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一、填空1.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塞)尔Neisser出版了名为《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2.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自动加工过程和控制加工过程,并提出了信息加工的时序性、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和心理资源分配的观点。
3.联结主义取向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的是以平行加工(并行)的方式进行的。
4.随着外界物理刺激强度的增加,神经系统内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也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叫频率编码。
5.在差别感觉阈限研究中表明,最小可觉差与刺激强度之比在中等刺激强度时是有意义的。
6.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信息加工水平,其最高的加工水平是对这个刺激信息的意义进行精细加工或语义加工,即从刺激信息中抽取出意义的过程。
7.认知心理学把人所从事的某些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有组织的认知称为脚本。
8 .在短时记忆中,输入的刺激信息主要是以听觉代码形式来对信息进行编码的。
9 .认知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性研究,由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科学和哲学六个领域的学科组成。
10. 在进行自由回忆训练时,几乎所有的单词都是按种类回忆起来而不是按词表中呈现的顺序来回忆,这种现象叫做词汇类聚现象。
11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是格林沃尔德在1998年最早提出来的。
12 .言语触接是指字或词汇符号必须转换成语音信息,然后借助于语音信息,才能接触到心理词典中该字或词汇的语义信息,它的词形到词义之间存在着语音的媒介作用。
13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相当于认识。
狭义的认知相当于记忆。
14.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范式有两个一个是信息加工范式,另一个是联结主义范式。
15.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16.英国心理学家布劳德本特最早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17.问题解决空间包括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和使问题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过渡的算子。
18.在信号检测过程中,辨别力(d’)在检测过程中保持稳定,而报告标准则会受到报告者个人因素,如动机、以及奖罚的影响而改变。
19.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认知资源的限制,一但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分配就能顺利进行,但有时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加工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再多的认知资源,认知活动也不能完成,这种现象称为材料限制。
20.模式识别的三个阶段是分析、比较和决策。
21.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算法。
22.认知心理学把人类的记忆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信息编码、信息存贮和信息提取。
23.作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的认知心理学,它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对整个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继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24.句法建构的基本原则有标准句原则、最小依附原则和后关闭原则。
二、单选1、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1956年,美国心理学界发表了一系列以信息加工观点为基础的心理学学术成果,其中有:米勒的《神奇的数,:7±2》的著名论文,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分析》,布鲁纳的认知策略论文,以及纽韦尔和西蒙的_____________。
A:通用问题解决者计算机程序 B:通讯的数字理论C:发现学习 D:启发式决策过程2、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首因效应是要是由于词表前面的词得到更多的---------------的结果。
A:复述时间 或 B:重复次数 C:印象更为深刻 D:没有前撮抑制3、内隐联想测验(IAT)效应在什么情况下应将概念的类别和属性的关系反转-------。
A:IAT效应大于零 B:IAT效应等于零C:IAT效应小于零 D:以上情况都可以4、程序性记忆一般属于----------的范畴。
A:外显记忆 B:内隐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感觉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很,视象记忆保存的时间为1秒左右,声像记忆的信息虽然长于1秒,但不超过---------。
A:4秒 B:8秒 C:30秒 D:60秒6、短时间记忆的编码方式以----------代为主,同时也存在视觉形式的信息编码。
A:表象代码 B:语义代码 C:语音和语义两种代码 D:听觉代码(或语音代码)7、内隐联想实验的实质是一种基于----------的实验。
A:反应时 B:归类任务 C:推理 D:记忆实验8、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中央执行功能和-----------三个部分。
A:表象加工系统 B:长时记忆系统 C语音回路 D:视觉分析器9、词汇理解又称词汇识别或-------------。
A:语言领会 B:言语感知 C:词汇通达 D:语言分析10、在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着许多从事各种活动先后顺序的事件的序列知识,认知心理学把人从事的某些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做的有组织的认知称为---------------。
A:图式 B:脚本 C:心理表征 D:心理词典三、名词1、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辩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确认某种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2、 词优效应:同出现在非词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出现在真词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3、 口语报告法:是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觉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
5、 客体优势效应:认知心理学家们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识别一个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线段,这种现象叫做客体效应。
6、 语义记忆:是对语词的意义、语法规则、物理定律、数学公式以及各种科学概念等抽象事物的记忆。
7、 原型说:概念结构原型说的代表人物是茹什(Rosch,1975)主要观点:①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②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8、 精致性复述 :即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进行分析,使之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记忆的认知结构中去。
9、内隐学习:在解决问题或学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控制自己行为或动作的规则是什么,但是却学会了去运用这些规则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即属于内隐学习。
10、元认知:元认知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四、判断题1、注意分配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是同时进行的活动过多。
(错)2、推理过程中的错误是由气氛效应造成的。
(错)3、过虑器理论不能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对)4、概念的形成总是需要一定策略的。
(对)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代码。
(对)五、简答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自下而上”的处理,“知觉”则涉及“自上而下”的处理。
“感觉”处理“原始素材”,“知觉”处理“对象”2 、描述斯腾伯格短时记忆中信息加工检索的三种方式。
①平行扫描。
是指测试的刺激信息项目与被试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②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对刺激信息项目采用系列扫描或系列搜索的方法,即是从头至尾的扫描,或者是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③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刺激信息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处理,经过与记忆集中的每个刺激项目的匹配,然后作出判断后再提取信息。
3 、问题所包含的三个基本因素是什么。
第一,给定成分。
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
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
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4 、模式识别包括哪几种理论模型?模板匹配理论 原型匹配理论 特征匹配理论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5 、为什么图画比具体的或抽象的词文容易被记住。
图画比词文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对图画的记忆是视象记忆,又称为图像存储,是指视觉器官识别刺激信息的形象特征并暂留与保持一个生动视觉图像的过程。
能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而对词文的记忆不易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与词文相比,对图画的记忆容量大。
6 、什么是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区别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包括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符号、手势、体姿来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的语言。
7 、描述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1968年阿特金森和谢夫林提出记忆系统模型认为人的记忆系统存在三种信息的存储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存储、长时记忆存储,信息在其中进行三级加工,并强调,不同记忆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送加工过程受人的主动调节和控制。
*扩展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主要从感觉通道、编码形式、信息容8 、简述元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元认知发展从他控到自控的过程。
②元认知发展从不自觉经自觉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③元认知发展从单维到多维的过程。
④元认知发展从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的过程。
⑤元认知发展的敏感性增强和迁移性提高的过程。
9 、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区别。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两个成分(一个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刺激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编码,就在脑中短暂存储,但是,其信息的容量相当有限。
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又称为操作记忆,是对输入的刺激信息再一次进行加工与编码,使其信息容量扩大。
)之一。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包括了三个主要功能:信息的暂时激活、信息的调控以及信息加工容量的限制。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包含了更为重要的成分,它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又将信息加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
10 、注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转移11 、简述概念掌握的几种学习模式的类型。
①类属学习(是指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的相关部分,并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与建立联系的过程。
)②总括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个上位概念。
如,掌握了铅笔、橡皮、笔记本等概念后,再学习高一级的类概念“文具”。
)③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概念或新的刺激信息不能纳入到自己原有概念之中,也不能概括原有的若干特殊概念,就只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进行一般联系的过程。
)12 、元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1) 家庭影响a. 家庭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元认知能力的基础b. 父母个性特征:教育程度决定认知技能的发展,责任心、谦虚、自信决定认知水平c. 教养方式:民主或是专制的家庭决定元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