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学习方法、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如何使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与实际生产、生活接触比较多,化学知识随处可见,怎样使化学知识做到贴近生活,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特别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把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更好地为将来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使化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化学教学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方法
贵州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使化学教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作为农村学校目前的现状是经费短缺,设备设施相对简陋,实验条
件差,仪器、药品少,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研究教学,还是可以探索出一条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
教学新路来,结合多年的农村化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做起:
一、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
更感到有意思。
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现象,是先熔化成液体,后燃烧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正确的描述,从而认识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意义和乐趣。
结合目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身边的一些简单仪器,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
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又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使化学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生活化、以缓解实验教学要求与学校实验条件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要重视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烧不坏的手帕”、“火龙写字”、“净水变色”等。
同时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做一些较为安全、操作并不复杂的,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家庭小实验,如学过“水的组成”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
这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观察与思维能力。
国家西部远程配套项目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配备了三种
不同模式的电化教育设备,特别是卫星远程教育、学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化学
教学资源,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难以操作
的化学实验。
如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紫色的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在水中缓缓溶解并扩散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并透过实验现象认识微粒很小,微粒在不停的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的特性。
这样不但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能把微观物质的运动状态,通过投影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实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三、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维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农村初级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而且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还是必须面向农村。
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结合化学教学,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
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在讲授化学肥料的一课中,结合课堂知识,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进行试验。
如作物生长早期可施适量的氮肥,让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生长中期施适量的磷肥,让作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子粒饱满;生长后期施用适量的钾肥,让作物的茎杆粗壮,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这对用传统方法种田的农民是不大做的,利用学校学农基地,对水稻的种植和施肥管理实施试验,结果试验的水稻比传统管理的水稻产量有很大的提高,效果显著,学生非常信服。
然后让学生回家向家长推广。
目前,许多家长反映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水稻取得较大的收成。
广大农民纷
纷称赞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传递信息的“台阶”,是脱贫致富的“参谋”。
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究,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一、两项劳动技能,使他们毕业后能安心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并能应用在校所学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
总之,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但初中化学课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刚接触有些内容总觉得抽象,难以理解,要想学好它,除上面讲的几种方法外,还可采用分层教学分类要求的教学方式;开局课外小组活动等一些学生兴趣巩固记忆的教学括动。
真正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生爱学、乐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