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和认知的方法的空间表述。 学科研究前沿——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流行病学、人类学、 心态学、环境科学、保育生态学、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地理学的 视角。
覆盖
密度 强度 时间 〃〃〃〃〃〃
2、地理学基本概念
尺度 区位 区域 景观(环境、空间结构) 时空耦合(阐明技术变化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网络
等级 模型(自然或人文现象所构成的一种格局) 循环(地理过程) 相互联系 机制……
3、地理学基本公理
集群公理——各种群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两种地理区域: 均质区域(形式区域)、功能区域(作用区域)——两种地
理区划的类型划分基础。


势能扩散公理——地理运动和地理过程的原动力。
距离衰减公理——包含了事物之间接触性和近便性的计量。 序动公理——集聚向环境发生作用的地理过程依从一定程序。

时空对耦公理——地理体在时间上的变化(演替或波动)与 地理体在空间上的变化(更替或共轭)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
关系。
表2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公理基础
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
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
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 的活跃领域。
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
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9、《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目。
10、相关论文。
课程内容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 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 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 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黄秉维:“地理学传统上是 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 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
元地理学——从元理论(一般理论的理论)角度研究地理学,由元理论和一般 理论两个层次构成。将地理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地理学本身的工具 性的理论即元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哲学、地理学方法论等分支学科)
图11《地理科学》(吴传钧,1995)
五、地理学的理论结构
1、地理基本要素——地理学问题表述所必要的指标 方向 位置 距离
三、地理学科成熟的标志
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科学家 有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 有本门学科特点的方法 为国民经济服务中发挥非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作用 有大量本门学科的成果资料的积累(数量、质量)
四、地理学科体系(见下图1)
1、区域(空间)方向——区域(空间)地理学
通过对各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研 究,揭示该区域的结构、功能、特征及时空规律,从而 把握区域内人地之间的作用机制。 是地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方向,长期以来是地理学研究的 核心领域。
4、[英]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
5、[美]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展地理学— —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学苑出版社2002。 6、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7、潘玉君编著,《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8、中国地理学会编,《地理学发展方略和理论建设——世纪之初的回顾与展望》, 商务印书馆2004。
第一讲 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解
一、地理学与科学的萌芽
科学的萌芽大致始于四方面
对周围地域环境的认识与研究,即早期的区域研究(横向
的地理研究)。
历史的研究或称为编年的研究(纵向的研究)。 对技术与数理的研究,如最早的数学与天文学等(方法手
段的研究)。
哲学,与上述三者相结合,着重探讨一些共性问题。
地理演替理论 地理系统理论
六、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
通过地方(水平)、空间(垂直)和尺度的透镜观察世界的地理学方法。 地理学的综合领域(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分离的边界)——“环境—社会动态”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环境动 态与自然系统,人类社会动态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联系起来。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王荣成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探讨内容
第一讲: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解 第二讲: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第三讲: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1、[英]罗伯特.迪金森等,《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三联书社1982。 2、[美]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3、[英]R.J.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1999。

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 心,中国的地理志、地图、专论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 视野扩展到全球,标志时期,地理学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

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中国、 埃及、巴比伦、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 观念的雏形。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 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区域人文地理学
大洲自然地理学
世界人文地理学 本国人文地理学
地 理 学
地 理 哲 学 理论地理学(通 论地理学,普通 地理学原理)
国别人文地理
地貌学 气候学 水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海洋自然地理学 化学地理学
疾病地理学
理论地理学 (通论地理 学,普通地 理学原理)
地 理 学 地 理 哲 学 应用地理学
法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
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学思想争论的重点。
地理学不是机械的拼凑,偶然的堆积,而是有序的,有 结构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
学体系。
地理学从古代的数理地理学和描述地理学为主体的学科, 经过演化已发展成具有许多分科的有自己逻辑体系和层 次的科学结构。 不同学派或观点依据地理研究客体组成元素的层次性或 空间尺度的层次性而进行分类。许多地理学家为探索地 理学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积累了
理论名称 逻辑过程 公理基础 成熟状态 成熟,方法论不够完善
土壤形成的发生分析。比较成熟
地理环境整体性 归纳,演 统一性,集群 理论 绎
土壤发生学理论 归纳 统一性,序动
自然地域分异理 归纳,演 集群,势能扩 从单纯的地带性分异演变到地域 论 绎 散,距离衰减, 分异理论。成熟 节律性
地理区域理论
地理轮回理论
方法论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 理信息系统
遥感地理学
图1 地理学的金字塔结构(陈传康、刘南威等)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地理学,二级综合地理学 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实践地理学
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环境地理学

基本论点
早期的地理研究在人类科学历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就发展历史而言,地理科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形成于
公元前(埃拉托色尼,前276-前194),是以对人类周围地 域的认识研究作为客体,其以后的发展历史主要也是围绕 区域而展开的。
二、地理科学是一门学科体系
1987年10月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地学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从 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史出发,从哲学、系统论的高度,提出现代 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地理科学”的思想。 “地理科学是一门学科体系,是现代科学体系十大部门之一,与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地理系统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 要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来研究。 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二者 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根据发生学原则——各分支学科的发生、发展次序给出
图6 《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王祥珩,广州地理学)
图7 《区域经济地理学》(陈才,2001,2009)
图8《理论地理学》(牛文元,1992)
设图 》9 (《 杨论 开地 忠理 *学 19 体 91 系 )建
图10 《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杨吾扬,1989)
集聚,势能扩散, 距离衰减 引力理论,距离衰 减 集群,势能扩散, 距离衰减,序动 节律性,集群,序 动 集群,势能扩散, 节律性,序动
服务中心和城镇分布的理想 模型。成熟。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需要进 一步检验。比较成熟。 地理科学核心理论有多种学 说,人地协调共生是最先进 的理论。正在研究。 地理事实基本坚实,理论研 究尚欠。不成熟。 地理科学主流,系统科学研 究是方向。逐渐成熟。
2、理论方向——理论地理学(通论地理学,普通
地理学原理等)


注重从理论上探讨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的作用、功能及相互影响所 形成的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探讨不同层次(尺度)地理环境的时空(分布、变化等)规律。


注重探讨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方法 论、学科发展史、学科哲学基础等地理学的重大理论问题。
图2 《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学体系(王铮,1994)
第一层次——环境动力学(环境地学的理论核心,部分内容属于模式地理学,重点在于 地理环境过程及环境对这种过程的贡献及其机理),区域动力学(重点在空间相互作用基 础上的空间动力学、区域结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 第二层次——模式地理学(研究某种特殊的地理事物类型:工业、城市、山地、沙漠、 冰川、交通、商业、地貌、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