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题目:嵩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时间:2014.10.18院系:地理学院姓名:苗新班级:B13地理科学2班学号:134108030063绪言时间: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农历:2014年9月25)天气:多云转晴,13℃—25℃考察路线:登封市区—嵩阳书院—老母沟(逍遥谷)—辉绿岩墙—吕仙庙—嵩阳广场—嵩阳运动—老母洞—白鹤观—黑风口—峻极峰(御碑峰)指导老师:马广钦、廉顺国、王海静、冯志强。
实习目的:1. 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掌握地质工具(罗盘、放大镜等)的基本用法,培养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4.认识并了解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尝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进而了解古环境。
5. 通过分工与合作,培养地质考察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
嵩山地质概况嵩山,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
关于嵩山的形成,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时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
两亿三千年前后,在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有两个主要的山峰,太室山和少室山,少室山有36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
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73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
太室山共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
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
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
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
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
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
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三大运动大约距今23亿年前,嵩山地壳发生了一次剧烈运动,地质学家们管这次运动叫“嵩阳运动”。
“嵩阳运动”之后,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层的沉积。
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10多亿年。
现存的嵩山群地层厚度达到了2100多米,其中由于地壳升降、风化剥蚀等,可能损失了一些,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
这时,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如菌藻类植物慢慢开始形成,在其后期才开始出现一些原始动物。
在距今18亿年前后,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变动,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慢慢隆起,并且皱褶成山。
这一次地壳运动的推挤力量来自东西方向,所以嵩山群的地层都被推挤成走向接近南北的皱褶了。
皱褶作用十分强烈,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
这在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侧都可以见到。
这一次地壳运动被称为“中岳运动”。
中岳运动也发生了一些断层。
中岳运动之后,地壳又慢慢被夷平、下降,开始是沉积粗大颗粒的砾岩,以后是砾岩、泥岩,一直到含钙镁的石灰岩,说明这里的地壳开始被海水所淹没。
一直到五六亿年的时候,发生了“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古生代。
这次运动的证据在少林寺的南面山坡上可以见到。
少林寺位置正代表着地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寺的前面是元古代地层,寺的后面是寒武纪地层。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筑群,包括嵩阳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处独立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放华彩,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2010年3月9日,嵩山历史建筑群是2010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嵩阳书院有三大景观,一是大唐碑,二是“三大将军”,三是石刻。
大唐碑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
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
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
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大将军”是三棵古柏。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
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
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
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
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老母洞嵩山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
“老母”像用花岗岩雕成。
奇怪的是,各地寺庙观音像众多,不论座像或站像,头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观音像,头向一侧倾斜,故称“歪脖老母”。
“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
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
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
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
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
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
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峻极峰峻极峰是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介绍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
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
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
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这时你就可以体会“嵩高峻极”的感觉了。
如果遇到大雾弥漫,不要说峻极了,路都会看不见,可以享受一下仙人的待遇。
嵩山地貌概况我们在嵩山实习时主要观测到了构造地貌、重力地貌、黄土地貌、流水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一、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指主要有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按其规模可分为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三个等级。
在实习中,我们主要观察了一个典型的构造地貌--单面山及夷平面两类。
(一)单面山单面山(cuesta)又称单斜山。
在单斜构造地区,岩层倾角较缓,软硬相间,受侵蚀切割后,软岩层蚀成谷地,硬岩层突露成山岭,即单面山山体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山脊往往成锯齿形,两坡明显不对称。
其特点是:1、陡缓差别很大;2、一面坡度与层面一致;3、山脊走相与岩石走相一致。
此地区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受到物理风化,岩石层面破碎,致使风化物在山坡处发生大量堆积。
(二)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
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夷平面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
辽阔的夷平地面,相当于侵蚀循环中形成的准平原;范围较小或发育得不很充分的夷平地面,常称剥蚀面。
夷平面或剥蚀面经构造抬升和强烈的侵蚀切割,可形成不连续的高平地面,即古夷平面、古剥蚀面。
在构造下沉地区,夷平面也可能被埋藏在地下。
复杂的构造运动,可使夷平面产生复杂的变形,夷平面的高度一般反映其构造抬升的高度,同一夷平面经构造抬升也可能具有不同的高度。
查明夷平面的高度、变形及其年龄,对于探索区域地质、地貌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登封地区夷平面可分为四级:一级海拔1600米(大约为少室山主峰高度)。
二级海拔1300米(五指岭)。
三级海拔900米(中岳庙后塔)。
四级海拔600米(居士山)。
二、重力地貌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它们所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在嵩山地区,重力地貌显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崩塌地貌,随处可见。
由于崩塌作用,在山麓地带常堆积着大片的岩石碎屑。
但在此处也可看到众多的断崖,它们是由流水或其他内外力作用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些使得该区经常会发生崩塌或其他地质灾害,应该引起当地人们的重视。
三、黄土地貌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性: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黄土结构疏松,颗粒之间空隙较多(易受流水侵蚀);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可开挖窑洞)。
黄土地貌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典型。
在河南主要以登封、洛阳等地最典型。
在登封,我们在梁庄观察到了风成原生黄土经流水再次沉积后形成的黄土地貌。
此处土层深厚,达3-5米,直立性良好,但由于受流水侵蚀,其剖面已不再平整。
由于黄土易受流水侵蚀,当地应做好防范水土流失的工作。
四、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