项目必要时进行公众参与,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含生态)说明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及预期处理效果(明确污染物去除率);明确固废处理处置途径,并分析处理处置的可行性。
说明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列表说明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九、结论与建议结论应具体明确、重点突出,并概述相应依据。
1、结合项目特点简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说明建设项目属于鼓励、限制或禁止的类别。
2、结合项目建设地点说明项目建设与规划的相容性。
3、明确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与实施循环经济的内容。
如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提出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具体途径。
4、给出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结论,明确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明确是否会扰民或产生其它环境纠纷。
5、明确各污染物的总量指标及其来源。
6、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十、图件、附件等要求1、基本图件(1)地理位置图:图示项目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自然人文景观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列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图标(1:50000~1:100000)。
(2)厂区平面图:图示污水排口、排气筒、高噪声源、化学品库、固废临时堆场、主要环保设施位置。
(3)厂界周围300米(或行业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
2、根据项目特征,必要时附下列图件(1)水系图:图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流向(主、次)、水工设施、厂址、污水排口位置(含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水口、水产养殖区等敏感目标。
附比例尺图标(1:50000~1:100000)和指N向。
在水系图中标明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
(2)规划图: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图、城镇总体规划图,图示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时应增加现状图)、项目位置、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管网等。
附图例、比例尺、图标(1:50000~1:1000003、附件(1)试生产前须提供污水接管协议、供热、危险废物处置等协议。
(2)委托书、合同。
(3)评价人员及其资质。
环评报告格式规范与写作要求一、环评报告排版要求(一) 总体要求纸型:A4;页面设置:纵排:左、右、上边距为2.5厘米,下边距为2厘米;横排:左、右、上边距为2.5厘米,下边距为2厘米;正文:行间距:固定值24磅,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
表格:纵排:表格宽度16厘米(或15厘米),行间距(最小值)0.7厘米;横排:表格宽度24厘米,行间距(最小值)0.7厘米;表名称:表格上面粗体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行间距16磅,比正文小1号;表中文字:除单位,表头部分粗体;行间距16磅,比正文小1号。
图:图名称,列于图的正下方(居中)图中文字效果比正文小1号,段前1行,段后1行;(二) 排版示例1.标题(宋体四号粗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行间距25磅)1.1标题(宋体小四号粗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行间距25磅)1.1.1标题(宋体小四号粗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行间距25磅)1.1.1.1标题(1)标题(宋体小四号)①标题(宋体小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三、环评报告材料有关要求(一)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
其内容可包括:调查对象、仪器设备、材料、原材料、设计研究过程、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图表、实验和观测方法观察结果、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篇幅不少于4000字。
正文部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每一章节、段落的格式和版面,要求按次序编排,且层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