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干预对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方法:对146
例318次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对肝癌介入治疗6种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一般症状1周内缓解。

结论:介入治疗后卧床休息、适量饮水、合理饮食、右下肢制动、心理护理、细察病情对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79
肝癌早期常无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能够手术切除者不到20%。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

对中晚期肝癌不宜手术的患者,采用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发症多,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2008年8月~2011年2月对146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318次,现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中晚期肝癌患者146例,男130例,女16例,原发性肝癌104例,继发性肝癌42例,年龄18~85岁,146例中,介入1次42例,介入2次53例,介入3次以上51例,共计介入治疗318次。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⑴发热: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因为术后肿瘤的坏死及吸收,
多数出现发热反应一般持续3~7天[1]。

对于介入后出现发热的患者,首先向其说明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其次要协助患者大量饮水,饮水量4000~6000ml/日,减少毒物的蓄积,也可加速代谢产物的肾性排泄。

难以接受饮白开水的患者,可用饮料代替,特别是饮用竹蔗茅根水效果更好。

体温38℃左右的患者不需用药治疗,3~5天体温恢复正常。

体温>39℃或持续时间超过1周者,提示并发感染,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抗炎治疗,同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⑵可逆性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原因与患者肝硬化程度加重、肿瘤巨大、化疗药毒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2]。

本组146例318次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65例(20.4%),经过合理的护理、护肝、降酶治疗,大多数1~4周内alt恢复正常。

本组有2
例因肝功能损害不可逆转,最后因肝性脑病死亡。

对于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肝功能损害,经验认为:保证患者心情舒畅、睡眠充足、体力上得到充分休息、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对肝功能有损伤的患者,嘱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注意血象变化、保暖、预防感冒,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进行保肝护肝治疗,转氨酶可慢慢恢复。

为防止病情加重,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尿量,意识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针对患者集中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顾虑,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保证患者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在饮食方面,应根据患者的食欲、营养状况、饮
食习惯可予低脂肪流质、半流质饮食。

本组对12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肝功能的恢复时间与普食的患者无差异。

⑶疼痛:本组患者介入术后24小时内诉腹部疼痛200例(60%),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钝灼痛,术后第1天最为严重,第2天开始减轻,1周内疼痛消失。

对于介入后疼痛的患者,护士必须主动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及时止痛的必要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舒适、及时使用止痛药,介入治疗术后第1天疼痛者,需用吗啡类止痛药,第2天口服达宁止痛效果好,用达宁止痛要按时服药,不能疼痛发作时服,无痛时不服,这样会影响止痛效果。

本组有3例患者因医学知识缺乏,以为止痛药对其身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介入术后恢复,拒绝使用止痛药,疼痛时也不告诉护士,结果因疼痛影响休息,肝功能异常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⑷穿刺部位出血: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其中1例术后2小时发现伤口敷料红染,打开敷料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压痛、针孔渗血,马上给予加压包扎,冰敷4小时后止血。

另1例介入治疗术后24小时诉穿刺部位疼痛,打开敷料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局部皮肤青紫,给予热敷、用周林频谱仪照射2次/日,3天后好转,1周血肿吸收。

预防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本组实施如下护理措施:术后右下肢严格制动24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小时,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右下肢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注意
询问伤口是否疼痛,使患者下肢制动,观察局部敷料清洁情况,避免腹压增加如用力大便、咳嗽等,术前查patt。

24小时后松弹性胶布并覆盖无菌纱布2~3天,避免浸湿,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24小时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

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实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以及早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

术后24小时本组患者均未出血。

⑸呕吐及消化道出血:本组有250例次出现介入后恶心、呕吐情况,占79%,通常在介入后2小时出现,第3天好转,按化疗呕吐护理,并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代谢产物和坏死肿瘤细胞产生毒素的排泄。

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因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消化道出血。

护理中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先兆,当患者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头晕、乏力等,应警惕消化道出血。

⑹顽固性呃逆:本组患者有24例42次介入治疗后出现顽固性呃逆,一般术后第2天发生,发作频繁,持续3~5天甚至10天,不伴有呕吐,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采用一般办法效果欠佳。

采用刺激患者悬中垂引起呕吐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办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可反复多次使用。

⑺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及使用造影剂和液态碘油,均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本组3例碘油过敏。

因此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做碘过敏反应。

严格掌握禁忌证及患者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如肾功能不佳、哮喘病史、荨麻疹、糖尿病、心脏病等。

推造影剂时要严格控制注射速度,尽量减少用量,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对症处理[3],本组3例发生过敏,均得到及时抢救。

⑻下肢血栓形成: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一侧肢体苍白。

应避免穿刺处压迫时间过长和过度加压包扎,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则立即减轻绷带压力。

确诊血栓形成,需行血管造影。

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每2~3小时帮助患者按摩制动的下肢。

⑼肝功能护理:由于化疗药物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应3~5天查肝功能1次,根据病情适当输血浆、白蛋白等以保护肝脏,并5~7天查血常规1次,尤其应注意白细胞变化,如严重减少可输注集落刺激因子或间断输注白细胞,并隔离治疗,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加强隔离消毒措施,以减少并发症。

为增强tace(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疗效,常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胸腺肽等,但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结果
肝癌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一般症状1周内缓解。

讨论
应用介入疗法治疗肝癌在我国已日趋广泛。

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肝癌介入治疗具有组织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较好及恢复期短等优点,但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也相对较多。

在本组病例的护理中,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4]。

通过临床观察,并对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心理、社会、环境条件等支持,同时给予健康指导,结果表明患者的各个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有效减轻了癌症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锦云,赵爱民,张冠山,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7):3940.
2 吕德政.肝癌214例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防治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21):183-184.
3 顾萍.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护理管理.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900.
4 杨红梅.介入手术患者全程心理护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