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权利及其保护
(二)幼儿法律身份的特殊性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权力能力、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权力能力、行为能力、 责任能力 确定能力的因素:认知能力、控制能力、 确定能力的因素:认知能力、控制能力、保 护能力
(三)保障幼儿权利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能
在教育中如何看待、 在教育中如何看待、保障儿童权利的问题涉及到 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每个教育者的 教育观、儿童观等深层次观念的问题。 教育观、儿童观等深层次观念的问题。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保障幼儿权利是幼 儿园教育的重要而基本的职能。 儿园教育的重要而基本的职能。这种教育与成人本位 的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最终成为 成熟的、独立的、能正确地行使自己权利的合格社会 成熟的、独立的、 公民,而不是成人的奴隶或附属品。 公民,而不是成人的奴隶或附属品。 为了实现这一职能, 为了实现这一职能,要求在幼教实践中贯彻执行 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立法” 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将“立法” 这一政府行为变为每个幼教工作者的意识和行为。 这一政府行为变为每个幼教工作者的意识和行为。
违背幼儿天性,就是在侵犯幼儿健康成长的权利。 违背幼儿天性,就是在侵犯幼儿健康成长的权利。 这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行为, 这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行为,也是违反相应法律法规 的行为。 的行为。
幼儿权利保护的措施
1. 健全幼儿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效保护幼儿权利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989年11月20日 1989年11月20日,《儿童权利公约》通过,已有193 儿童权利公约》通过,已有193 个国家批准了《公约》 个国家批准了《公约》(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 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的国家。) 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的国家。)
《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男孩和女 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男孩和女 18 并认为每一位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 孩,并认为每一位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又是家庭 和社会的一分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和社会的一分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公约》确立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时时刻刻应享有的 公约》 基本人权:生存权;全面发展的权利;免遭有害影响、 基本人权:生存权;全面发展的权利;免遭有害影响、 虐待和剥削的受保护权;全面参与家庭生活、 虐待和剥削的受保护权;全面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 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公约》通过确立保健、 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公约》通过确立保健、教育以及 法律、 法律、公民和社会等方面的服务标准来保护儿童的上述 权利。这些标准是评价进步情况的尺度。批准《公约》 权利。这些标准是评价进步情况的尺度。批准《公约》 的国家有义务在采取行动和制定政策时考虑儿童的最高 利益。 利益。
(四)幼儿园法律责任的特殊性 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义务程度的加重性 举证责任的倒置性
幼儿权利保护的内容
(一)幼儿的人身权 人身权: 人身权: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 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 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 人身权与 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 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 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 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 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 亲属权、荣誉权。 ﹑亲属权、荣誉权。
名誉权
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 誉的权利。 誉的权利。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 的名声,它是人格权的一种。 的名声,它是人格权的一种。 常见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侮辱, 常见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侮辱,诽谤
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 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肖像制作专有 肖像使用专有权、肖像利益维护权。 权、肖像使用专有权、肖像利益维护权。 常见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未经公民同意, 常见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未经公民同意,以 赢利为目的利用其肖像作广告、商标、 赢利为目的利用其肖像作广告、商标、装饰橱窗 恶意毁损、玷污、 等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
发展自主权 教育参与权 公正评价权
案例:五道杠少年 案例: 黄艺博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 的学生,毕业于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 的学生, 小学,少先队员, 小学,少先队员,中国少先队武汉市 副总队长。据多种媒体称, 副总队长。据多种媒体称,黄艺博两 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 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 持每天读《人民日报》 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 》,上网从不打游戏,只看新闻关注 上网从不打游戏, 民生, 民生,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 表过100多篇文章。 其父亲表示, 100多篇文章 表过100多篇文章。 其父亲表示,黄 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 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让大家过上 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 ……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正确认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正确认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权利的实现 尊重幼儿权利, 尊重幼儿权利,防止幼儿权利损害
3.强化教师角色, 3.强化教师角色,规范教师教育管理行为 强化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行为的规范: 教师行为的规范: 普通公民:法不禁止即自由; (1)普通公民:法不禁止即自由; 教师:为人师表; 教师:为人师表; 贯彻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 (2)贯彻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 (3)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受教育机会权
指每个公民都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指每个公民都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入学权(绝对权利与相对权利) 入学权(绝对权利与相对权利); 思考:幼儿受教育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 思考:幼儿受教育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 基本的教育条件保障权; 基本的教育条件保障权; 支持其受教育过程的其它辅助性权利; 支持其受教育过程的其它辅助性权利;
(二)幼儿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公民所享 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 予的一项基本权利, 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 提和基础。 提和基础。包括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幼儿园、 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安全制度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1.校内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内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 1.校内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 2.门卫制度 门卫制度。 2.门卫制度。 3.危房报告制度。 3.危房报告制度。 危房报告制度 4.消防制度 消防制度。 4.消防制度。 5.水 气的安全管理制度。 5.水、电、气的安全管理制度。 6.餐饮安全制度 餐饮安全制度。 6.餐饮安全制度。 7.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7.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8.卫生保健制度。 8.卫生保健制度。 卫生保健制度 9.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9.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10.有寄宿学生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 有寄宿学生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 10.有寄宿学生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 11.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11.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12.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制度 12.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制度
生命权
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 内容的人格权。 内容的人格权。 生命权是自然人的一项根本的人格权, 生命权是自然人的一项根本的人格权,它在 维护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的同时, 维护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成为自然人享 有有其它人格权的前提和基础。 有有其它人格权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的各项人格 权均以公民的生存为前提, 权均以公民的生存为前提,一旦公民的生命权遭 到侵害而丧失生命,则其他人格权也不复存在。 到侵害而丧失生命,则其他人格权也不复存在。 非经法律规定的事由和程序, 非经法律规定的事由和程序,任何主体都不 得剥夺公民的生命权 。 常见侵犯生民权的行为: 常见侵犯生民权的行为:故意或过失杀人
幼儿权利及其保护
幼儿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幼儿权利保护的内容 幼儿权利保护的措施
儿童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一)幼儿享有人权 什么是人权? 1、什么是人权?
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动物与人的区别是什么? 动物与人的区别是什么?
生物性存在、社会性存在、精神性存在 生物性存在、社会性存在、
受教育的物质帮助权
指公民有权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 指公民有权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以支持其受 教育权的实现。 教育权的实现。 免费教育制度; 免费教育制度; 合理的受教育成本负担制度 奖学金、助学金、 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扶持制度
充分发展权
指公民可以通过受教的和国家目的)。
隐私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 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 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包括 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支配权。 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支配权。 常见侵犯隐私权的行为:1.未经许可 未经许可, 常见侵犯隐私权的行为:1.未经许可,公开他人姓 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 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跟踪他人, ;2.非法跟踪他人 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 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 室内情况;3. ;3.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 室内情况;3.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 其财产状况;4.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 ;4.私拆他人信件 其财产状况;4.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 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5.调查、 ;5.调查 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5.调查、刺探他人社会 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6.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 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6.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 众或扩大公开范围;7. ;7.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 众或扩大公开范围;7.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 人的情况。 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