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地铁1号线双港站研究

南昌地铁1号线双港站研究

南昌地铁1号线双港站
1.一号线概况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自双港大道站,止于奥体中心站,全长28.7公里,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

全线设车站24座,全部为地下站.本文研究的是位于双港路的双港大道站。

着重于对站点周边区域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意见。

图1.1轨道一号线走向
2.周边区域现状分析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范围分两个相关概念——地铁车站的“影响区”和“合理区”。

“影响区”是指地铁车站影响所涉及的用地,它没有明确的划地范围,而不同的站点有自己不同的影响区域;而“合理区”则不同,它是由其他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的换乘的时间来确定的。

“合理区”的概念主要是由乘客步行或乘车去车站所消耗的时间来确定的.这是因为乘客对车站、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取决于他所处用地的交通规划组织条件,即路途的远近、行车的间距、接运
交通是否舒适等。

所以,合理区的范围根据相应的到达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工具不同而不同。

一般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圆作为轨道交通车站的合理区范围。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地铁使用者都是步行到达轨道车站,故合理区的范围以步行所消耗的时间为标准,而大部分的居民步行到车站的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以步行速度4公里每小时计算。

可以得出轨道车站的步行吸引范围约为650米左右,考虑步行的非直线性,实际最大影响区半径约为500m。

2.1周边城市用地现状
根据双港站周边现状调查,双港大道周边住宅容积率低,商业开发程度低。

存在大面积废弃厂房,民宅。

根据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双港站周边可进行高强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广。

图2 双港站周边用地现状
2.2周边交通现状
2.2.1公共交通
图站点公交站点
作为公交换乘枢纽站,多路公交经过双港站。

其中223路,703路公交线路与地铁一号线走向部分相重叠。

图223 与703 路
2.2.2 道路状况
双港东大道为双向六车道,有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

交通状况良好。

在站点东面,双港东路上现存一座铁路桥,为双港东路交通瓶颈。

双港东路在此变为双向两车道,人行道狭窄,只能容2人并肩通行。

图双港路铁路桥
3 站点周边交通问题及建议
由站点现状调查可知,双港站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站点建设与城市开发不同步
目前地铁一号线24个站点已经开始施工,双港站已经围栏施工一年。

而临近站点的废弃厂区并没有同步进行开发建设。

2. 两所大学到站点距离远
考虑到双港站位于江西财经大学与华东交通大学之间, 两个大学全日制在校生4.5万人左右,而学生出行大多选择公共交通,一号线投入运营后,两大学学生将为双港站提供充足客源。

而华东交通大学校门离站点距离780米,步行以4公里每小时计算,将花费11分钟。

再考虑在校师生从居住公寓到校门,初步估计时间如下表格。

地点距离(米)步行时间(分钟)
校门780 11
家属区一900
家属区二1000
家属区三1200
平均1公里15
学生公寓一1800
学生公寓二1600
学生公寓三1400
学生公寓四1900
平均 1.6公里25
如图所示,校区步行至站点超过一公里,根据人类舒适度,超过一公里的步行,将考虑乘车。

而华东交通大学校内无校车,自行车将为首选交通工具。

3.铁路桥对交通影响大
在双港东路上的铁路桥处,双港大道于此由6车道变为2车道。

铁路桥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危险系数高。

而一号线投入运营后,人流量、非机动车量将大幅增加。

如不采取措施,将严重影响交通。

建议
轨道交通一号线服务到了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和近期发展的重点,对跨江“西进”发展昌北片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蛟桥片区和红谷滩片区的服务功能明显。

是沟通昌南、昌北两大核心区的城市发展轴线和重要客运走廊。

对中心城市的空间增长、产业导向、人口与功能的疏散均产生巨大影响。

双港站处于昌北经济开发区,开发潜力大,在交通引导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双港站将成为昌北未来新中心。

1.尽快开发双港站点周边区域
在站点周边建设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

提供大量停车泊位,供私家车换乘,争取有能力形成P&R(驻乘)换乘模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公共交通分担
率。

减少老城区交通拥堵。

并同时开发商业,加速昌北经济发展。

2.解决步行超过一公里的问题
考虑到站点周边两所大学步行至站点时间超过10分钟,华东交大学生平均步行时间将达20分钟,应在站点设立非机动车停车点。

并考虑校内专车直达站点。

3.建议新建铁路桥
铁路桥必将在未来严重影响双港路交通,危机学生安全,应考虑加宽,实现双港东路的联通。

“早投入早使用”城市管理部门应尽快投资建设铁路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