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海州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知识点月考检测试卷 (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14分) (共3题;共14分)1. (3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邪鲜腴晕倒炽红吆唤缅甸2. (8分) (2020七下·长兴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乐器“①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婉转缠绵,拨动了多少游子思想的心弦。
(《春夜洛城闻笛》)“②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借用幽幽琴声传达出归隐后的自得之意。
(《竹里馆》)刘禹锡在陋室中“③________,________ ”,体现出作者的高雅情趣。
(《陋室铭》)动植物“苔痕上阶绿,④________”,刘禹锡的陋室环境清净古雅,质朴天然,同时恬淡中也带有充满生机之意。
(《陋室铭》)“⑤________,________”,不仅是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更是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的展现。
(《爱莲说》)“⑥________,雌兔眼迷离”,这里通过讲述兔子的特点,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木兰诗》)3. (3分) (2020七下·长兴月考)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文中作者对责任和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
B .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屈原的《离骚》、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些都是有名的爱国诗词。
C . 课文《老王》中,杨绛通过刻画老王的“苦”和“悲”的特点,最终表达了自己对老王的愧作之情。
D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里,作者张中行通过几件事着重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特点。
二、阅读(43分) (共3题;共43分)4. (9分) (2019九上·武义期末) 名著阅读(1)看下面四幅插图,回答后面题目。
以上图画出自名著《水浒传》,选择其中两幅,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两幅画的情节。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相应内容。
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彀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
”鲁达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达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鲁达为救金氏父女,向史进和李忠借钱,但最终又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对于鲁达丢钱给李忠的这一做法,你认为是否妥当,分点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下面《简爱》中简·爱的语言,说说简·爱是位怎样的女性。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5. (14.0分) (2020七下·长兴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星火燎原——一袋干粮(有删改)刘文章部队准备过草地。
那时虽然正是收获季节,可是由于部队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
大家都把它看成宝贝,缝个小布袋装起来,走路带着它,睡觉枕着它,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上了自己的名字。
谁心里都明白,这不是三四斤麦子,而是自己的生命啊!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了茫无边际的草地。
一天,我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到前面有孩子的哭声。
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旁。
母亲总是母亲,虽然她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仍一面拍着怀中的孩子,一面安慰着:“别哭,明天妈给你买烧饼吃。
”身旁那个大孩子听说烧饼,抬起头来,有气无力地问:“妈妈,能买到烧饼吗?”母亲脸上滚着泪珠,呜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我们的心像被什么击打着,人们都在这里停了停,有的抓出一把炒麦递给了那个妇女,有的摸摸已干瘪了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部队又继续前进,但行列里却看不到谢益先同志了。
我们正在着急,他从后边赶上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你怎么掉队啦,病了吗?”“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那个妇女说,她是川陕根据地的,亲人都被国民党杀了。
她和一些老乡们在红军掩护下,才带着孩子逃出了虎口。
如今他们断粮了,大人还好说,可是孩子怎么受得了?”听了他的话,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
部队默默地前进着。
从那之后,谢益先同志有了不寻常的变化:以前,一到宿营地,他就忙着帮大家弄水,拾柴,烧水;现在呢,只要放下背包,他就一人走开,等大家吃完东西,他才露面。
要是问他:“吃了吗?”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吃饱了!”次数多了,大家就不信了。
后来,秘密终于暴露了。
原来他是有意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就干脆喝点凉水了事。
班长对他说:“你多少还是吃点粮食,要是不够,大家可以凑点!”“日子长着呢,能省就节省点。
班长,你放心,我还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话是这样说,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不顶事。
我们常常看到他走在路上直打晃;也常看到他皱着眉头不声不响地紧腰带。
就是这样,他的工作仍丝毫没有松懈,有事就和别人抢着干,哪次到远处送信都少不了他。
终于有一天他支持不住了,一步一喘,几步一歇。
就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后来听副班长说,他在牺牲以前,嘴里还喃喃地叨咕:“那两个孩子不知怎么样了?”直到副班长告诉他,到团里送信的同志曾经看到那个妇女还跟着团部的时候,他那瘦削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大约是在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我们又看到了那个妇女。
她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路边正东张西望,一下子认出了我们,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叫谢什么?我们有好几个姓谢的。
”“就是不知道叫啥名,问他几次他也不说。
要不是他留下的这条粮袋,我连他姓什么还不知道呢!”说着,她拿出一条洗得干干净净的干粮袋,上面用白线歪歪扭扭地绣着一个“谢”字。
这不是谢益先同志的吗?没等我们询问,她就说开了:“那可真是个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们都走过去了,他站在我们跟前问长问短。
后来,他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我。
这可不行,粮食就是命,我怎么能收呢?可他说:拿着,大人好办,孩子不吃东西不行啊。
'说着,丢下粮袋就走了,我怎么喊,也喊他不应;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吭声。
唉!多亏这些干粮哪,要不,我们娘儿三个早就饿死了……”现在我们才明白,谢益先同志不吃粮食,是因为他没有粮食了。
谢益先同志啊!你在这生与死的边缘上,所想的只是别人!我们都忍不住地落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情?”那个妇女收敛了笑容,不安地问。
“他……他死了!”我们有个同志回答。
她愣住了,眼圈红了,紧接着两颗亮晶晶的泪水,顺着她那干瘦的面庞流下来。
她低下头,两手抖动着紧紧抓住那条已经空了的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的那个“谢”字。
(1)结合文章内容,参照示例,将下图填写完整。
听到哭声母亲哭诉→开始掉队,坦然回答→①→②→妇女出现,沿途打听→③(2)结合选文内容,揣摩下列语句并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我们常常看到他走在路上直打晃;也常看到他皱着眉头不声不响地紧腰带。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材料二:大家都把它看成宝贝,缝个小布袋装起来,走路带着它,睡觉枕着它,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上了自己的名字。
②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3)《一袋干粮》和课文《老山界》都是讲述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请结合相关情节内容,阐述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在选文结尾,那位妇女“两手抖动着紧紧抓住那条已经空了的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的那个‘谢’字”,请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20.0分) (2020七下·长兴月考) 主题阅读——走近欧阳修古文呈现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归田录·卖油翁》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①、和相(凝)②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
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
”于是哄堂大笑。
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归田录·冯道和凝》【注释】①冯相(道):即宰相冯道,字可道,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
曾历仕五朝,事十君,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
②和相(凝):即宰相和凝,字成绩,汶阳须昌(今山东东平)人。
后唐时为翰林学士,知贡举。
历后汉、后周为相。
知文论世“闲居”而看《归田录》①细数历朝历代的文人,宋人活得最完整、丰满。
有宋一朝,文官治国,不杀士大夫,因此文人们官做得来,文章写得来,斗茶歌舞蹴鞠金石书画也玩得来。
丰富的生活情趣激发出无穷的创作灵感,宋人爱写诗文、政论,也爱写闲话、谱录、笔记、小品,欧阳修《归田录》就是宋初笔记小说的代表。
②欧公早在未卸任归乡时就已经开始零散记录,录碎语闲言,未编条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将这些合集在一起,成了一篇《归田录》。
公之追忆,下字传神,褒贬在其中,可窥见史家大手笔;而单拎一则出来,则有小说家风,加个题目,都可独立成一篇趣味横生的小品文——寇莱公好点花蜡、轻浮子戏皮仲容、杨大年顷刻成千言……一章章一幕幕,极简,极生动,极得风流。
③公在自序中说:“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④读《归田录》,但见朝堂上妙趣横生,逸闻不断。
这帮文人宰辅敢拿金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名讳开玩笑,也敢对当朝皇帝毫不客气,互相之间,更是捧哏逗喂,好似杯酒相声,言语一来一往,睿智风流。
“盛肥丁瘦,梅香窦臭”,原来是时人将丰肌大腹的盛文肃公、疏瘦如削的丁晋公并称,又笑梅学士喜焚香,两袖必揣两香炉,而窦元宾不喜修饰,鲜少沐浴,令人掩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