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清水河环境园控制性规划

深圳市清水河环境园控制性规划

清水河环境园控制性规划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初稿)设计号:设计阶段:控制性规划建设单位:市环卫处XX市市政工程二○○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依据与原则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原则 (2)第二章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 (3)第三章规划围与容 (4)第四章功能定位与项目结构 (5)一、规划区功能定位 (5)二、项目结构与用地 (5)三、竖向布置与功能分区 (6)四、建筑用地及绿地控制 (9)第五章道路交通工程规划 (9)一、路网规划 (9)二、场地竖向规划 (10)第六章园区景观设计 (10)第七章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1)一、给水工程规划 (11)二、雨水及排洪工程规划 (11)三、污水工程规划 (12)第八章电力通信工程规划 (12)一、概论 (12)二、电力工程规划 (13)三、通信工程规划 (14)第一章规划背景、依据与原则一、规划背景二十世纪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市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近年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地,也给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市城市垃圾的管理控制水平显得严重滞后,市除特区的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由市环卫处统一管理外,特区外的垃圾收运处理均各自为阵,规模小,处理点分散,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了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到公元2005年实现清水河环境园建设的目标。

环境园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围,将垃圾的处理、处置设施集中布置,系统规划的高科技园区。

其最终目标是基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通过对城市垃圾的科学集成管理,消除其对环境的危害性,与环境友好,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发掘城市垃圾中的资源属性,做到城市垃圾的管理能友好回馈环境、经济和资源,使环境、经济、资源三者能协调同步发展,最大限度的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推进整个城市的持续发展进程。

为能尽快实现上述目标,为使市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尽快得到妥善处理,有必要尽快建成市清水河环境园。

在此背景下,市市政工程接受市环卫处委托,进行市清水河环境园规划。

二、规划依据(1)《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1996~2010年)(2)市城管办环卫处的《清水河环境园规划》委托书(3)市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0的地形图(4)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环卫管理处生产基地平面图》(钢铁93年5月)(5)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下坪垃圾填埋场用地红线图》(有色冶金93年7月)(6)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玉龙坑垃圾填埋场第四期扩建工程用地红线》(7)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其它用地红线图三、规划原则本次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宗旨,既满足现行环境建设要求,又满足中远、期发展需要。

在工艺流程中,协调分配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用地,使流程顺畅,同时,选用先进的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真正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

规划中采用的具体原则如下:1、综合考虑现状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使规划立足于现实;2、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各类用地,提高土地使用率,改善区域环境质量;3、合理确定道路骨架,为各地块开发提供方便;4、加强公市政配套,为环境园区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5、高起点,高标准,充分考虑中、远期的发展需要;6、充分考虑对现有设施的改造与利用;7、指导思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第二章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市清水河环境园位于特区福田、罗湖两区的北缘山地,玉龙坑北侧。

清水河环境园的现状设施包括以玉龙坑垃圾填埋场、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和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为顶点的三角形地区,环境园现状面积约220公顷,园已建成的主要环卫设施有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已满容,将进行封场建设)、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450T/d)、市卫生处理厂、市政环卫工具厂、市政环卫车辆修配厂和市政环卫机运队停车场等设施。

第三章规划围与容清水河环境园是集垃圾分选、污染控制管理、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化系统,将向世人展示一种全新的城市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理念和模式。

市清水河环境园主体项目位于玉龙坑北侧山上,其规划红线见附图GH-04。

其建设项目容主要包括:废橡胶处理厂,废电池处理厂,废塑料处理厂,无害化卫生处理厂,垃圾分选中心及大件垃圾碎场,粪渣无害化处理厂,有机易腐垃圾生物制气厂。

由中南市政分院所设计的深平快速路从环境园区穿过,深平路的修建不但占用了现有环卫设施的用地及部分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进场道路,而且对整个环境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环境园规划中,以深平快速路为界将规划用地分为两部分,即深平路东片区和深平路西片区。

西片区主要为上述全部规划项目及部分拆迁项目(主要为生产性的企业,即环卫工具厂、环卫化工厂、环卫日新综合厂、洁霸厂),东片区为重建办公楼及职工宿舍。

环境园规划红线总面积为269751m2,其中西片区规划红线面积为218243m2,东片区规划红线面积为51508m2。

第四章功能定位与项目结构一、规划区功能定位本环境园区主要为满足特区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环境卫生工程的需要而设置,因而功能上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兼有环卫设施发展预留用地,功能较单一。

二、项目结构与用地市清水河环境园规划主要容为两类,其一为新规划项目,如废橡胶处理厂、废塑料处理厂等,其二为深平路占用土地后部分拆迁项目重建,如环卫工具厂等。

清水河环境园区拟建环境卫生工程及相关工程项目见表1及表2。

表1 清水河环境园新规划项目表表2 清水河环境园拆迁后重建项目表规划项目总用地为170582 m2,占规划红线总面积的63%。

园区绿化系统由行道树、沿干道两侧的绿化带构成。

具体做法是:沿干道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8 米。

在此距离,强调绿化种植,形成园区良好的整体绿化氛围。

三、竖向布置与功能分区1 竖向布置以深平快速路为界将规划用地分为两部分,即深平路东片区和深平路西片区。

西片区主要为上述全部规划项目及部分拆迁项目(主要为生产性的企业,即环卫工具厂、环卫化工厂、环卫日新综合厂、洁霸厂),东片区为重建的办公楼及职工宿舍。

深平路西片区共分6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标高为139.0m-147.0m,该平台由西向东呈向下倾斜之势;第二个平台标高为124.5m;第三个平台标高为110.0m;第四个平台标高为102.0m;第五个平台标高为100.0m;第六个平台标高为89.0m。

平台间以一条宽8m的干道相连,平台间设挡土墙。

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进场道路位于深平路西并与之平行。

直至其与原下坪垃圾填埋场进场道路相接。

深平路东片区共分2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标高为42.0m;第二个平台标高为52.0m。

2 环境园功能与分区市清水河环境园规模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市垃圾分类收集,市垃圾分类收集率越高,其运行效果则越好。

在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将居民生活垃圾中的非厨余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以外的可回收垃圾送垃圾分选中心;将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大件垃圾及居民生活垃圾以外的大件垃圾送大件碎场破碎后需分选的再送垃圾分选中心分选。

垃圾经分选后会得到各类产物:废塑料、废橡胶、废纸、金属类废物、木质类废物及其它废物。

废塑料、废橡胶分别送到环境园中的废塑料处理和废橡胶处理厂,木质类废物送垃圾焚烧厂,纸类废物、金属类废物均分别包装外运并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其它废物送垃圾卫生填埋场。

废电池为有毒有害废物,在垃圾分类收集时应大部分收集,其与垃圾分选中心分选出的废电池一起送废电池处理厂。

由于垃圾分选及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噪声,为此在布置时将垃圾分选中心及大件垃圾碎场布置在环境园深平路西的第一个平台,远离深平路及其东侧的办公、宿舍区,废塑料处理厂、废橡胶处理厂及废电池处理厂分别布置在第二、第三个平台上,具体如下:第一个平台标高为139.0m-147.0m——垃圾分选中心及大件垃圾碎场;第二个平台标高为124.5m——废塑料处理厂;第三个平台标高为110.0m——废橡胶处理厂及废电池处理厂;第四个平台标高为102.0m——环卫日新综合厂;第五个平台标高为100.0m——环卫工具厂、环卫化工厂;第六个平台标高为89.0m——粪渣无害化处理厂、有机易腐垃圾生物制气厂。

四、建筑用地及绿地控制1、建筑后退红线控制环境园各项工程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20米宽度的园区道路红线以及相邻地块界线不得少于4米。

2、建筑间距与高度控制任何建筑间距均应符合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城市设计、防灾、通风和工程管线埋设等方面的规和要求。

环境园各工程的建筑物层数一般控制在5层以下。

3、容积率及绿地控制环境园工业用地容积率一般以1.4为宜,个别地段不得大于 1.6;工业用地绿地率,一类工业不得小于20%,二类工业不得小于25%,整个环境园绿地率应不得小于35%。

第五章道路交通工程规划一、路网规划清水河环境园被清平快速路分为东西两片区,东片区C 号路与外部取得联系。

西片区以A号路、B号路与清平快速路巡逻道相连。

1、东片区的道路规划:该片区主要通过C号路与红岗路(现状路)连接,车行道宽为7.0米,然后在片区西则紧挨清平路设置一条部支路将各厂区及办公用地联系起来。

(4米车行道+2米人行道)2、西片区道路规划:改片区外围道路B号路起点接清平路的巡逻道,终点接去下坪垃圾填埋场的现状道路,主要承担下坪垃圾填埋场和清水河环境园西北区的对外交通。

片区部各用地又通过B号路与外围A号路进行联系。

B号路起点接A号路桩号A0+420位置,终点爬升道垃圾分选中心(是该片区标高最高位置)。

各厂区用地均通过支路与B号路联系。

二、场地竖向规划清水河环境园下现状地形起伏较大,高程从40.0米到149.5米。

为有效地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土方,节省工程费用,将环境园划分为多块台地,台地标高结合现状及道路标高详见竖向图。

园区道路最大纵坡为7.15%,最小为0.3%。

第六章园区景观设计为创造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型环卫基地,本规划通过强化园区干道两侧的绿化种植,形成贯穿整个园区的绿化长廊,并对园区配以适当的建筑小品、雕塑点缀,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

第七章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环境园区用水量为600m3/d。

给水管道由红岗路DN400市政给水干管引入,管径为DN100,由于场地标高较高,市政给水管道的水压无法满足供水要求,设置水池及水泵房,通过二次提升至高位水池,高位水池容量为40m3,自流至环境园区各用水点,供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

园区给水管道沿区道路布置,采用环状和枝状结合的布置方式,每隔110米设置消火栓。

二、雨水及排洪工程规划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一年。

由于园区地形起伏较大,本次设计采用边沟形式排除园区雨水,边沟设置在道路两侧,顺路坡敷设,最终排入市政雨水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