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速水佑次郎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读书汇报PPT)

《发展经济学》速水佑次郎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读书汇报PPT)

技术进步
土地压力
资源压力
人口贫困化
生态环境破坏
....
制度创新 受政治、文化、历史等影响
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 制度因素
经济增长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本章读书体会
• 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数量方面, • 诱致性制度创新机制并不总是有效,应考虑该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
以土地制度为例,应考虑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和历史的路径依赖, 进而使制度变革的产出最大化,带来经济社会发展。 • 制度变迁需要考虑制度成本。越是好的制度,运行成本可能就越大,甚至 大过其带来的收益,那么制度再好也要收场或调整(制度的净收益为正)。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巨大差距,同样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技术 创新和制度创新有丰富的经验。 • 研究中国土地经济问题需结合中国文化和土地制度,用发展的眼光、全面、 客观地研究问题。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诱致性创新理论
诱致性技术创新:
• 当要素A的禀赋相对于要素B变得 更为丰富时,特定的相对要素价格 会诱导出使用更多的要素A和节省 要素B的技术变迁。
• 成本最小化+预期收益最大
诱致性制度创新:
• 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期总利润超过了 组织集体行动的总成本,进而引导 集体行动,推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技术变革→部分群体收益→支持采取行动的政治家→①政治领导人效用增 量>成本→制度创新得以继续;②政治领导人效用增量<成本→制度创新受 阻) • 政治诱致机制的转换效率较低 • 个体的收益、地区的价值体系、各利益集团的冲突等都会影响公共品供给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诱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新理论
历史上的路径依赖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社会体制的发展
资源积累和技术进步是以文化和制度为条件的,文化和制度的变 迁也是由前者诱发的。
诱发人类历史变化的基本力量是人口增长压力下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提高。
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稀 缺性提高
扩大/改进再生产
技术进步 +
产权界定
资本积累:有形资
本+无形资本
激励:保障作用、排他性 制度/规则的实施成本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社会体制的发展
制度的形成是对经济需求的反应 • 制度被构造的目标是为了增强社会物质生产潜力。 • 随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新的技术体制下,制度则会阻碍进一步发展。
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制度变化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 • 技术知识和有形资本逐步积累,与之对应的制度不能够立即调整。 • 大多数产权的所有者成为反对制度变革的主要力量。 • 制度变革的未来收益不确定导致制度变革较为困难。 • 制度的变革不一定非要用暴力革命完成,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累积性调整。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汇报人:XXXXX 南京农业大学 汇报时间:2019.09.26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本章框架
社会体制的发展 诱致性创新理论 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的经济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社会体制的发展
文化 (价值体系)
制度 (规 则)
文化-制度 子系统
资源 (生产要素)
技术 (生产函数)
经济 子系统
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社会体制的发展
辩证的社会发展模型
• 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共同构成社会系统,两个子系统的矛盾运 动推动社会进步
• 经济子系统由技术和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使用劳动和资本生 产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
• 利用特定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的技术力量(生产力)决定着社会中的文 化—制度子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化—制度子系统又对经济子系统 产生影响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谢谢! 请批评指正。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 个体技术创新难度大
• 技术创新过程中产权确定与维护等 成本较大且需要集体行动
• 追求潜在收益+降低现行成本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诱致性创新理论
政治市场的逻辑
• 政治领导人(集体行动的领导者)组织公共品供给,并从中获的收益(效用增量>成本) • 技术和制度的诱致性创新机制,在“政治市场”的公共品供给中发挥作用
• 制约诱致性创新机制的主要因素:对应特定技术体制的制度体系的规模经 济。(历史性的、区域性的文化和制度的独特性)
• 启示: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应考虑到本国文 化价值和社会习俗,形成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政策导向。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的经济
资源禀赋 人口增长 技术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