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教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高三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8--2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第II课时)一. 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解析: 预计今后的高考有下列趋势: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化学平衡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题,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二是依然会注重对考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考查,如运用图像、等效平衡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更会注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⑤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2.解析: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①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简单计算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③可逆反应的特点④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及标志⑤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⑥等效平衡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化学平衡是高考必考点,也是难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提出凝点,配以相关练习来巩固复习效果。
(一)教学基本流程知识梳理→例题精析→目标检测(二)教学情景第II课时击破考点七:考查平衡移动知识例7:可逆反应: 3A(g)3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和C可能都是固体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D.B和C可能都是气体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移动知识,重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条件可对各选项逐一分析。
选项A中,如果B和C都是固体,则无论平衡怎样移动,反应混合物中的气体只有A一种,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升高而改变,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当C为固体,B为气体时,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由于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有更多的固体C生成,使反应混合物中气体的总质量相应减小,而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所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应变小,若C为固体,而B为非气体时,则反应混合物中的气体只有A,这与选项A情况相同,不符合题意要求,所以只有当C为固体时,B必为气体,才符合回意要求,选项C符合题意.既然选项C符合题意要求,则选项B一定不符合或意要求。
选项D中,如果B和C都是气体,则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由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混合物中气体分子数相应增大,而反应混合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为气体)。
所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选项D符合题意击破考点八:平衡移动原理例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 X(g)+b Y(g) c Z(g)+d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21,当再次达平衡时,W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b <c +d C .z 的体积分数增加 D .X 的转化率下降答案:C击破考点九 :等效平衡的考查例9: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cmol/L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4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仍为cmol/L 的是 ( )A. 4molA+2molB +++1molD C. 2molC+1molD+1molB +1molD 答案:D解析:由“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仍为cmol/L”应想到等效平衡问题,然后再根据题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及反应方程式可知应从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即第1类等效)角度进行判断,因此A 项不符题意,而对于B 、C 、D 选项来说按照“一边归零”的方法,把初始状态的1molA+++1molD 、 2molC+1molD+1molB 、3molC+1molD 可分别转变为2molA+1molB+、(4/3)molA+(5/3)molB+(1/3)molD 、2molA+1molB ,故知D 项正确;B 、C 项不符题意点拨:当题中出现同一反应的两个平衡状态中某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浓度、物质的量相同或两种反应的起始量经转化存在相等量时,则首先想到等效平衡问题,然后再分析反应的条件及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是否相等而归为等效平衡的类型,最后再根据等效平衡中存在的关系或要求解答即可击破考点十 :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例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答案:A解析:经常有一些同学错选B,认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其实,图象告诉我们的是:增大压强,加快了正、逆反应,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左移动.而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选项B所言的X、Y皆非气体即其正反应速率不受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设计意图】落实考点。
目标检测:1.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L-1,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L-1,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衡一定向右移动B.B的转化率降低C.D.C的体积分数降低答案:A解析:本题可采用虚拟的方法来解答。
假设把容器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平衡不移动(虚拟),则这时A的浓度由mol·L-l变为0. 25 mol·L-l,而事实上A的浓度为mol·L-1,然后再由虚拟状态回到事实.A的浓度由mol·L-1变为mol·L-1,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即本反应逆反应方向移动。
与备选选项对照,只有A项不正确。
2.气态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符合下图,试用“>”或“<”填(1)~(3)题.(1)温度T1▲ T2.(2)压强p1▲ p2.(3)m+n▲ p+q.(4)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答案(1)>(2)<(3)>(4)吸热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 A.4molA和2molB B.3molC+1molD+1molB C.2molA十1molB十3molC十1molD D.3molC 十1molD答案:D解析:根据“C的浓度仍为w mol·L-1”及“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知这是等温等容下的等效平衡,故利用极端转化的方法知D符合。
4.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答案:A、C解析: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升高温度,增加压强,、均增大,B中,D中、走向均减小,则B、D均错;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增加压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设计意图】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配餐作业:(A级)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答案:C(B级)2.在2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0(g)+2C0(g) =N 2(g)+2C02(g)∆H= kJ·mo I -1。
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4mol,10秒钟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lmol。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5秒钟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 I(L·s)-1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lmol 0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答案:C3. 在恒温、恒压下,反应N2 (g)+3H2(g)2NH3(g)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Ⅰ.N2、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 / L和3 mol / L;Ⅱ.NH3的起始浓度为4 mol / L。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 .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 (N 2)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 (NH 3)的比值为1∶2C .途径Ⅰ所得NH 3的浓度与途径Ⅱ所得NH 3的浓度之比为1∶2D .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C4. 已知:4NH 3(g)+5O 2(g)4NO(g)+6H 2(g). △H=-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答案:C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 1>T 2,ΔH >0B .T 1>T 2,ΔH <0C .T 1<T 2,ΔH >0D .T 1<T 2,ΔH <0答案:D6. (2012年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模拟测试5月)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 2(g)+3B 2(g)2AB 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T 1碘化氢的量时 间T 2A .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C.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答案:D7.(13·肇庆市二模)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